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叶甫盖尼·奥涅金
彼得·柴可夫斯基歌剧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原文名
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形式三幕七景的抒情场景集
Лирические сцены в
3-х действиях, 7-ми картинах
作品号Op. 24
乐派浪漫主义
创作时间1877年5月-1878年1月
作词彼得·柴可夫斯基
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
语言俄语
原著长篇诗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原著作者亚历山大·普希金
首演
日期1879年3月29日
地点莫斯科小剧院
指挥尼古莱·鲁宾斯坦
团体莫斯科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

伏尔加河畔之梦 (1868)
乌丁娜 (1869)
骑兵卫队 (1874)
铁匠瓦库拉 (1876)
叶甫盖尼·奥涅金 (1879)
奥尔良女郎 (1881)
玛捷帕 (1884)
拖鞋 (1887)
女妖 (1887)
黑桃皇后 (1890)
约兰塔 (1892)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语: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转写:Yevgény Onégin作品24)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谱曲的三幕歌剧。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К. С. Шиловский)基于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发表的同名长篇诗体小说改编而成。该剧1879年在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小剧院Малый театр, Москв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歌剧剧本的用词用字十分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诗,还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乐和戏剧元素。剧情讲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终生抱憾:当年玩世不恭地拒绝一名少女的求爱;还有草率激怒好友,导致在决斗中杀死对方。该剧有不少套全剧录音,也经常在各地上演。

创作历程[编辑]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

1877年5月,莫斯科大剧院歌手伊利莎维塔·拉芙洛芙斯卡娅(Елизаве́та Андре́евна Лавро́вская)提议柴可夫斯基,基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创作歌剧。柴氏在回忆录中写到,最初认为这个主意是难以实现的。但很快柴氏的创作热情被激起,并在开始谱曲前一晚,已经规划好剧情与场景的安排。更在同年6月底几乎完成了全剧三分之二的创作。

但柴可夫斯基在1877年7月6日的婚礼和新婚后的风风雨雨,导致该剧创作的停滞。7月底,柴可夫斯基离开新婚妻子,赴自己妹妹在乌克兰的庄园度假,继续创作。此后,柴氏虽然饱受情绪困扰,但其后在瑞士意大利游历期间,该剧的创作依然没有停下来,直至1878年1月全剧的创作完成。[1]

柴可夫斯基将该剧归类为“抒情场景集”(scènes lyriques),大量运用普希金的原诗,但只挑选数个场景,交代主角的命运和感情世界。这套歌剧的剧情发展并非整体连贯,只由奥涅金人生中几个重要场景组成。由于奥涅金的故事当时在俄国相当著名,柴可夫斯基清楚,他的观众能自行补充他删去的剧情和细节。[来源请求]类似的处理手法见于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

演出状况[编辑]

柴可夫斯基担心这套缺乏传统场景转换的歌剧,能否为大众所接受,因此他认为首演的编制越简单越好。基于这个考虑,他把该剧的全球首演交托予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该剧首演过后一炮而红,1881年转到莫斯科大剧院首演,1884年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

首演阵容[编辑]

角色 莫斯科小剧院
1879年3月29日
莫斯科大剧院
1881年1月23日
音色
塔提亚娜 玛莉亚·克里门托娃 耶勒娜·维尔妮 女高音
奥尔嘉 雅莉珊德拉·莉维特斯卡娅 雅莉珊德拉·克鲁提科娃 女低音
连斯基 米哈伊尔·梅德维第耶夫 季米特里·乌萨托夫 男高音
奥涅金 谢尔盖·吉列夫 巴维尔·豪洛夫 男中音
格列明亲王 马哈洛夫 阿巴莫夫 男低音
莫斯科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莫斯科大剧院管弦乐团 乐团
尼古莱·鲁宾斯坦 昂利可·贝维纳利 指挥

其他重要演出[编辑]

  • 圣彼得堡首演
    • 1884年10月31日
    • 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
  • 俄罗斯境外首演
    • 1888年12月6日,布拉格
    • 柴科夫斯基亲自指挥
    • 以捷克语演唱,由Marie Červinková-Riegrová翻译
  • 英国首演
    • 1892年10月17日,伦敦奥林匹克剧院,亨利·伍德指挥
    • 英语演唱,由H. S. 爱德华兹翻译。
  • 美国首演
  • 德国首演

乐队配置[编辑]

主要角色[编辑]

俄语 汉语 声域
Ларина, помещица 拉琳娜夫人 女中音
Татьяна, ее дочь 塔提亚娜,拉琳娜夫人之女 女高音
Ольга, сестра Татьяны 奥尔嘉,塔提雅娜的妹妹 女低音
Филиппьевна, няня 菲丽普叶夫娜,保姆 女中音
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叶甫盖尼·奥涅金 男中音
Ленский 连斯基 男高音
Князь Гремин 格列明亲王 男低音
Ротный 一名贵族军官 男低音
Зарецкий 萨拉茨基 男低音
Трике, француз 特里盖,法国人 男高音
Гильо, камердинер Онегина 格罗,奥涅金的随从 无声角色
Крестьяне, крестьянки, гости на балу, помещики и помещицы, офицеры 农民,舞会宾客,乡间地方领主,军官 合唱团,无声角色

剧情简介[编辑]

第一幕[编辑]

