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化同化Cultural assimilation),又译同化政策,指的是一批个体,以自愿或者非自愿的形式接受新的思考模式、习俗、语言和文字。一般来说,同化主要指占据统治阶级的民族用他们的文化取代被统治民族的一系列过程,但也有非常多和平同化的情况。“同化”原本是生物学中的概念,参见同化 (生物学),属于所有生命都会发生的正常现象,但后来被社会学借用为本条目所指的意思。

在同化的过程中,少数群体的文化会和多数群体越来越接近,直到完全同化完毕,其价值观、行为和信仰的一部份可能率先发生重大改变[1]

文化上同化包括“全面同化(full assimilation)”和“强制同化(forced assimilation)”。全面同化是最普遍的,因为它没有强制性,和生物学的同化一样属于自动发生的现象[2]

在文化同化过程中,少数群体必须掌握应某个语言、化妆为某种外表或者达到某个特定的经济水平才能融入当地文化,并展开正常就业,而其私人的习俗则会更慢的改变[3]

某些类型的文化同化其实不能算“同化”,顶多是“文化适应”。少数群体的文化一定要完全融入到主流文化中,其少数文化的特征变得极度不明显或完全消失,这才能达到“同化”的标准。而在其他类型的文化适应中,例如和多元社区成员交流、吃多数群体的美食、摆放某一文化的装饰品、做出符合当地法律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文化适应。适应者能保留其大量原始文化,他们只是选择性的采用主流文化的生活模式,但并没做到和主流文化一致[4][5]。而在另一种说法中,认为“文化适应”只是“文化同化”的前置阶段,所以文化适应还是要归类于同化[1]。纵观历史,文化同化的模式千奇百怪,有自愿的,也有非自愿的[6]

同化还可能涉及所谓的“加法型文化适应”,这是指一个人在不没有忘记祖先文化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主流文化的大量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眼界[4]

定义[编辑]

也被称之为“内化”,指非主流团体被主流团体同化;非主流团体成员习得主流团体的特质,而逐渐被接受成为主流团体的一部分。同化被同化者通常是外地来的移民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非原本社会中或与其接触,慢慢失去大部份原来的文化特点;并接受非原本社会的特点。变化直到与非原本社会的成员无法区分为止。

同化并不指种族上或其他生理上的融合,虽然这种融合与同化有莫大关联。

世界各地的同化情况[编辑]

有学者认为彻底同化很少见,以欧洲为例,虽然当地各民族历经多次被征服及强制同化,但却没有因此融为一体,反而分化出更多民族。

而比较值得注意的同化例子是美国,例如美国的黑人,多数原是来自非洲黑奴,现在极大多数已忘却本身文化;另外移民美国的欧洲各国人也多数在两三代内几乎完全被同化。

在古代中国,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下令书同文,命李斯依据周朝大篆,编成小篆,通行全国,原本有不同文字的六国遗民被同化。

中国融合的历史从清朝入关就展开,如剃发易服之后汉人穿着改为马褂和袍子,以及汉人发型被满化。爱新觉罗氏的皇帝没有一个不会说汉语的,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另外羁留汉地的满族在民国成立之后普遍文化程度较东北满族高,同时,这种融合也不是单向的,即不能认为满人完全蜕变为汉人,实际上汉人在很多习俗、行为等方面也被满人影响。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Spielberger, Charles.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004: 615. ISBN 9780126574104. 
  2. ^ Cultural Assimilation (PDF). 
  3. ^ Cultural Assimilation. [失效链接]
  4. ^ 4.0 4.1 Abe, David K. Rural Isolation and Dual Cultural Existence: The Japanese-American Kona Coffee Community.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2017-07-19: 17–18. ISBN 9783319553023. 
  5. ^ Carter, Prudence L. Keepin' It Real: School Success Beyond Black and Whi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09-15. ISBN 9780199883387 (英语). 
  6. ^ 郭, 贞. 傳播理論. 新北市深坑区北深路三段260号8楼: 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 521. ISBN 978-986-298-224-2.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