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富林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富林文化
地理範圍扬州
時期中國新石器时代
時間前2500年 – 前1900年
主要遺址上海市广富林遗址
繼承文化馬橋文化

廣富林文化,年代介於良渚文化馬橋文化,距今4000多年,前後約600年[1]。廣富林文化的發現,填補了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末期的文化譜系。

範圍[编辑]

广富林遗址

廣富林文化的地域範圍以上海市松江縣佘山區廣富林村[2]為核心,西至太湖西岸的江蘇宜興(駱駝墩遺址),北與江蘇興化南蕩及王油坊連接,南至浙江余杭蕭山一帶(以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最為典型,現該遺址已獨立劃為錢山漾文化類型)。

特徵[编辑]

廣富林文化其主體來自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通過對廣富林文化遺址出土陶器的陶質、型制及紋飾等研究,專家判斷廣富林文化遺存來自於新石器後期交界的王油坊類型。王油坊遺址於上世紀30年代發現,時稱河南龍山文化。研究表明,大約距今4000年前後,發生了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地震海侵洪澇乾旱等頻發。在北方,黃河因氾濫,先後大改道26次,王油坊「為黃泛區淤沒之地。」因此,上古先民的四處遷徙,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钱山漾遗址的广富林文化晚期地层,是直接叠压在马桥文化层之下。把广富林、钱山漾遗址的地层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清楚並连续的年代脉络: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早期(钱山漾第一阶段)→广富林文化晚期(钱山漾第二阶段)→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的发现,解决了过去对于良渚和马桥文化之间年代缺失的疑惑[1]

相关条目[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栾丰实《从宏观角度来认识广富林文化》
  2. ^ 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廣富林路以北、銀河路以南、沈涇塘以東、廣富林村及北部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