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神策行營

神策軍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历史[编辑]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臨洮西的磨環川(今甘肅臨潭西南)成立一支新部隊神策軍,以防禦吐蕃,这是作为禁军的神策军的雏形。

安史之亂時,該部隊的軍使成如璆衛伯玉率一千人入援中原地区。乾元二年九节度在相州兵败后,这支部队退驻陕州,作为防备安史的二线部队。此時臨洮故地已被吐蕃佔領,朝廷以衛伯玉一軍號稱神策軍,以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軍)。随着卫伯玉和继任神策军节度使的郭英乂的先后调离,神策军由宦官鱼朝恩控制。

763年吐蕃攻入長安,原来的禁军溃散,唐代宗逃往陝州。魚朝恩以神策軍及河西、陇右军和安西、北庭军迎駕,統稱這些部隊為神策軍。唐代宗後來由神策軍護駕回京,此时神策军已经壮大到几万人的规模。此後神策軍便成為禁軍之一,實力逐漸壯大。

神策军成为禁军后,于唐代宗大历初年曾扩编,收编了平卢军邢君牙部、阳惠元部,安史降将尚可孤部,朔方军郝廷玉部、侯仲壮部。此后神策军几次出征河朔叛镇,在建中四年“泾师之变”中消灭朱泚收复京城。因为宦官和神策军在数次动荡中均紧随皇帝,获得唐德宗的信任。贞元十二年六月,德宗决定把神策军交由宦官执掌,同时做大规模扩编。因為神策軍的待遇較好,其他禁軍紛紛希望加入,至唐德宗時,人數擴大至十五至十八萬人,成為長安甚至整個關中地區最主要的武力。

德宗在朱泚之亂後,將神策軍交與宦官掌管,並且成為定制,此後神策軍成為宦官掌權甚至廢立皇帝的主要工具,唐宣宗之立,便是由神策軍中尉馬元贄主導。順宗即位後,朝臣王叔文欲從宦官手上取回神策軍的兵權,但不成功。

在唐代晚期,神策軍因軍紀敗壞而戰鬥力下降。穆宗以后,神策军因战事减少,经常“角抵、杂戏”,与皇帝游乐,或“淘池造楼,营建宫阙”(《旧唐书·穆、敬本纪》)。神策军也开始在宦官废立皇帝,北司控制南衙的党争中充当工具。

僖宗時,神策軍在黃巢之亂中潰敗,僖宗在蜀地避難時,由宦官田令孜招募新神策軍。直到903年朱溫進長安殺宦官,才將神策軍解散。[1]

编制规模[编辑]

神策军驻地曾有长安、奉天、武功、扶风、好畤、麟游、普润、兴平、天兴、户县、陕州等地,大体上不超出京畿和关内。主要职责是抵御吐蕃,讨伐藩镇叛乱。

神策军最高统帅“护军中尉、中护军”各两名,由宦官担当。下属“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各二人,勾复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自长史以下,员数如龙武军。”(《新唐书·百官四上》)

神策军的兵源来自召募和收编。召募主要是针对官家富豪子弟,这些兵员实际上并不参战。收编是主要的兵力来源,由于给养三倍于其它军队,还有额外收入,而且又是天子直属部队,其它部队都很愿意加入。

神策军對駐地拥有治理特权,中央官員不得介入。唐時慣例,京師地區御史每季都要出巡勘斷獄事,後因為軍營駐地過於密集便逐漸不再至。(贞元)十九年,监察御史崔远“不知近事,遂入右神策”被皇帝罚杖四十,流放崖州。[1]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齐勇锋. 说神策军. 陕西师大学报. 1983, (02): P94–102 [2012-09-11]. 

参考书目[编辑]

  • 《新唐書》卷五十六
  • 《唐书兵志笺正》唐长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