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澧(1810年—1882年),字蘭甫,號東塾廣東番禺人,晚清著名學者。

生平[编辑]

清史稿》稱他「九歲能文,復問詩學於張維屏,問經學於侯康。凡天文、地理、樂律、算術、篆隸無不研究。」十七歲补博士弟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三十歲以後讀宋儒書[1],曾任河源县训导,道光十四年(1834),受聘阮元所創之学海堂,二十年十月(1840年11月),擔任学海堂学长。1847年,魏源前往广州,访问陈澧。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會試不第,至咸丰二年,前後六应会试未第。同治三年應巡撫郭嵩燾之聘,總核廣東輿地圖事;郭嵩焘甚至将陈澧喻为罗浮山[2]其學術思想主張調和漢宋[3],推崇鄭玄朱子顧炎武江永等前賢,而對馬融王肅王陽明,以及當時盛行之考證學及學者提出了批判。晚年任菊坡精舍山长,世称东塾先生。

陳澧一生致力於学问,以博学见称。[4]其著作有《東塾讀書記》、《東塾雜俎》、《切韻考》、《說文聲表》、《老子注》、《公孫龍子注》、《漢儒通義》、《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水經注西南諸水考》、《聲律通考》等。《東塾讀書記》頗近於學術史,其中不乏一得之見。《漢儒通義》則意在打破時人以為漢儒不言義理之刻板印象。而其中影響較大者,則在《切韻考》一書。

陈澧在《切韻考》一書中,提出了《廣韻》在反切上有「同用」、「互用」、「遞用」等規則,遂創「反切繫聯法」,將《廣韻》中之聲類規為四十,韻類包括四聲在內一共三百十一類,糾正了前人以守溫三十六聲母即中古聲母之謬誤。

近年其遺著被整理為《陳澧集》六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汪兆銘同父異母長兄汪兆鏞為其入室弟子。

評價[编辑]

  • 陳澧完全是象牙塔内学者,几无俗世名声。[5]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卻将陈澧单列一章討論,原因是認同陳澧主張“漢宋調和”的思想。
  • 錢鍾書《管锥编》曾肯定陈澧的论點:“陈澧《东塾读书记》卷一二谓赵高语本于申韩之术,秦亡由此,殊中肯綮,尚未周匝。”

注釋[编辑]

  1. ^ 陳澧〈學思錄序〉
  2. ^ 《陳蘭甫先生澧遺稿》:“高碧潭本令心夔告郭雲仙撫軍嵩燾云:‘欲游羅浮,不然,枉為廣東一行耳矣。’撫軍云:‘君至廣東,已見陳蘭甫,不枉此行。’大令以告余,余謝不敢當一座羅浮山也。”,《嶺南學報》第2 卷第2 期,1931 年7 月,頁161
  3. ^ 胡锡燕《〈汉儒通义〉跋》:“先生早年读汉儒书,中年读宋儒书,实事求是,不取门户争胜之说,以为汉儒之书,固有宋儒之理,盖取先儒二十二家之说,荟萃精要,以成一家之书。”
  4. ^ 《东塾读书记》自序说:“生平无事可述,唯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
  5. ^ 汪荣祖:〈钱穆论清学史述评〉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2》,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書目[编辑]

  •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儒林三》
  • 王惠榮,《陳澧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