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神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3°28′53″N 120°28′8.5″E / 23.48139°N 120.469028°E / 23.48139; 120.469028

嘉义神社
嘉義神社かぎじんじゃ Kagi Jinja
建于1943年之社务所,今属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之一部分。
基本信息
位置台南州嘉义市山仔顶250番地(今嘉义公园内)
宗教神道
主祭神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少彦名命
天照大神
例祭10月28日
社格县社(1917年列格)
国币小社(1944年升格)
建筑详情
本殿构造第一代神社 流造
第二代神社 具千鸟破风之流造
建立时间大正四年(1915年)
拆毁时间民国83年(1994年)
地图
地图
原嘉义神社暨附属馆所(嘉义市史迹资料馆)
位置台湾嘉义市东区公园街42号
建成时间1940年代
官方名称原嘉义神社暨附属馆所(嘉义市史迹资料馆)
类型登录等级: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评定时间1998年10月15日
详细登录资料

嘉义神社是一个创建于1915年神社,其残存之设施及建筑位于台湾嘉义市东区嘉义公园内。

该神社之社格1917年被列属县社,后于1944年升格为国币小社。该神社(之本殿)约在1949年被改作嘉义市忠烈祠。

1994年4月24日,原拜殿与本殿建筑在大火中烧毁;原址后于1998年建立射日塔

1998年,该神社之残存建筑被指定为嘉义市市定古迹,指定范围含第一代神社遗迹及第二代神社附属建筑(斋馆、社务所、手水舍、参集所、神舆库、参道)。当前斋馆与社务所等设施以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之名向大众开放。

历史[编辑]

创立[编辑]

嘉义神社的建立是在当时1910年代嘉义厅官民倡议下,于1911年6月在嘉义俱乐部召开了首次嘉义神社兴建评鉴委员会。而明治天皇于1912年7月驾崩之事,使时任嘉义厅长津田义一更决心要建造嘉义神社,并在同年8月召开了第二次协议会,提出要祭祀明治天皇天照大神台湾神社祭神的想法,并由津田担任嘉义神社建设发起人,选定当地仕绅伊东义路、宇都宫谠藏、西川利藤太、加土峰吉、栗本藤次郎、林玉崑一起连署,于1912年11月22日向时任总督佐久间左马太申请设立嘉义神社,此申请于1912年12月24日通过,并在1913年开始举行募款活动。

然而,嘉义神社的建立过程并不顺利,1913年7月的水灾使得嘉义厅唯一的金融机构嘉义银行暂停营业,造成募款活动度停滞,加上当时阿里山桧木价格飞涨,使募款活动多次延期直至1916年11月才结束。另外,加上阿里山作业所的机械故障问题,造成了神社用的木材供给延迟等问题[1]

1915年4月,当局选址在嘉义公园东侧的丘陵地建立嘉义神社。嘉义神社于1915年5月1日动工,并由名古屋市的名匠伊藤满作(亦为第一代台中神社设计者)设计,同年10月20日竣工,同月28日举行镇座式落成,总费用36,000多圆。

第一代嘉义神社社殿为流造形式,设施包含本殿、币殿、拜殿、玉垣、手水舍、鸟居、揭示场、社务所等设施,材料使用阿里山桧木,为当时嘉义厅官民参拜的神社,祭神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开拓三神天照大神,例祭日为10月28日[1]、祭神系由伊东义路至台北的台湾神社迎请而来。嘉义神社祭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亦考量了其与嘉义市两处御遗迹地的渊源。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于1896年10月9日自大林出发抵达嘉义,在占领了嘉义城的四座城门后,先在埤子头的榕树下休憩及进行指挥,在当日下午攻陷嘉义城后从北门进城。此榕树下之“埤仔头司令所”于1935年12月5日被列为史迹。另一处则是北白川宫于10月9日至18日待在的旧军营竹造建物,位于嘉义市北门,是为“嘉义御舍营所址”,嘉义市于1929年立有石碑予以纪念,此处亦于1935年被列为史迹[1][2]

