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篮球
一场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球赛
最高管理机构国际篮球联合会
起源1891年
 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
特征
分类室内(职业比赛)室外(街场)
器材篮球
存在
奥运1936年
一场女子篮球赛

篮球,是一种由两队参与,在一个长方形篮球场进行的球类运动。每队出场5名队员,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目的是将篮球投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得分。篮球是世界上最多人观看的球类活动之一[1],从1936年起就是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之一[2]。在三分线内投进可得两分,若在三分线外投篮,可以得到三分。在比赛结束时,得分最多的球队获胜,但若二队平手,会进行延长赛。在球赛中,控球者可以用持续运球(将球弹到地上,再反弹到自己手中)的方式行进或奔跑,也可以将球传给其他队员,但若走步(掌控球者没有运球,且移动超过指定范围或指定方式)、翻球二次运球均是违例。

如果违反篮球比赛的游戏规则,罚则为失去控球权并由对方发界外球。犯规分为一般性犯规(如有身体接触而侵犯他人等)与技术性犯规(如粗言秽语、不服判决、延误比赛等非体育道德行为等),若个人于单场比赛中累计犯规超过一定次数,将被判下场,无法继续上场比赛。若一球队正要投篮时,防守球队犯规,进攻球队获得罚球的机会。如有技术性犯规(例如动作粗野,侮辱对手)时,另一队可以罚球,而且罚球后可自中场发球。

在职业联赛中,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最为出名,是美国乃至于全球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其球队遍布全美,历届美国在奥运会的篮球项目金牌呈垄断性,是以被称为篮球王国欧洲篮球联赛亦享有极高的水平和知名度。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除了NBA,还有国家女子篮球协会(WNBA)。国际赛则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篮球项目为最高荣誉。

在大众文化中,篮球亦同样是全世界最风行的运动之一,并按照所能使用的场地大小、所能参与的人数多寡、时间限制等因素,篮球更常以一对一单打、三对三等街头篮球比赛的形式,并搭配相对应的规则来进行。

历史[编辑]

位于春田学院的世界上第一个篮球场

篮球运动起源于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麻塞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现今春田学院)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发明[3]。当时投掷以装桃的篮子为目标,所以取名为篮球[4]。最开始的篮球运动所使用的球是足球英语Ball (association football),直至1950年代晚期,汤尼·辛科尔英语Tony Hinkle才引进了该项运动专用的褐色篮球。最初篮球比赛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要人数相等就可以比赛。1932年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一次国际篮球会议,同年在罗马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总会[5]。1948年国际篮总决定从1950年开始每四年举行一次世界篮球锦标赛,在2012年宣布更名为男子世界杯篮球赛[6]

女子篮球运动是从1917年兴起的,当时上场队员9人,1920年后改为每队6人,之后又改为每队5人。1953年于智利举办第一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7],并决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

国际篮球联合会规定,奥运会篮球赛参加比赛的男子队伍为十二队,资格是上届奥运会前三名,主办国,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的冠军队和世界性资格赛的第一名。参加比赛的女子队伍为八队。参加资格是上届奥运会的前三名,主办国和世界性选拔赛的前四名。历届奥运会上成绩最佳的是美国篮球队和苏联篮球队。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篮球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比赛,提高了奥运会篮球赛水准[2]

球队[编辑]

  • 球队
    • 每球队应包含队长在内,被赋予比赛权力的球员不得超过12位。
    • 球员所穿制服应包括:
      • 球衣:前后应同一底色,比赛时必须将球衣的下边塞入短裤内。
      • T恤:球衣内可以穿着T恤,惟必须与球衣颜色相同。
      • 短裤:前后应同一底色,且必须与球衣颜色相同。
      • 紧身裤短裤内可穿著长度超出裤口紧身内裤,惟不须与球衣颜色相同。
    • 每一球员球衣前后,应有与球衣颜色显著不同的平面实体号码。号码清晰易见,背部的号码至少应高20厘米;前胸的号码至少应高于10厘米;号码的笔直宽度不得小于2厘米。
    • 球队最少准备两套球衣:
      • 赛程表上排名在前的队伍(主队),应着浅色球衣(最好是白色)。
      • 赛程表上排名在后的队伍(客队),应着深色球衣。
  • 球员受伤
    • 若球员受伤,裁判可以停止比赛
    • 如在活球时发生球员受伤,裁判应等到控球队投篮、失去控球权、持球停止进攻或死球时,始可鸣笛停止比赛。
    • 比赛中任何一位正在流血或有开放性伤口的球员应被替补离场。
  • 教练的职责与权利
    • 教练是球队在场上的代表。于必要时,仅能在死球停表时,可以向职员询问,以获得必要之讯息。
    • 若球队抗议比赛结果时,教练应在比赛终了时,立刻通知裁判员,并在纪录表“抗议球队教练签名栏”上签名。

比赛规则[编辑]

