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耳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耳鸮
长耳鸮的各種叫聲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鴞形目 Strigiformes
科: 鴟鴞科 Strigidae
属: 耳鸮属 Asio
种:
长耳鸮 A. otus
二名法
Asio otus
(Linnaeus, 1758年)
长耳鸮分布图
  夏季繁殖区
  定栖繁殖区
  过冬非繁殖区

长耳鸮学名Asio otus),又名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虎鵵、彪木兔、肖尔腾-伊巴拉格。

生态环境[编辑]

长耳鸮喜栖息在阔叶或针叶乔木的高枝上,而且他们的栖息地往往非常精确地固定,甚至固定到某一树枝,以至于在他们的固定居索的垂直下方遍布他们或拉或吐的排泄物,常常污秽不堪,成为搜寻他们的线索。

分布地域[编辑]

长耳鸮常见于北半球,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環地中海土耳其非洲北部、帕米爾高原印度西北部、西伯利亞库页岛日本韓國中国東半部及台灣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北部;族群數量大約有50,000隻。

特征[编辑]

长耳鸮是中等体形的鸮类,体长约35-40厘米。与其他大多数鸮类一样,长耳鸮的颜色也是非常暗哑的褐色和黑色,上体以棕褐色为基色具黑色棕斑,下体色较浅,以黄褐色为基色,具较细弱的黑色纵斑;双足被羽,直至足趾;长耳鸮的辨识特征主要集中在面部,耳鸮属鸟类的面盘大多非常明显。所谓面盘是鸮类面部一圈特殊的羽毛,非常紧密地排布在一起成一个平面,形成貌似猫脸的结构。在头部两侧的是长耳鸮非常大的耳孔,隐藏在耳羽之下。有趣的是,鸮类的两个耳孔不仅形状大小不同,连高度也各不相同,这对产生立体听觉,并依靠这种听力定位、捕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长耳鸮的面盘上,双眼之间的羽毛白色,形成一个大大的白色“X”这是其他鸮类所不具有的;本物种头顶有两簇黑黄相间的耳状羽,耳状羽很长,高高的树立在头顶非常显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两簇耳状羽和耳朵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他们高高地树立在头顶,看起来很像哺乳动物的耳朵人们才习惯称它们为耳羽,而真正的耳羽是掩盖耳孔的羽毛。虹膜为橙黄色;角质灰色;脚粉黄色。长耳鸮在栖止状态时,身体树立,基本与地面垂直,这是区别本物种与近似的短耳鸮的一个重要特征,后者几乎是以平行于地面的姿态扒在树干上的。

食物[编辑]

所有的鸮形目鸟类均为典型的肉食性鸟类,长耳鸮的食物以各种鼠类为主,还包括小型鸟类,通过分析他们的唾余,人们发现长耳鸮的食谱以黑线姬鼠为主,还包括小麝鼩小家鼠褐家鼠等啮齿类,蝙蝠棕头鸦雀麻雀燕雀等小型鸟兽。

栖息于北京天坛公园内长耳鸮的唾余时甚至发现了灰喜鹊的残肢,说明长耳鸮有可能捕猎体形较大的鸟类,或有食腐行为。

长耳鸮的唾余
Asio otus otus

繁殖与保护[编辑]

繁殖细节不详,多占用乌鸦喜鹊的弃巢产卵繁殖,每巢产卵4-5枚,孵化期约26-28天。

  •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生效年代:1997年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年

參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