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截句

绝句,又稱截句断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诗歌体裁,属于近體詩唐诗的形式。

概述[编辑]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认为绝句分为三种:律绝、古绝、拗绝。王力先生认为,所谓拗绝,实际就是失粘失对的律绝和失粘失对的古绝,所以实际上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类。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絕句根據字數主要分成以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

絕句規範[编辑]

  1. 一首四句,每句字數五或七。
  2. 第一句可押韻或不押韻,第二、第四句要押韻,第三句不可押韻。
  3. 對仗(平仄):
  • 第一、二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
  • 第二、三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同(稱之為)
  • 第三、四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

其中,第一、三、五個字不受限,第二、四、六個字則必須遵守。

句式[编辑]

  • 近體五言詩第二字必仄起、七言詩第二字必平起即稱為「正格」;近體五言詩第二字平起、七言詩第二字仄起的稱為「偏格」。

五言絕句,平起式,正格: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言絕句,仄起式,正格: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五言絕句,仄起式,偏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五言絕句,平起式,偏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七言絕句,仄起式,正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言絕句,平起式,正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言絕句,仄起式,偏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言絕句,平起式,偏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例外[编辑]

例外之一為。定義之為:若相鄰兩字之平仄對調即可符合絕句對仗的要求,則視為有符合,是個在絕句以及律詩中常見的手法。

絕句分類[编辑]

  1. 依照第一句押不押韻分為首句入韻首句不入韻
  2. 依照字數分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3. 依照第一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分為平起詩仄起詩

範例[编辑]

《唐诗别裁》引王渔洋之言:“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 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是公認的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参考[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