篮球
  • 比赛时间、得分与延长赛
    • 比赛时间应为四节(不过也有些比赛为两节,例如NBA新秀挑战赛。但是在2019年的NBA新秀挑战赛中,比赛时间改变成四节)。
    • 在第一节与第二节及第三节与第四节之间以及每一延长赛之前,其休息时间为两分钟。
    • 中场的休息时间为十五分钟。
    • 比赛表订开始时间前,应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 第四节时间结束得分相同时,应进行每次五分钟的延长赛。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 比赛结束前,几乎在计时钟信号响起同时,遇有犯规,应比赛结束后进行罚球
    • 若由于此罚球而进入延长赛,任何在比赛时间结束后的犯规,视为发生在比赛休息时间内的犯规,应于延长赛开始前执行罚球。
  • 每节或比赛的开始与结束
    • 跳球当球被一位球员合法拍拨时,第一节开始。
    • 其他各节开始于发界外球后,当球触及一位场上球员或被一位场上球员合法触及时。
    • 一队出场球员不足五人时,比赛不得开始。
    • 所有比赛的下半时,两队应互换球篮。
    • 所有延长赛,应继续第四节之进攻方向。
  • 球的状态
    • 球能成为活球死球
    • 遇下列情形,球成活球
      • 跳球时,球被一位跳球员合法拍及时。
      • 罚球时,球置于罚球员可处理的位置。
      • 发界外球时,球置于发球员可处理的位置。
        • 界外球是指:当在篮球场上,因个人或其他因素,而使球触碰到了场外,或碰到场外的任何物品,则会判出界,裁判需把球交给对方。简而言之,只要最后被碰到的是球员,就算是出界。
    • 遇下列情形,球成死球
      • 投球合法中篮后,活球或继续比赛时,任何一位裁判鸣笛。
      • 罚球时球确定不能中篮,而罚球后又另有罚球。
      • 每一节结束,计时钟信号响起。
      • 一队正在控制球时,二十四秒信号响起。
      • 投篮之后,球正在空中,发生下列情况后,被任何一位球员触及:
    • 当下列情况不成死球,投中有效:
      • 投篮时,球在空中,且:
        • 任一裁判鸣笛。
        • 每一节结束计时钟信号响起。
        • 二十四秒信号响起。
      • 罚球时球在空中,任一裁判鸣笛而非主罚球员本身违规时。
  • 跳球与球权轮替
    • 裁判于中圈将球在不同队的球员间抛起时,称为跳球。
    • 跳球必须经过两位跳球员的一人或两人拍拨才合法。
    • 跳球时,两位跳球员应双足站立在距本篮较近的半圈内,一足靠近跳球员之间的线。
    • 裁判将球在两位跳球员间向上(垂直)抛起,其高度应超过两位跳球员能跳起之高度,并使球能在两人之间落下。
    • 球达最高点后,必须经过两位跳球员中之一人或两人合法拍拨。
    • 球未经合法拍拨前,跳球员不得离开原位。
    • 跳球员不得直接接球,拍球不得超过二次,第二次拍球后球未触及其他八位非跳球员中的任何一人、地板、球篮或篮板时,不得再行触球。
    • 发生下列状况则为跳球:
      • 宣判争球时。
      • 球出界,分不出球是那一队时。
      • 最后一次或仅只一次罚球未中篮,双方球员违例。
      • 活球时,球停搁于篮圈架上。
      • 球成死球时,无任何一队控制球或赋予球权。
    • 球权轮替:
      • 以发界外球取代跳球。
      • 在发生跳球状况最近之界外处发球。
      • 第一节开始跳球后,未获活球控球权的队伍,开始球权的轮替程序。
      • 每一节结束时,赋予下次球权轮替程序的球队,于下一节开始时,在纪录台对面中线延伸线处发界外球。
      • 禁区是指“冲撞免责区”意指进攻方的冲撞都是合理的,且在国际规则中,在禁区的防守者是必须要起跳的,如未起跳可视为阻挡犯规
      • 球权轮替:
        • 当球置于发球员可以处理的位置时,球权轮替开始。
        • 当下列情况时,球权轮替结束:
          • 球触及场上一位球员或被场上一位球员合法触及:
          • 发界外球的队伍违例:
          • 发界外球时,活球停搁于篮圈架上。
  • 中篮与计分法
    • 当活球经篮圈上面入篮,停留在篮内或由篮中落下时,称为中篮。
    • 中篮是指攻进对方的篮,依下列情况判定得分:罚球中篮得1分;二分投篮区域投球中篮得2分;三分投篮区域投球中篮得3分。最后一次或仅一次罚球,球触及篮圈之后,在进入球篮之前,被进攻或防守球员合法触及,算2分。
    • 若球员意外的将球投入自己的篮,篮算2分,并登入在对队队长名下。
    • 若一位球员故意将球投入自己的篮,则属违例,得分也计。
    • 若一位球员使整个球体由篮圈下方向上穿过篮圈,应属违例。
  • 发界外球
    • 发球应站在裁判指定正确位置上发界外球,并由裁判递交球给发球员。
    • 发球员发界外球时,不得
      • 超过5秒球才离手。
      • 当发球的同时,踏进场内。
      • 发球离手后,不得使球触及界外,或停搁在篮圈支架上,或在未触及场内球员之前中篮。
      • 不得在球触及其他球员之前,再度触球。
      • 不得发球越过篮板,传给场内球员。
      • 发界外球球员,可在发球地点横向移动,在球传出之前,不得超越裁判所指定的一个方向太多。
    • 其他球员,不得
      • 在球体未越过界线前,身体任何部分不得越过界线。
      • 场外障碍物离界线不满2厘米时,与发球员至少要有1米的距离
  • 请求暂停
    • 教练或助理教练请求将比赛暂时停止。
    • 每次暂停应给予1分钟或半分钟时间。
    • 下列情况允许教练或助理教练请求暂停:
      • 球成死球、计时钟停止,且裁判向纪录台工作人员联系完毕后。
      • 对队投篮得分。
    • 每队在上半时有2次请求暂停的机会,在下半时内有3次请求暂停的机会,每一次延长赛有1次请求暂停的机会。
    • 未使用之“请求暂停的机会”不得留到下半时或延长赛中使用。
    • 第一次罚球或仅只一次的罚球,继续比赛时,不得允许球队请求暂停,直到经一段开表时间之后再成死球时,才允许请求暂停。以下情况则例外:
      • 在执行罚球中间发生犯规。在此情况下,应先完成罚球,并在执行新的罚则继续比赛前,可请求暂停。
      • 在执行最后一次罚球后,继续比赛前发生犯规。在此情况下,应先给予暂停,再执行新的罚则继续比赛。
      • 在执行最后一次罚球后,继续比赛前宣判违例,其罚则为跳球或发界外球时。
    • 第四节或每一延长赛最后2分钟,球中篮得分计时钟拨停时,得分队不得请求暂停,除非裁判已停止比赛。
  • 球员替补:
    • 替补员入场前,应先向纪录员报告,并准备即刻参与比赛。
    • 在下列情况,球员替补时机开始:
      • 球成死球且停表时,裁判向纪录台工作人员联系完毕之后。
      • 第四节或延长赛最后2分钟,球中篮得分,非得分队请求球员替补。
    • 替补手续应尽速完成,一位球员5次犯规或夺权犯规时,必须尽速完成替补(约30秒),若裁判认为该队无理延误时,应宣判该队暂停1次。如果该队已无暂停,则应宣判教练技术犯规1次。
    • 主罚球时仅该罚球员可被替补,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 第一次罚球或仅有一次的罚球的继续比赛之前所请求者。
      • 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罚中,球成为死球时。
    • 下列情况主罚球员应被替补下场:该球员受伤;该球员已5次犯规;该球员已被取消资格。
  • 球队弃权判没收比赛
    • 比赛开始时间15分钟,球队缺席或不足5位球员。
      • 球队的行为妨碍比赛正常的进行。
      • 在裁判指示比赛开始后,拒绝出场比赛。
    • 球队被判弃权,对队获胜,分数应记为20比0,弃权队之积分为0分。
  • 人数不足判定失败:
    • 在比赛中,一球队在场的球员若少于两人时,应即判定失败。
    • 若获胜队伍得分较多,则中止比赛时之纪录分数应有效,反之则应以此2比0作为对队获胜。人数不足的一队在该场的积分统计得1分。
    • 以两场总分判定胜负的比赛(主客场),第一场或第二场被判人数不足时,均则输掉该系列比赛。