1917年10月23日,嘉义神社列格为县社[3]。台湾在1920年改为州厅制后,嘉义厅被废除,改为台南州下的各郡,嘉义神社的氏子则改为嘉义市以及周围的嘉义郡新营郡东石郡北港郡虎尾郡斗六郡[3]。然而,此地方行政改制后,嘉义街不再是当地行政中心,除了引起嘉义置州运动亦使得嘉义的发展停滞,且连带影响到嘉义神社发展。

虽然嘉义神社的氏子人数较新竹神社多,但嘉义神社比起同社格的新竹神社、台中神社,相对未受当局重视;后两神社在例祭时,皆有州知事前往参拜,而嘉义神社例祭仅有内务部长及地方课长层级的长官参与[4]

第二代神社[编辑]

1930年代,时隔嘉义神社镇座已二十馀年,因神社社殿有白蚁问题,加上逐日增加的参拜人数,致使神社空间渐不敷使用,故于1937年3月由台南州知事组成了“嘉义神社奉赞会”,倡议改建并扩大嘉义神社之规模,预算为20万圆[5]。嘉义神社改建工事于1939年8月14日向台湾总督府提出,并在1940年3月7日通过。

神社改建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的社殿新建工程1940年11月1日举行地镇祭动工,于1942年6月13日举行上栋祭,而后因预算不足,再增加了25万圆,第二期的附属社殿于1943年8月9日竣工。第二代嘉义神社设施有本殿(含向拜日语向拝),祝词殿、币殿、拜殿(以上皆为流造形式之桧木造及铜板葺建筑)、瑞垣、玉垣、神馔所、回廊、祭器库、神舆库、社务所、参集所、斋馆、第一鸟居(钢筋混凝土造)、第二鸟居(木造)、第三鸟居、手水舍、神职宿舍、社号标、大灯笼3对,中灯笼1对[3],且神社座向从座北朝南改为座东朝西。而嘉义神社原社境为8,609坪,在征收相邻之私有地后,面积增加为10,075坪[5]。另外,于1943年8月举行迁座祭后,第一代嘉义神社的旧本殿便搬到嘉义神社所属的摄社,改祀奉仓稻魂命大宫卖神猿田彦神[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培养敬神思想的要务之急,于1943年11月18日由时嘉义神社社司长束有邻、嘉义神社氏子总代早川宜义、小西国平、徐杰夫苏育奇、大森茂申请嘉义神社升格。1944年3月28日,嘉义神社升格为国币小社,与新竹神社、台中神社同为台湾于1940年代升格为国币小社的三所神社,亦为其中最晚升格者。1944年7月2日,嘉义神社例祭日改为10月7日[3]

战后:纵火及观光发展[编辑]

二战后,嘉义神社便闲置直至1949年3月由嘉义市政府接管,并将神社社殿建筑改作嘉义县羡忠烈祠使用,并在本殿西侧新建一道砖墙,将斋馆及社务所隔开,借给军方作为八二八医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还给嘉义市政府。同年,因斋馆及社务所有严重漏水问题,故委托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修复研究,而霖园集团国泰人寿基金会亦捐赠500万元作为修复经费。

嘉义市射日塔

社务所后于修复后作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于1993年8月开幕。然而于1994年4月,作为忠烈祠的神社本殿发生大火而烧毁;同年底,市政府决亦于本殿原址兴建高60公尺的瞭望塔,作为发展观光之地标。此塔于1997年1月动工,1999年3月完工,并命名为“射日塔”[6]

1998年10月,嘉义神社附属建筑被列为嘉义市市定古迹,古迹范围包括斋馆、社务所、手水舍、参集所、神舆库以及参道和参道两旁的石灯笼和高丽犬石雕。随著斋馆在之后修复后,其亦作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并于2001年1月5日重新开馆启用[6][7][8]

2016年,园区在经过三个月更新工程后再度重新开放,其馆舍空间则重新规划,并新增了特展区及文创商品贩售区。[9]2019年,史迹资料馆改委由民间业者经营,结合餐饮与文创形式营运。[10][11][12]

社司[编辑]

嘉义神社社司一览[4]
姓名 任期 备注
田边三亮 1915年至1926年 初代社司,因年长退职
丹治广行 1926年至1926年 原为台北稻荷神社社司,至嘉义神社仅三个月,因精神衰弱退职
隈元多市郎 1926年至1932年
长束有邻 1932年至1945年 于1940年代兼任阿里山神社社掌

