司马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馬yóng(276年前—306年),字文載司州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晋河間王,是八王之亂中的一王。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太原烈王司馬瓌之長子。

生平[编辑]

鎮守關中[编辑]

司馬顒原繼襲父親太原王之爵位,咸寧二年(276年)到封國。次年改封為河間王。司馬顒年少已有清名,輕財愛士。與諸王一同朝見晉武帝時,武帝認為司馬顒可以作為諸王的模範。

元康初,為北中郎將,監鄴城元康九年(299年),代替梁王司馬肜平西將軍,鎮守關中(因為石函之制,非至親不得都督關中,司馬顒血統疏遠王室,因其賢而被舉薦)。

附討不定[编辑]

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稱帝,齊王司馬冏密謀討伐司馬倫。前安西參軍夏侯奭自稱侍御史,在始平徵聚得數千人,以響應司馬冏,遣信邀請司馬顒。司馬顒卻派遣主簿房陽、張方捉拿夏侯奭及其黨羽十多人,並在長安市腰斬。到了司馬冏送檄請司馬顒支持,司馬顒又逮捕了司馬冏的使者並送給司馬倫。及後司馬倫向司馬顒徵兵,司馬顒則派遣張方率關右健將前赴洛陽。張方至華陰時,司馬顒因聽聞司馬冏及成都王司馬穎兵力強盛,於是立刻加長史李含龍驤將軍,領督護席薳等追回張方,改為呼應二王。義兵至潼關時,司馬倫和孫秀已被誅殺,晉惠帝復位,李含、張方才各率衆回到關中。到司馬冏論功時,雖惱恨司馬顒起初不響應,但見最終能濟義相助,讓司馬顒進位侍中太尉,加三錫之禮。

攻打洛陽[编辑]

後來李含任翊軍校尉,因與齊王參軍皇甫商司馬趙驤等有嫌隙,於是投奔司馬顒,更假稱受密詔討伐司馬冏,向司馬顒陳說利害。司馬顒最後答應便發兵,並遣使邀司馬穎。司馬顒以李含為都督,率諸軍屯陰盤,張方則率前鋒集結於新安。同時又傳檄給長沙王司馬乂討伐司馬冏。司馬顒和李含原以為司馬乂兵弱,等司馬乂被司馬冏打敗後就可藉詞討伐司馬冏,然後廢晉惠帝,立司馬穎,而司馬顒掌權。但最終司馬冏被打敗,司馬顒於是以李含為河南尹,命他與馮蓀卞粹等潛圖害司馬乂。皇甫商卻將李含之前矯詔之事及與司馬顒的陰謀都詳細告知司馬乂。司馬乂於是誅殺李含等人。司馬顒知道李含死訊後,在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顒令部將張方領兵7萬與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晉惠帝下詔令司馬乂為大都督,興兵迎擊。

兩軍連續戰鬥了幾個月,繼持到明年(304年),司馬乂多次擊敗司馬顒、司馬穎軍,斬殺俘虜了六七萬人。因戰事太久,司馬乂軍糧食缺乏,但將士們都願意效死,固守洛陽。此時張方認為難以取勝,建議要班師回長安。但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害怕司馬乂會失敗,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在夜裡捕獲司馬乂,送到金墉城,並開城歡迎司馬顒軍[1]。司馬乂的下屬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文武百官見司馬顒軍兵力不多,可惜司馬乂功敗垂成,計劃劫獄救出司馬乂,再戰司馬顒、司馬穎。司馬越害怕,就派人秘告司馬顒的部將張方此事,張方派遣三千士兵,到金墉城抓司馬乂回軍營,用火活活燒死。司馬乂的手下非死即降。張方回到長安。詔以司馬顒為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司馬顒廢皇太子司馬覃,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

司馬顒及後屯兵鄭縣,作為東軍支援,但劉沈起兵,令司馬顒回鎮渭城,並派督護虞夔抗擊劉沈,但失敗。司馬顒於是大驚,退入長安並召回張方救援。劉沈渡過渭河,並派安定太守衙博和安定功曹皇甫澹以五千甲兵襲擊長安,並攻到司馬顒帳下。但劉沈遲來,馮翊太守張輔見無後繼就派軍擊潰衙博軍,並擊斬二人。張方及後派部將敦偉夜襲劉沈,劉沈軍驚惶崩潰,劉沈與麾下南逃但被捕,被司馬顒腰斬。

東西鬥爭[编辑]

永興元年(304年),王浚聯合東瀛公司馬騰討伐司馬穎,兵臨鄴城,司馬穎於是倉皇帶惠帝到洛陽。留鎮洛陽的張方擁兵專制朝政,又逼惠帝駕幸長安。司馬顒選置百官,改秦州為定州,另立豫章王司馬熾皇太弟。司馬顒見全國四分五裂,戰亂不息,於是希望以下詔和解各王而獲得喘息,任命司馬越為太傅,來長安與他一起輔政,但司馬越不接受。後來東海王司馬越起兵徐州,西迎大駕,而與司馬顒分陝而治。此舉令關中大懼,張方當日劫逼惠帝西遷令各勢力震怒,更加不願皇帝東歸,於是向司馬顒說:「我所領的軍隊還有十餘萬人,奉送皇帝回洛陽皇宮,派成都王回鄴城,司馬顒自留鎮關中,我北討博陵。這樣天下就可暫得安定,無人再能反抗。」但司馬顒覺得不太可行,不贊同張方的建議[2][3],又下詔令司馬越等人回到封國。及後豫州刺史劉喬擊破司馬越堂弟范陽王司馬虓,又表司馬穎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給一千兵回到鄴城,又命呂朗屯兵洛陽。隨後又升豫州刺史劉喬為假節、鎮東大將軍。派遣司馬穎率領樓褒王闡等,據河橋以抗拒司馬越,支援劉喬。及後司馬穎進駐洛陽,呂朗則移駐滎陽。司馬越則親自率領三萬士兵,西進到了蕭縣。劉喬派遣其兒子劉祐靈璧抵抗司馬越,司馬越軍不能前進。及後司馬虓派遣督護田徽以八百騎兵幫助司馬越,在與劉祐相遇,一戰之下劉祐眾潰[4],劉喬軍隊亦潰敗,在蕭縣被司馬虓擊破,劉喬敗走南陽,司馬越得以進屯陽武。而在河橋的司馬穎軍方面,支持司馬越的安北將軍王浚派遣督護劉根,率領三百騎兵至河上。王闡出戰,被劉根所殺。

