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崇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郝崇壽
个人资料
字彥翹

郝崇寿(1874年?—1926年[1]),字砚樵[2]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3]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郝崇寿幼年聪慧,据说曾一日便阅读《周易》全部,且略能背诵。其父郝冠卿认为速成不好,乃立日程,令向儿子教授之书达到日程规定即止,不贪多。后来,郝崇寿中秀才,入淮安府学(其遗址位于今淮安市楚州区府学市口西)学习,并获淮安府给予膳食津贴,郝崇寿所读之书既多且杂,从经史到五行、三式(术数家以雷公、太乙、六壬为三式,即占卜之术)都有。[2]

郝崇寿曾任清朝江苏谘议局议员。中华民国初年,曾任江苏省议会议员。[3]袁世凯称帝失败后,1918年,郝崇寿被推选为安福国会众议员,历大总统黎元洪徐世昌等任内,直到1920年安福国会解散。[4][2]

在家乡,郝崇寿积极兴办公益事业,时常主文伦学堂(文伦学堂是清朝废除科举后,由曹甸郝氏家族集资创办的学校,校址位于曹甸郝氏宗祠内。后由于经费不足,改为初等小学),设东游预备专科(专门培养学生赴日本学习日语、桑蚕技术)、医学研究所、三善施药局(施舍药物给贫民的机构)。郝崇寿还在家乡提议疏浚泾河,修泾河耳洞,修南北堤以及三义、吉庆诸堤。他还资助了城中的清节堂江北慈幼院(原是清末盐商、候补道周鹤九的宅邸,其中有楠木厅、桐厅、椿厅、柏厅、松厅,共五十余间,前后有走廊。后来,由淮安三大银行家及郝崇寿集资购买,改设江北慈幼院,专收贫困家庭子弟,教授小学课程以及织布、织毛巾、织袜等技术,学生半工半读。其址为今楚州实验小学)。[2]

民国十年(1921年)淮安发生水灾,郝崇寿以工代赈,修筑福公堤,疏浚永济河,工程质量较高,所花费用却较低。为此,郝崇寿在数月间奔走,不辞劳苦。鉴于谷米价格暴涨,郝崇寿高价收购谷米,施舍给贫民。[2]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传芳占领南京后,渡过长江进攻苏北,战争即将爆发。郝崇寿乃出面邀集绅商代表奔走,使战争没有发生。郝崇寿多次花费巨资为家乡出力,原本富裕的家产逐渐殆尽。[2]

民国十四年(1925年),距离淮安城不远处爆发战争,郝崇寿设保安局,以安定淮安民心。淮安的士绅害怕淮安受到围城而断粮,乃各自输米以备不足,郝崇寿起初输米百石,又力妇孺收容所,发誓与妇孺共存亡。[2]

郝崇寿侍奉患病的父亲郝冠卿,衣不解带,郝冠卿病逝后,郝崇寿极其痛心。母亲王氏逝世时,郝崇寿刚刚成为众议员到北京,闻讯随即奔丧归家。郝崇寿的长兄郝荷舫先逝世,次兄又早逝,郝崇寿侍奉两位孀嫂,抚育长兄郝荷舫的两个孤儿。次兄又无子,郝崇寿便以自己的儿子继承其后。郝崇寿还兴修郝氏宗祠,撰写家谱。[2]

民国十五年(1926年)夏,郝崇寿为勘察运河淮宝段水势,在炎热天气下跋涉而劳累过度,突然患霍乱,于七月十九日在家中突然病逝,享年52岁。郝崇寿的葬礼在淮安举行。[2]

家庭[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近现代淮安曹甸三郝》作卒于1926年,享年52岁。可由此推知生于1874年前后。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高建平,近现代淮安曹甸三郝,淮安日报,2009年6月29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3. ^ 3.0 3.1 曹余濂 编著,江苏文史资料第67期:民国江苏权力机关史略,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4年,第100页
  4. ^ 钱实甫,北洋政府职官年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下卷·复生时代),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于2013-05-28查阅[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6.2 6.3 奇策镌金版 雄心证宝刀,凤凰网,2011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