第一场景:拉琳家族庄园的花园

拉琳娜夫人和保姆闲坐在花园里:大家能听见夫人的两个女儿,塔提亚娜和奥尔嘉在屋内。一队农民在唱滑稽歌曲,讲述如何对磨坊主的女儿唱情歌。塔提亚娜正在阅读一本浪漫言情小说,但她母亲告诉她,现实生活大有不同。奥尔嘉的未婚夫,年轻诗人连斯基,带著朋友,厌世的圣彼得堡名流叶甫盖尼·奥涅金到访。奥涅金对连斯基选择外向的奥尔嘉,而非浪漫的塔提亚娜感到惊讶。塔提亚娜却马上为奥涅金所迷倒。

第二场景:塔提亚娜的睡房

塔提亚娜向保姆坦承自己陷入热恋。独在闺房,便在自己对奥涅金的疯狂迷恋下,开始写信给他(著名的“书信场景”)。信写完已是天亮,塔提亚娜求保姆把信送到奥涅金处。

第三场景:拉琳家族庄园的某一部分

奥涅金来和塔提亚娜相见,答复她的来函。奥涅金毫不留情地解释到,自己不是一个轻易堕入爱河的人,且自以为结婚不适合自己。塔提亚娜顿时情绪崩溃,无言以对。

第二幕[编辑]

第一场景:拉琳家的宴会厅,塔提亚娜的命名日舞会

奥涅金无法忍受当地人对他和塔提亚娜的闲言闲语,迁怒于怂恿他来舞会的连斯基,于是开始挑逗奥尔嘉,并和奥尔嘉跳舞。连斯基表现得相当嫉妒,但奥尔嘉毫不察觉。虽有拉琳家法国邻居特利盖先生的献唱转移视线,但连、奥二人的争吵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连斯基当众宣布与奥涅金绝交,还要和奥涅金决斗。奥涅金虽有众多不安,但最终也接受挑战。

第二场景:林间小溪畔的清晨

连斯基在等待奥涅金时,寄情于歌,担忧自己未卜的命运和表达对奥尔嘉的爱。奥涅金抵达现场,两人皆不想刀枪相见,但却无勇气阻止决斗发生。奥涅金最终杀死了连斯基。

第三幕[编辑]

第一场景:圣彼得堡某贵族家的舞厅,数年后

奥涅金流亡海外,反思自己空洞的人生和为连斯基之死而自责。格列明亲王偕同王妃到场,而王妃正正是昔日的塔提亚娜,如今已是一位雍容高雅的贵夫人。格列明亲王歌颂塔提亚娜带给他的幸福,并介绍塔提亚娜与奥涅金。奥涅金这次反被塔提亚娜深深迷住,热情如火地渴望重新获得她的爱。

第二场景:格列明亲王府第的会客室

塔提亚娜收到奥涅金的来信。奥涅金前来乞求她的原谅和爱。塔提亚娜质问为甚么现在奥涅金要对她求爱,甚至怀疑奥涅金因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起色心。奥涅金坦承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塔提亚娜感动落泪,大叹幸福本是垂手可得,但随即命令奥涅金离开。其后塔提亚娜坦承自己依然深爱奥涅金,但要对自己丈夫保持忠贞。奥涅金再次恳求,但最后塔提亚娜离开房间,遗下绝望的奥涅金。

名段[编辑]

第一幕

  • 书信场景咏叹调:“让我死去,但先……”(Сцена письма: «Пускай погибну я, но прежде…» ,塔提雅娜)
  • 奥涅金咏叹调:“你写信给我……假如我喜爱家庭生活” («Вы мне писали, ... Когда бы жизнь домашним кругом» ,奥涅金)

第二幕

  • 圆舞曲
  • 连斯基咏叹调:“青春的黄金岁月,你到哪里去了?” («Куда, куда вы удалились, весны моей златые дни» ,连斯基)

第三幕

  • 波兰舞曲
  • 咏叹调:“爱情无分老幼” («Любви все возрасты покорны» ,格列明亲王)
  • 终曲场景:二重唱(塔提雅娜、奥涅金)

曲式结构[编辑]

序曲 [2]

第一幕

No.1 - 二重唱和四重唱
No.2 - 合唱和农民之舞
No.3 - 场景和奥尔嘉的咏叙调
No.4 - 场景
No.5 - 场景与四重唱
No.6 - 场景
No.6a - 连斯基咏叙调
No.7 - 终曲场景
No.8 - 间奏曲和保姆场景
No.9 - 书信场景
No.10 - 场景和二重唱
No.11 - 少女合唱
No.12 - 场景
No.12a - 奥涅金的咏叹调

第二幕

No.13 - 间奏曲和圆舞曲
No.14 - 场景和特里盖的对句曲
No.15 - 马祖卡和场景
No.16 - 终曲
No.17 - 场景
No.17a - 连斯基的咏叹调
No.18 - 决斗场景

第三幕

No.19 - 波兰舞曲
No.20 - 场景和苏格兰舞曲
No.20a - 格列明亲王的咏叹调
No.21 - 场景
No.21a - 奥涅金的咏叙调
No.22 - 终曲场景

注释及参考资料来源[编辑]

  1. ^ 迪卡唱片公司《叶甫盖尼·奥涅金》DVD (2007年大都会歌剧院高清版)小册子 第11页 可见于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柴可夫斯基研究.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4). 
  3. ^ 英文原版由Simon Holledge所作,原载于Opera Japonica 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被获准在英文百科中使用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