身高[编辑]

男性职业篮球员大部分身高都超过6英尺3英寸(1.91米),女性职业篮球员则超过5英尺7英寸(1.70米)。后卫强调肢体协调及控球能力,多半会是球队中身高最矮的人员。几乎大部分顶级职篮球的前锋都超过6英尺6英寸(1.98米),大部分中锋会超过6英尺10英寸(2.08米)。根据一份NBA所有球队的问卷,NBA球员的全均身高为6英尺7英寸(2.01米),平均体重接近222英磅(101千克)。NBA历史上身高最高的球员是马努特·波尔乔治·穆雷桑,身高7英尺7英寸(2.31米)[8]WNBA历史上身高最高的球员是玛歌查塔·迪德克,身高7英尺2英寸(2.18米)。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Griffiths, Sian. The Canadian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BBC News. 2010-09-20 [201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英语). 
  2. ^ 2.0 2.1 项目介绍 > 篮球. 2013第十二届全运会 (新浪).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中文(中国大陆)). 
  3. ^ 陈炳圣. 《萬物簡史》. 源桦. 2007. ISBN 986828421X. 
  4. ^ 籃球運動起源. 篮球资讯网.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台湾)). 
  5. ^ 國際籃球聯合會. 新华体育 (新华网). 2008-08-02 [201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中文(中国大陆)). 
  6. ^ 14年男篮世锦赛更名世界杯 新LOGO颁布(图). 凤凰网. 2012-01-28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中国大陆)). 
  7. ^ 篮球运动发展简史(二). 斯伯丁篮球. [201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1月12日) (中文(中国大陆)). 
  8. ^ 細數NBA歷史上最高長人 姚明位列第四 (10P). 动网. 2014-08-13 [2015-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8)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