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母亲简称,或称妈妈,是一种亲属关系称谓,是子女双亲中的女性的称呼。母亲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亲属关系之一,通常具有亲密关系

一般指生育小孩的女性(即生母);但在有些状况下,仅养育小孩(养母),或再婚配偶(继母)、结谊长辈(义母),或是仅提供卵子精子与之结合(代孕母),例如:捐卵辅助生殖技术,但并未亲自生育小孩的女人也可如此称呼。

定义[编辑]

生物学上,子女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有一半是由母亲的卵子提供,因此可借由DNA分析来辨别亲属关系,且父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只有提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因此子女细胞中线粒体的DNA皆来自母亲,可由此来判别母系祖谱。

社会学上,母亲可能代表了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经由合法的管道,领养子女,或与有子女的男性结婚,进而成为该子女的法定母亲。经领养而成为母亲的称为养母,与有子女男性结婚而成为母亲的则称为继母后母晚娘

母亲的称呼[编辑]

在日常口语中,小孩对母亲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包括妈妈妈咪。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阿娘娘亲,又有阿母老妈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等称呼,满语称额娘满语ᡝᠨᡳᠶᡝ转写eniye)。

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慈先妣[1];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令寿堂(粤语口语中另称伯母)。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她)妈”——代表他的妻子。

子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其母亲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幼儿及少儿时期,子女通常用一些较亲切的称呼,如妈妈等。青年之后,称呼通常为等。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御所出的子女须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或与其他庶母一样称为(阿)姨(有的庶出皇子成为皇帝后,尊在世生母为皇太后,即给予生母父亲正妻的名分,或将已故的生母追尊为皇后,即追认为父皇的正妻),皇子、亲王的子女亦称母亲为母妃。代的皇子和公主则称皇后作皇额娘、生母称额娘英语“母后”(Queen Mother)一词是指现任国王或女王的母亲,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并非现任君主母亲的前任王后,且若国王的父亲生前不是国王,国王的母亲也只能按丈夫生前的封爵称某夫人而不得称母后或王太后。

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家庭中,父亲的正室相对于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称嫡母为“大妈”、“大娘”。父亲的相对于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为“小妈” 、“○妈”(○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称呼是源于一些地区对母亲姊妹的称呼。

在台湾邹族称母亲为伊娜(Ina)[2]

母亲角色[编辑]

北韩一个母亲
母亲和其孙女

在任何一个社会文化中,都有对于母亲应扮演角色职责的期望和规范,此即母亲角色(Motherhood),例如在传统中国,母亲被期望扮演为一个尽心照顾公婆、操持家务、辅助丈夫、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

美国1960年代的第二波妇女运动中,女性主义者开始对于西方传统价值观中对于母亲角色的假设有所反省,认为许多对于母亲角色的期望(照顾小孩、负责家务),其实是父权制度的产物。

著名的母亲[编辑]

  •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描述儒家学者孟子幼时,母亲为了让他习得良好的品行,将住家从坟墓、市场、再搬到学堂旁,并激励他努力向学,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 中国古代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忠勇事迹广布民间,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衍生用法[编辑]

在许多语言中都会将自己所属的事物以“母”称之,例如将自己的祖国称为母国,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出生成长所学的第一种语言为母语

参见[编辑]

影视或音乐[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2. ^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 台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001. ISBN 957671798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