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子(Planetesimal)被认为是存在于原行星盘岩屑盘内的固态物体。

使用改进的成像处理,在哈伯太空望远镜的档案照片中检测到年轻恒星HD 141943HD 191089岩屑盘(2014年4月24日)[1]

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论是维克托·萨夫罗诺夫(Viktor Safronov)的星子假说,说明行星的形成是由微小的尘埃颗粒经由不断的碰撞和黏合,形成越来越大的个体。当这个个体的直径达到大约1公里的大小,就可以直接经由相互间的重力吸引,更快地形成月球尺度的原行星,成为庞然大物。这就是星子如何经常被定义的。比星子小的物体依赖布朗运动或是气体中的湍流运动,使彼此间能发生足以导致黏合的碰撞。还有,星子也可能在原行星盘的盘面中段尘埃颗粒密集成层的区域,因为经历重力的不稳定而聚集。许多的星子会因为剧烈的撞击而破碎,但是一些最大的星子可能经历这个阶段后仍能存在并继续增长成为原行星,然后成为行星

一般相信这个时期大约在38亿年前,在经历了后期重轰炸期的阶段之后,大部分在太阳系内的星子不是完全被抛出太阳系外,就是进入距离异常遥远的轨道,例如欧特云,或是被来自类木行星(特别是木星和海王星)规则的重力轻轻的推送而与更大的物体碰撞。少数的星子可能被捕获成为卫星,像是火卫一火卫二,以及类木行星许多高倾角的卫星。

到今天仍然存在的星子对科学家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们蕴含了有关我们的太阳系诞生时的讯息。虽然它们的外表的化学组成可能已经被强烈的太阳辐射改变,但内部的成分基本上仍是星子形成时未被碰触过的原始物质。这使每个星子都像“时间胶囊”,它们的结构能告诉我们太阳星云以及我们的行星系统形成时的条件。

参考陨石彗星

星子的定义[编辑]

在英文里,planetesimal这个字源于数学无穷小量(无限小)的观念,字面上的意义是无限小的行星。

当这个名词被运用在行星形成的过程中时,有些科学家也会使用星子这个字眼当作为一般的太阳系小天体-像是小行星彗星-,它们是在形成的过程中被留下的天体。在2006年,居于行星形成领导地位的专家们在会议中决议[2]星子的定义如下:

在现在的太阳系,这些小物体也依据动力学和构成来分类,并且也做了些附带的演变[3] [4] [5], 例如,成为彗星古柏带天体特洛依小行星。换言之,一些星子适合成为其他种类的天体,一旦行星的形成结束,它们就会被赋予有其他不同的名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定义没有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背书(认可),并且其他的工作小组也许会选择采取同样或采用不同的定义。

相关条目[编辑]

注解和参考资料[编辑]

  1. ^ Harrington, J.D.; Villard, Ray. RELEASE 14-114 Astronomical Forensics Uncover Planetary Disks in NASA's Hubble Archive. NASA. 24 April 2014 [2014-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2. ^ 存档副本. [200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7). 
  3. ^ Morbidelli, A. Origin and dynamical evolution of comets and their reservoirs. Preprint on arXiv (pdf)[永久失效链接]
  4. ^ Gomes, R., Levison, H. F., Tsiganis, K., Morbidelli, A. 2005, Origin of the cataclysmic Late Heavy Bombardment period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Nature, 435, 466-469 Nature 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Morbidelli, A., Levison, H. F., Tsiganis, K., Gomes, R. 2005, Chaotic capture of Jupiter's Trojan asteroids in the early Solar System, Nature, 435, 462-465 Nature artic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和资料来源[编辑]

  • Discovering the Essential Universe by Neil F. Comin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