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多罗梵語pātra[1]巴利語patta),又称應量器(日语:応量器羅馬化Ōryōki[2],简称,又写作標準藏語lhung bzed;日语:はつ羅馬化hatsu,或日语:はち羅馬化hati越南語bát;韓語:羅馬化:bal)或;佛教器具,原本是一类食器,也用作梵呗中的乐器,或是法器[3]即“三衣一钵”中的“钵”,代表佛教的师承。

”字与“鉢”字通用,但据考证是中原早就存在的名称,是盛放食物、酒水的器皿。

字义[编辑]

“鉢”字作为“鉢多罗”的简称,是为了音译梵语而造的新字,从本声,从(金属)或(陶器、盛器、器皿)。鉢可以写成缽,与盋也通用。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盋字古已有之,并且有篆书用例[4][5][6]。盋是一种小型食物盛器,比盂大,合称盋盂。鉢多罗也是僧侣所用的小型食物盛器,传入中国後,两者因形、用、名皆近,故相混淆,鉢、缽、盋字也通用了。

起源[编辑]

钵多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但其实是源于古印度沙门传统,婆罗门教也有托钵乞食的苦修文化。根據婆罗门教《摩奴法論·第六章》,婆罗门的一生应该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有其义务、责任,最後第四期爲遁世期,为了解脱,要遁入森野,坚持苦行头陀,托钵到村落中乞食維生,且一日一食。《法論》上規定,遁世者的缽,不应使用金屬材質,可用葫蘆缽、木缽、陶缽、竹缽等。[3]

在佛教裡,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缽多羅是釋迦牟尼佛的石鉢。過去毗婆尸佛般涅槃後,他所用的青石鉢由龍王供奉在龍宮。釋迦牟尼佛方成道時,四大天王欲取而供養,一鉢遂化爲四部分,四天王各得一個,一起供養給釋迦牟尼佛。佛陀置於左手中,右手施以神力按壓之,四部分又化為一鉢。該石鉢一直由釋迦牟尼佛使用,傳說上面還有因合鉢時留下的四條紋路[2],沿襲為後代僧鉢的形制[3]。釋迦牟尼佛在般涅槃,将三衣一鉢交付給大迦叶尊者,嘱咐他住世不般涅槃,直到 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将衣钵传付给他。因为有代代相传的缘起,衣钵被视为佛法的继承,故在汉传佛教传统上,祖师也会将衣钵传予指定人选,表示其是自己的接班人。

种类[编辑]

传统上的盋盂[编辑]

盋盂,本身是一类盛放食物或儲酒水的器皿,较碗大而边宽、内卷,口小,體圓。陶瓷、金屬、石質玉质、木質均常見。

除了盛放的功能,还有种盋称为研磨鉢或研鉢,用于舂碎、研磨药物或辣椒麵等,配有研杵。

佛教的鉢[编辑]

佛教文献一般取金字旁,写作鉢。僧用鉢,全名鉢多羅,又譯波多羅、波呾囉、鉢呾羅、播怛囉、鉢和羅、鉢和蘭等。[7]僧伽於早晨(或加上中午)托缽乞食,一日一食(或晨、午各一食),信眾將布施食物裝進鉢中,僧伽不應擇食,以鉢爲量,不得貪多,故又称应量器、应器。

四分律》記載,佛缽爲石鉢,僧鉢只可用六種:鐵缽、蘇摩缽、優伽羅缽、優伽賒缽、黑缽、赤缽。《大智度論》記載,僧人不可用八種:木鉢、石鉢、金鉢、銀鉢、琉璃鉢、摩尼寶鉢、雜寶鉢。[3]

鉢是佛教僧用六物之一,和袈裟同樣是需要隨身攜帶的物品,也是頭陀僧的隨身物品之一;鉢在日本禪宗中還可作為修行的觀想工具,稱為“持鉢”。另外金屬鉢還可作為梵唄的樂器。

相關概念[编辑]

註释[编辑]

  1. ^ 《中华字通》【鉢】
  2. ^ 2.0 2.1 《佛學大辭典》【鉢】【一鉢】【多羅佛缽】
  3. ^ 3.0 3.1 3.2 3.3 , 全国宗教资讯网,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4.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盋.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5. ^ 《說文》【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盋器。盂屬。从皿犮聲。或从金从本。”
  6. ^ 《六书正譌》:“从皿犮声。别作鉢,非。”
    程大昌《演繁露·盋盂》:“盋,音撥。今僧家名其食鉢爲鉢,則中國古有此名,而佛徒用之耳。盂,食器。若盋而大,今之所谓盋盂也。”
    《漢書·東方朔傳》「置守宮盂下」唐顏師古注:「盂……今之所謂盋盂也。」
  7.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缽多羅】(物名)Pātra,又作波多羅,波呾囉,鉢呾羅,播怛囉,鉢和羅,鉢和蘭。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飯器也。有泥鐵之二種,譯曰應器,又曰應量器,以體色量三者皆應法故也,又以賢聖應受人之供養者用之也。玄應音義十四曰:「鉢多羅,又云波多羅,此云薄。謂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歸傳二曰:「波呾囉,鉢也。」玄應音義十三曰:「鉢和羅飯,獨證身誓經云鉢和蘭,亦梵言輕重耳,此譯云自恣食也。」盂蘭盆經宗密疏曰:「鉢和羅飯者鉢中飯也,梵云鉢多羅,此云應器。和字誤也,今時但云鉢者,略也。」六物圖曰:「二釋名者,梵云鉢多羅,此名應器。有云:體量色三皆應法故。若準章服儀云:堪受供者用之名應器,故知鉢是梵言,此方語簡省下二字。三明體者。大要有二:泥及鐵也。五分律中用木鉢犯偷蘭遮。僧祇云:是外道標故,又受垢膩故。」參照鉢盂條。
    【鉢盂】(物名)或作盋盂。鉢為梵語,盂為漢語,梵漢雙舉之名。勅修清規辨道具曰:「梵云鉢多羅,此云應量器,今略云鉢,又呼云鉢盂,即華梵兼名。」演繁露曰:「東方朔傳注:盂,食器也。若盋而大,今之所謂盋盂。盋音撥,今僧家名其食器為鉢,則中國古有此名,而佛徒用之。」按說文云:盋食器也。盂屬。然則以鉢多羅為盋盂者,音義兼譯也。參照鉢多羅條。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