设施[编辑]

嘉义神社原社境为8,609坪,在征收相邻之私有地后,面积增加为10,075坪, 该神社依山而建造。当前第二代神社设施本体则设有包括斋馆、社务所、休憩所、手水舍、祭器库与参拜,及1915年的第一代神社遗迹。

鸟居[编辑]

嘉义神社原设有鸟居,其中二之鸟居属于靖国鸟居,而此座鸟居于日治末期改建为明神鸟居,该鸟居后于战后遭到拆除,即今忠烈祠牌楼所在。第三鸟居位于神社境内之第二对狛犬之阶梯处,现已拆除。

拜殿、本殿[编辑]

拜殿是神社进行祭祀仪式和进行参拜的场所,本殿为神社内最重要的建筑,作为祭祀者进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使用,是当时第二代嘉义神社最大的建筑物。该建筑于1994年的火灾中全毁,现原址改建为射日塔。

斋馆及社务所[编辑]

今日的嘉义神社遗迹仍保存了包含了斋馆与社务所两座建筑,该两栋建筑的设计形式属于木造的“书院造”建筑,屋顶均采用“入母屋”型式,是目前在台湾较为少见的建筑样式之一。这两座建筑空间在相互串联,两者建筑间则设有一个中廊可以相互连接进出,建筑物前方设有院门,前后皆有庭院。[13]

斋馆和社务所的建筑结构均采用砖木混和的构造方式,木造材料上屋梁皆使用台湾桧木,而椽子及桁条则使用杉木。基座抬高约60公分,并以洗石子进行装饰。犬走和排水沟部分则以水泥粉刷。建筑物的外墙壁体使用了传统的真壁(编竹夹泥墙)装饰,再以“下见板张”(雨淋板)进行覆盖。而斋馆的入口玄关屋顶则采用千鸟破风的设计,破风板则是以素木雕刻著猪目悬鱼装饰,屋面则以黑瓦覆盖。两栋建筑的门窗多为横拉门,少数为推拉门,而窗户部分则有固定格栅玻璃窗、纸横拉窗等不同款式。建筑的主结构主要使用木柱,其中斋馆的玄关柱设置在沓石之上,柱根上有铜质的“金物根卷”以防止水溅腐朽。斋馆的柱上端榫接平直的“头贯”,柱外突出有雕饰的“木鼻”;而社务所则无此设计。此外,斋馆及社务所的外墙檐下均有斗栱出挑,斋馆的斗栱采用“出三斗组”设计,而社务所则采用“大斗肘木”设计。

在室内面积上,斋馆内部平面呈现长方形,约为70坪,通宽21.85公尺,进深9.95公尺。,主要空间包括玄关、广间、居间、便所和廊下,斋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神社祭祀前斋戒和准备相关典礼的场所,式场则是供信徒参与祭祀活动的场所,此外则设有休息室提供神职人员和信徒休息、准备等用途。在空间格局仍保留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色,包括其天花板、塌塌米地板、纸横拉门、玄关、外廊道等结构。

社务所的室内面积为61.16坪,通宽17.29公尺,进深9.6公尺,整体格局略成L型。其中被中廊划分的空间主要用作广间、管理空间和办公室,其其则为居间和面向庭园的缘侧,该建筑主要是供神社的工作人员使用,内部设有多个房间。室内地面上,两座建筑主要使用木地板,其他空间的地面则根据用途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如洗石子地板、水泥粉刷及马赛克等。斋馆屋顶采用了洋小屋真束小屋组的正同柱屋架,总共有九条屋梁,而社务所则采用了洋小屋对束小屋组的副同柱屋架,总共约11条屋梁。,此外社务所在创立初期,曾在外设有“兵器祀神”[14]

祭器库[编辑]

第一代嘉义神社遗迹

祭器库是一个用于储存祭祀器具的场所,其中嘉义神社存有一处祭器库,该建筑物位于拜殿左侧,是一个以钢筋混凝土和瓦茸建造的长方形建筑物,用于存放神舆等物品。其建筑屋顶则使用了“入母屋流造”造型,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单侧,三面则开有窗户。[13]

参集所[编辑]

