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禁歌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禁歌列表,是臺灣歷年來被統治當局以各種原因查禁的歌曲列表。以下為敘述方便,採按年份排列。

日治時期[编辑]

街頭的流浪[编辑]

或稱「失業兄弟」,是臺灣迄今確知的第一首禁歌。守真作詞,周玉當作曲, 青春美(藝名)演唱,由臺灣泰平唱片[1]公司於1934年12月發行,臺灣閩南語版。歌詞為:

景氣一天比一天壞,生意一天比一天差,老闆沒賺錢,回家吃自己,唉唷!唉唷!沒有工作的兄弟。)

由於本曲描述了當時臺灣的嚴重失業情況,於是才發行了不到一個月,就被當局查禁,但已經銷售出一萬張。[2]另一說是因為1935年臺灣總督府要舉辦始政四十年博覽會,所以預先查禁一切負面宣傳。[3]

丟丟銅仔[编辑]

1943年4月20日,厚生演劇研究會公演舞台劇,將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救救六月田水三曲搬上舞臺,違反了當時日本政府對於方言「只准演奏,不准演唱」的規定,因而被禁。[4]

戰後時期[编辑]

戰後時期第一首被禁的是〈漁舟唱晚〉,為一首小提琴與國樂協奏曲,1960年2月9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倡偵字第零四五號代電。第一階段第一首遭禁的國語流行歌,則是警備總部該年8月3日倡偵字三八○號代電查禁的〈月落烏啼〉。[5]

當時所發布的十大查禁原因:1.意識左傾,為匪宣傳;2.抄襲共匪宣傳作品之曲譜;3.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4.內容荒謬怪誕,危害青年身心;5.意境誨淫,妨害善良風俗;6.曲詞狂蕩,危害社教;7.鼓勵狠暴仇鬥,影響地方治安;8.反映時代錯誤,使人滋生誤會;9.文詞粗鄙,輕佻嬉罵;10.幽怨哀傷,有失正常。[5]

1988年2月11日、2月29日及3月11日,行政院新聞局邀丑輝英、汪精輝、涂敏恆、張昊、謝君儀、李芳育等六人召開三次重審會,讓將近三分之二的禁歌宣布解禁。[5]

參見[编辑]

參考來源[编辑]

  1. ^ 1932至1936年間曾存在的臺灣唱片公司,詳見《臺灣大百科全書泰平唱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條。(繁體中文)
  2. ^ 參照自《臺灣大百科全書》街頭的流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條,中華民國文化部(繁體中文)
  3. ^ 禁歌,不能說的秘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郭麗娟,高雄市勞工局。(繁體中文)
  4. ^ 簞路藍縷,以啟山林——「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音樂地位論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陳郁秀,2005。(繁體中文)
  5. ^ 5.0 5.1 5.2 張麗伽. 禁歌滄桑史 卅年說從頭 查禁理由不一而足 事過境遷喜見開放. 聯合報. 1988-03-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