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因缘  
無明
名色
六入
老死
 

名色(梵文與巴利語Nāmarūpa),佛教術語,它是一個在梵文與巴利文都存在的複合字,由(nāma)與(rūpa)兩個字組成。名是指「名稱」;色是指「一切法」。「名色」意指「種種名稱的一切法」。一切法可分類稱為五蘊,若依意界識別五蘊,五蘊又可稱為法塵。色法是總指一切法,不只是有形質礙之法,虛空分類為是色邊色,亦是色法,無形質礙的虛空也可稱為「色」。心是指「積集」的意思,不是指精神作用,此是翻譯及理解謬誤。

十二因緣[编辑]

佛教十二因緣,是依四聖諦而伸展,若沒有四聖諦而論十二因緣,只是外道言論,支離破碎。十二因緣中,依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是指「無明緣行、行緣識」三支關係,是名色建立的因,也是名色建立的緣,伺尋一切法建立的因與緣,就是「集聖諦」。「無明緣行」是指不知苦聖諦的「行苦」,故依「無明緣行」,十二支都可分類為五陰[1]。若知見四聖諦,就可知見「行緣識,識緣名色」,知見一切法(名色)不離識別,一切法(名色)及識別(識)皆依行(三世流遷)及思(作用)等而建立,然後依四聖諦思惟,乃至老、死。

參考文獻[编辑]

  1. ^ 《增壹阿含經》卷46〈49 放牛品〉:「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因緣之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憂、悲、苦、惱、不可稱計。如是成此五陰之身。」(CBETA, T02, no. 125, p. 797, b17-22)

2.天台教觀選錄,法界初門。

參考條目[编辑]

前任:
十二因緣
名色
繼任:
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