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旺角的天空2男燒衣
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
Those Were the Days
基本资料
导演劉鴻泉
监制劉俊輝
陳彩燕執行監製
制片鄭成武
劉俊輝出品人
動作指導徐寶華
编剧譚愛麗
主演古天樂
張玉珊
配乐黃世昌
摄影莫澤仁
剪辑潘雄
制片商三寶娛樂製作有限公司製作及出品[1]
片长88分鐘[2]
产地 香港
语言粵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6年8月24日 (1996-08-24)
发行商東方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票房香港:HK$ 2,853,550.00[3][2][註 1]

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英語:Those Were the Days[3][2],是一部1996年上映的香港時裝電影,其題材結合黑幫、靈異及愛情元素,由劉鴻泉執導[4]古天樂張玉珊等主演[2]。片名取自同為三寶公司出品的電影《旺角的天空[5][註 2],及南音曲《男燒衣》,此曲與本片均涉及男子祭祀逝去戀人的情節。

故事大綱[编辑]

澳門黑社會成員阿榮(古天樂飾)奉老大爛鬼發(張耀揚飾)之命,向貴利富(何家駒飾)施襲,以爭奪賭場地盤利益。完成任務的榮往香港暫避風頭,引起在紙紮店工作的鄰居阿珊(張玉珊飾)注意。珊之失明祖父方伯(羅家英飾)每天晨早練習南音,擾人清夢,不滿的榮登門投訴,卻受到方伯熱情款待,從此榮與珊一家漸多來往。某日榮之女友Candy(陳少霞飾)前來找榮,碰見榮與珊親近,醋意大發動手打珊,被榮趕走。[6][1][7][註 3]

榮被爛鬼發召回澳門,卻原來是圈套,發已與貴利富達成合作協議,允許富取榮性命以報受襲之辱,但榮最終逃回香港。珊遇見受傷嚴重的榮回家,為他悉心護理,兩人成為情侶。爛鬼發親自帶人往香港追殺榮,期間珊捲入打鬥,替榮擋下爛鬼發的一擊。榮駕電單車送珊到醫院[8],途中珊重傷不治。

珊死後,未知其死訊的方伯竟與榮說珊仍在家照顧自己[7],榮在紙紮店老闆娘蘭姨(羅蘭飾)的指點下,終能與珊的鬼魂相見。榮決定與珊舉行冥婚,Candy前來阻止[1],期間方伯坦言自己一直知道珊已成鬼魂,隨後鬼新娘珊魂歸地府。榮在街上燒衣祭祀珊後,前往找發報仇。最終榮與發同歸於盡,珊乘坐紙紮車,在紙紮童男童女伴隨下,接走榮的鬼魂。[8]

演員表[编辑]

演員 角色 粵語配音 備註
古天樂 阿榮[6] 古天樂 來自澳門的黑社會打手,在香港暫避風頭期間,與少女阿珊成為鄰居,及後相戀。為了能與變成女鬼的阿珊相見,不惜以漒水毀掉身上關公紋身[8]
張玉珊 阿珊(方玉珊)[註 3] 在紙紮店工作的少女,經常按腦海中一個不明的男子形象製作紙紮人像,後邂逅與該男子形象相似的阿榮。與阿榮相戀後捲入黑社會仇殺而身亡,變成女鬼,繼續照顧祖父。[8]
羅家英[3] 方嘯天[註 3] 羅家英 人稱方伯,阿珊的祖父,盲人,喜愛拉二胡唱南音,常到廟街演唱[7]:62,但不受歡迎。阿榮在街上燒衣祭祀阿珊時,他唱出《男燒衣》作為背景音樂[8][註 4]
張耀揚[3] 爛鬼發 潘文柏 阿榮的老大,指派阿榮襲擊貴利富,後卻與貴利富聯手,出賣阿榮。
陳少霞[3] Candy[6] 爛鬼發的妹妹,阿榮本來的女朋友,性格刁蠻潑辣。
羅蘭[3] 蘭姨 黃鳳英 紙紮店老闆娘,懂得道術。察覺珊有劫數,送給她護身符,但被珊轉贈予榮。
何家駒[2] 貴利富 楊捷康 澳門的黑社會老大,被阿榮當街砍傷受辱,因而結怨。
八兩金 阿堅 梁志達 爛鬼發的手下。
陳鳳冰[2] 三婆 紙紮店附近的街坊。

創作與製作[编辑]

背景[编辑]

1996年,香港電影圈正處於江湖(黑社會)題材的熱潮[9],同時也有寶耀公司從1993年的《七月十四》至1996年的《七月十三之龍婆》等一系列新風格靈異片的影響[8],結合兩者元素的本片在這種背景下出現。本片攝製期間的報道中,片名曾出現多個版本,包括《農曆七月男燒衣》[10]、《七月十四男燒衣》[7][註 2]。本片亦安排於農曆七月十四前後上映[7]:63

導演劉鴻泉稱,當初是電影公司老闆讓他聽南音曲《男燒衣》,希望以此為題材拍成電影。[11]

選角[编辑]

本片選角多符合演員本身形象,如張耀揚演黑社會老大;以「龍婆」聞名的羅蘭演類似角色;粵劇老倌羅家英演南音演唱者。男主角古天樂具有漫畫英雄般的外型、有殺氣、眼神有靈氣,女主角張玉珊純潔斯文及陰氣較重,符合劉鴻泉心目中的要求。[7][11]

