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從男爵埃德蒙·巴恪思爵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德蒙·巴恪思
出生(1873-10-20)1873年10月20日
逝世1944年1月8日(1944歲—01—08)(70歲)
母校溫徹斯特公學
牛津大學墨頓學院
知名作品《慈禧外纪》、《清室外纪》
头衔從男爵
头衔时期1918年7月27日-1944年1月8日
前任強納生·埃德蒙·巴恪思
继任約翰·埃德蒙·巴恪思
父母強納生·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一代從男爵
亲属弟:羅傑·巴恪思

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從男爵Sir Edmund Backhouse, 2nd Baronet,1873年10月20日—1944年1月8日),是英國東方學學者及語言學家,著有不少關於中國清末時期歷史的著作,但他死後被學術界指控大部分內容為偽造。為巴恪思作傳《北京的隱士》的英國學者休·特雷费-罗珀稱他是「少有人能匹敵的騙徒」。[1]

生平[编辑]

埃德蒙·巴恪思生於英國達靈頓,是銀行家強納生·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一代從男爵的長子。家族宗教信仰是貴格會。其弟羅傑·巴恪思曾於1938-1939年任第一海務大臣

1899年到北京,擔任莫理循的助理,協助翻譯工作。他先後精通了漢語日語俄語等語言。之後他餘生大部分時候都住在中國。他先後與英國記者John Otway Percy Bland英语John Otway Percy Bland合著《慈禧外纪》(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1910)與《清室外纪》(Annals and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1914),這兩本書建立了巴恪思作為東方學者的名聲。

1918年父親去世後繼承從男爵稱號,成為「埃德蒙爵士」。

他曾捐贈大量中國善本、手稿給西方的圖書館,包括一部份《永樂大典》。1944年埃德蒙·巴恪思在北京去世,終生未婚,無子女。其從男爵稱號由姪子約翰·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三代從男爵繼承。

埃德蒙·巴恪思死後留下一部回憶錄手稿《太后與我》(Décadence Mandchoue: the China Memoirs of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由於內容極為離奇荒誕,直到2011年才出版中、英文版。

作偽爭議[编辑]

埃德蒙·巴恪思的著作《慈禧外纪》、《清室外纪》大量運用了清朝內務府大臣景善之日記為史料,他宣稱這是他在庚子拳亂後從作者家中獲得的,但許多學者懷疑這部日記是他自己偽造的。J. L. Duyvendak曾相信此日記是真的,但後來又改變了觀點。1991年,Lo Hui-min提出了巴恪思作偽的鐵證。[2]

1973年英國學者休·特雷费-罗珀獲得了巴恪思回憶錄《太后與我》的手稿。巴恪思在書中吹噓他與慈禧太后、英國作家王爾德、法國詩人保爾·魏爾倫、英國首相阿奇博爾德·普里姆羅斯,第五代羅斯伯里伯爵等名人有過性關係。特雷费-罗珀研究後斷定這一切都出自巴恪思自己的幻想。但回憶錄編輯者Derek Sandhaus則認為特雷费-罗珀不了解中國歷史,對回憶錄內容的駁斥可能有武斷之嫌。[3]

参考来源[编辑]

  1. ^ Hugh Trevor-Roper on Sir Edmund Backhouse.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4). 
  2. ^ Duyvendak, The Diary of His Excellency Ching-Shan: Being a Chinese Account of the Boxer Troubles (Leiden: Brill, 1924; rpr. Arlington, V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76; ISBN 75032319); Hui-min Lo, "The Ching-shan Diary: A Clue to its Forgery," East Asian History, 1 (1991), 98–124
  3. ^ Backhouse, Derek Sandhaus, ed., Décadence Mandchoue ibid.

參考資料[编辑]

  • 休·特雷费-罗珀著,胡濱、吳乃華譯,《北京的隐士:巴克斯爵士的隐蔽生活》,濟南:齊魯書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