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罂粟花综合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大罂粟花综合征(英语:Tall Poppy Syndrome)是澳洲新西兰的一个流行用语,用来形容一种在社群文化中,集体地对某类人的批判态度,属于意识形态表达的一种方式。当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达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时候,而惹来社群中不约而同的,自发性的,集体性的批评。通常,这种批评也会从社区领袖们口中而出,亦带有反智主义,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起源[编辑]

这个用语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第5卷第10章与意大利历史学家李维《罗马史》第1卷。亚里士多德写道:希腊哥林多暴君佩里安德向米利都暴君色拉西布洛斯用行动来献计:将玉米的顶部切去。意思即是:“我们一定要经常将最成功的人铲除。”另外,李维亦提到罗马暴君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儿子塞斯图斯·塔克文英语Sextus Tarquinius的信使向他传递他儿子的信息:“我已控制大局,下一步应该怎样做?”父亲一言不发,走到花园里拿着一条棍子用力一扫,把最高大的罂粟花顶部切去。信使等得不耐烦,干脆回程把他所看见的告诉暴君的儿子。塞斯图斯听到这件事后,意会到他父亲希望他能够将加比英语Gabii这地方最具势力的人士杀掉。

历史[编辑]

由于移居至澳洲新西兰的移民,普遍相信每一个人不论出身富贵或寒微,都应该受到敬佩和尊重。他们普遍有一种“平等主义”待人态度,这个意识,在澳洲人怎样地看重集体谈判权工人权益这两件事上,表露无遗。他们普遍不认同“出身决定一切”的理念。这一种反势利的态度,很可能源自澳洲人对英国人阶级观念的反抗。[1]

现代演绎[编辑]

这种现象通常被看为对有成就的人发出的怨气。赞同这态度的人,通常会告诉你他们只是攻击那些自认为很成功而半点谦卑也没有的人。从能够看见的例子中显示,人们并不鄙视他人成功,鄙视的反而是这些人的势利,自视过高和自以为有学识态度。澳洲和新西兰都有很多成功的人,例如:澳洲实业家嫡·史密斯与史提夫·天道尔,都没有受到这种敌意对待。澳洲人比较喜欢支持处于劣势的弱者。在现今的澳洲社会里,当有公众名人或政客受到攻击和批评时,人们便会将高大罂粟花综合征用作解释,虽然明眼人一看便看到这个受到攻击的名人是咎由自取的。批评者批评澳洲人这种态度,跟美国人对成功人士羡慕和敬佩的态度大相敬庭。[来源请求]

这种现象在欧洲其他国家也以不同的形态出现。而在大中华地区,这现象早就被称做“棒打出头鸟”或“憎人富贵嫌人贫”。

注脚[编辑]

  1. ^ Molony, John. The Native-Born : The First White Australians. Parkville: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2-84903-5. 

参考[编辑]

外部参考[编辑]

  • Feather, N. T. (1989) Attitudes towards the high achiever: The Fall of the Tall Poppy.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 pgs.23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