光熙元年(306年),劉喬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人心惶惶,司馬顒很是恐慌[5],同時參軍畢垣稱張方打算謀反,勸司馬顒殺他;繆播繆胤認為殺了張方就可以平息與東軍的戰事。司馬顒聽信,認為這可以平息禍亂,於是命令張方的親信將領郅輔夜裡暗殺張方,然後派人把張方的頭顱送到司馬越軍中。而後司馬顒又後悔,怪罪郅輔殺張方,又殺了郅輔。然後派遣刁默守潼關。張方的死對司馬顒更是不利,例如司馬虓的司馬劉琨把張方頭顱給滎陽守將呂朗看,呂朗馬上獻出城池投降。司馬穎試圖固守洛陽,范陽王司馬虓就派出鮮卑的騎兵與平昌、博陵等兵眾襲河橋,平昌公司馬模部將宋冑亦進攻河橋,樓褒軍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慘重,並進逼洛陽,司馬穎退走長安[6]。司馬越軍中的鮮卑將領祁弘等後來破了刁默守的潼關進入關中,司馬顒大為恐懼。又派遣馬瞻郭傳等在霸水抗拒司馬越軍,馬瞻軍又戰敗,司馬顒單騎出長安,逃到太白山。司馬越軍進入長安。祁弘的鮮卑部隊大掠長安,殺二萬余人。

司馬越軍進入長安後,封梁柳為鎮西將軍,守關中。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率領諸侯及鮮卑將領許扶歷、駒次宿等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范陽王司馬虓也被封為司空。

重回長安[编辑]

司馬越等與晉惠帝回洛陽後,司馬顒的故將馬瞻等人借與鎮西將軍梁柳見面的機會,殺掉梁柳。過後馬瞻與始平太守梁邁等人共同迎接在太白山的司馬顒回來長安,司馬顒因害怕而不敢入府。長安令蘇眾、記室督朱永就勸司馬顒向朝廷稱梁柳是病死的。關中也有人不服司馬顒,弘農太守裴暠、秦國內史賈龕安定太守賈疋等出兵討伐司馬顒,斬殺馬瞻、梁邁等。東海王司馬越知道司馬顒東山再起後,就派遣督護麋晃率領大軍討伐司馬顒。司馬顒的將領牽秀與麋晃對陣,麋晃斬殺了牽秀並其二子。於是麋晃軍據有關中大部分土地,而司馬顒只保有長安城而已。

回京被殺[编辑]

同年冬,晉惠帝食餅中毒身亡。晉武帝的第二十五子,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顒為司徒。讓其回朝廷。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殺死在車內。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顒就此絕後。

晉懷帝下詔以彭城元王司馬植司馬融為司馬顒嗣,改封樂成縣王[7]。司馬融死後無子。建興中,司馬睿又以彭城康王司馬釋司馬欽為司馬融嗣。咸和五年,復故河間王司馬顒爵位,徙樂成王司馬欽為河間王[8]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59》,出自房玄齡晉書

参考文献[编辑]

  1. ^ 此處依從《晉書·長沙王乂》及《資治通鑑》。
  2. ^ 《晉書·河間王顒》:(張)方謂顒曰:『方所領猶有十餘萬眾,奉送大駕回洛宮,使成都王反鄴,公自留鎮關中,方北討博陵。如此,天下可小安,無復舉手者。』
  3. ^ 《資治通鑑》中引張方:『今據形勝之地,國富兵強,奉天子以號令,誰敢不從,柰何拱手受制於人!』令司馬顒打消送還惠帝的念頭。
  4. ^ 《晉書·劉喬傳》:東海王越移檄天下,帥甲士三萬,將入關迎大駕,軍次於蕭,喬懼,遣子祐距越于蕭縣之靈璧。劉琨分兵向許昌,許昌人納之。琨自滎陽率兵迎越,遇祐,眾潰見殺。
  5. ^ 按《資治通鑑》,當日司馬越初起兵時司馬顒已打算讓步,將惠帝送還洛陽,但被張方阻止,今天兵敗,想和解又怕張方不肯。
  6. ^ 《晉書·成都王穎》記他走到華陰時遇到皇帝,於是從武關逃走。
  7. ^ 《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詔以彭城元王植子融為顒嗣,改封樂成縣王。
  8. ^ 《晉書·卷七·帝紀第七》

外部链接[编辑]

前任:
司馬瓌
晉朝太原王
275年-277年
繼任:
伯父司馬輔
前任:
族子司馬威
晉朝河間王
277年-306年
繼任:
族孫司馬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