本片是張玉珊的電影處女作,也是她第一次拍接吻鏡頭;也是古天樂和陳少霞兩人第一次拍情慾鏡頭[7]:63[12]。劉鴻泉坦言起用新人是成本考慮。[11]

其他[编辑]

本片的成本約港幣四百多萬元。[11]

本片多在旺角砵蘭街取景,因要經常在夜間拍攝燒衣紙、衣紙飛揚的場面,而被附近居民投訴。[7]:63

在香港之電影分級為IIB級[1]

發行[编辑]

本片於1996年8月24日[註 5]至9月13日在東方院線上映共21天[3][1],票房約港幣二百八十多萬元[3][1],遠低於成本。為黃百鳴創立三年多的東方院線結業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13]。本片與古天樂主演的另一部黑社會題材電影《龍虎砵蘭街》同期上映[註 6](而本片亦多在砵蘭街取景),它們為古天樂出道以來的第二及第三部主演電影作品[10]

評價[编辑]

本片結合多種元素,評論多以其他電影作為比喻,如《陰陽錯》人鬼戀與《古惑仔》打鬥共冶一爐[6];《古惑仔》遇上《倩女幽魂[4];《天若有情》加上《七月十四》[14]。《東周刊[14]及《壹週刊[8]當時的影評均認為本片具有著名西片《人鬼情未了》的風格,其中《壹週刊》的影評認為片中沒有《人鬼情未了》搓陶瓷黏土及鬼救人那樣的情節,高下立見。此外,兩周刊的影評均不欣賞以漒水清除紋身的情節,但對結尾男女主角鬼魂在紙紮隊伍伴隨中離去的一幕均予以好評,《壹週刊》的影評稱「陰森森中有絲絲淒迷」,《東周刊》的影評則指「營造出一種浪漫瑰麗的虛幻場面」。《東周刊》的影評又指本片未能將多種元素融合成自身的風格,「更流於生吞活剝的尷尬,也使全片顯得蕪雜和粗疏」,導演技巧不夠成熟,及演員演技不足都是原因。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影評人李焯桃登徒以復古[9][15]及較貶義的老套[15]、過時[16]形容本片,黑社會元素像1980年代末至1990代初風格[16],靈異元素也像1980年代風格[9]

備註[编辑]

  1. ^ 香港影業協會刊物寫為HK$2,853,580,有些微差異。[1]
  2. ^ 2.0 2.1 在拍攝期間公佈的片名可見最初本片並無被打算作為《旺角的天空》的延續。情節上亦與《旺角的天空》並無關係。
  3. ^ 3.0 3.1 3.2 當年的刊物中的劇情簡介及角色名字部分與影片真正內容有所不同,此處不引用當中不正確的部分。
  4. ^ 燒衣時的曲風是原版南音,但部分唱詞改為配合劇情的現代用語,例如Benz西裝。隨後場景轉為阿榮準備向爛鬼發復仇,曲風混以搖滾風格,唱詞變成江湖仇殺主題。
  5. ^ 農曆七月十一。
  6. ^ 本片比《龍虎砵蘭街》較早開鏡[10],兩者於同一日首映。[3]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影業協會年鑑小組; 司徒偉雄 (编). 香港電影九六. 香港: 香港影業協會. 1997: 96. ISBN 962-7883-04-2. 
  2. ^ 2.0 2.1 2.2 2.3 2.4 2.5 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 Those were the Days. 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 粵語電影資料庫.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資料室. 1996年度首輪華語片片目. 電影雙周刊. 1997, (463). 
  4. ^ 4.0 4.1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79-2013 劉鴻泉 LAU Hung Chuen. www.hkfilmdirectors.com. 香港電影導演會.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5. ^ 旺角的天空 Man Wanted. 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 粵語電影資料庫.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30). 
  6. ^ 6.0 6.1 6.2 6.3 New Release - 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 電影雙周刊. 1996-08-22, (453): 29.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端正. On Location 應節《七月十四男燒衣》. 電影雙周刊. 1996-08-08, (452): 62-63.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果忍. 《七月十四之男燒衣》. 壹週刊. 1996-08-23, (337第二冊): 154. 
  9. ^ 9.0 9.1 9.2 李焯桃. 戲謔・反省・ 淨化・寫實. 香港影評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1996 [2022-08-30]. 
  10. ^ 10.0 10.1 10.2 Alge. 古天樂 義氣情長. 電影雙周刊. 1996-07-25, (451): 52-55. 
  11. ^ 11.0 11.1 11.2 11.3 陳嘉琪. 劉鴻泉 鬼都要新市場. 電影雙周刊. 1996-08-22, (453): 46. 
  12. ^ 吳君玉. 張玉珊 對死亡的憧憬. 電影雙周刊. 1996-08-22, (453): 47. 
  13. ^ 陳清偉. 東方院線的三年零八個月. 電影雙周刊. 1996-09-05, (454): 70-72. 
  14. ^ 14.0 14.1 韋軒. 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 鬼古版天若有情. 東周刊. 1996-08-22, (200第二冊): 146. 
  15. ^ 15.0 15.1 李焯桃. 龍虎砵蘭街. 香港影評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1996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16. ^ 16.0 16.1 登徒. 龍虎砵蘭街:在框框內創作. 香港影評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1996 [2022-08-30].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