又称为休憩所,该设施设立之初衷是为方便集结准备参拜的民众休息而设立,其位置位于手水舍之前,接近社务所附近。为容纳大量的参拜者,该场所必须快速进出,并提供及时遮风避雨的功能,该建筑物个被设计成半开放式的亭子,并未有门窗,同时能保护参拜者不受风雨的干扰,具有凉亭功能。

手水舍[编辑]

手水舍作为提供参拜者在参拜前进行身心净化、洗手、漱口的场所使用,又称为称为“水盘舍”或“净手亭”,第二代嘉义神社的手水舍于1945年启用,该建筑为一座独立的四柱庭建筑,中央设有一个八角形的手水钵日语手水鉢,手水钵上刻有土木建筑请负业田木组所贡献的“奉献 昭和十七年十月 嘉义土木建筑请员业组合员一同 世话人 田木权二”字样,并放有一个石盘和一把长柄水勺供参拜者洗手和漱口之用,以达到净身净心的效果。此外,手水舍内还设置了解说牌,让参观民众了解手水舍的使用步骤以便使用。

第一代嘉义神社残迹[编辑]

第一代嘉义神社残迹位于第二代嘉义神社拜殿的西北侧,该建筑原本于1915年启用,建筑方向坐北朝南。现在仅留下柱基遗构和石砌基坛。其中南边的柱基遗迹原本是32坪的拜殿,北边的石砌基坛则是12坪的本殿。当时两座建筑都是使用木构造,但因为遭受蚁害和腐朽的问题,在二战后被拆除。

2019年由于其周遭树木之根系造成基础崩坏,故将树木移植并修复残迹[15]

文物[编辑]

神社社号碑[编辑]

社号碑被视为神社最重要的标志,并标示著神社的名称和座落地点,嘉义神社社号碑设立于神社入口处,其下方台座上刻有“永登组 石工 稻富松市”,战后,该国民政府将表面重新刻成“嘉义县忠烈祠”。

狛犬[编辑]

狛犬又称之为“高丽犬”、“貊白犬”或“唐狮子”,被视为守护神社的重要象征,当前于神社保存的两对狛犬是第二代嘉义神社的附属建物,建于1943年。[16]

宝物[编辑]

嘉义神社在过去曾藏有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1895年在台湾乙未战争使用之台湾麻布战时服、眼镜、针线。

1931年8月12日由神宫司厅进献的梓弓日语梓弓、锦韧、楯、铜黑造太刀、镜子也曾藏于神社。[3]

栋札[编辑]

嘉义神社现存一座上栋木牌(栋札),该栋札为长条型木制碑。刻有大正八年九月八日上栋执行斋嘉义神社司长东有邻、右侧写写栋梁永田富夫、左边写侧受员角田几一。背面中间写著:“嘉义市荣町八丁目十三三井一郎屋舍”字样,两旁有屋船久久知命(家屋守护神)、手置帆负命(工匠守护神)、屋船豊宇气姫命(家屋守护神)、彦狭知命(工匠守护神)字样,该栋札现由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17][18]

石灯笼[编辑]

石灯笼通常放置在神社入口或境内,以提供园区照明,内部配有电线和电灯等设备。嘉义神社在落成时,则于神社各处设立大型和小型两种型式的灯笼,并按等距离间隔摆设。并由各地的民间企业、株式会社所贡献,包括虎尾郡、北港郡、斗六郡氏子及新高制糖株式会社嘉义工场等。另外忠烈祠(原二之鸟居)后方的碑楼,则设有东石郡氏子及台湾教育会嘉义支会所奉献的石灯笼,牌楼下方左侧的石灯笼上另刻有“发起人 江中佐一郎 高野教明”字样。

战后,多数石灯笼大多遭到拆除。当代在神社周遭地区仍保存著大量石灯笼竿的残迹。其中神社外侧仍保存一对大型石灯笼下半部及基座,左右共有两座,后方下面刻有“台北市 株式会社 昭和石栈工业谨制”。

图片[编辑]

第一代神社
第二代神社
现存遗迹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长束, 有邻. 嘉義市制五周年記念誌 嘉義神社並に御遺基地に就いて. 1935-02-09. 
  2. ^ 台湾总督府内务局.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 1935-12-15. 
  3. ^ 3.0 3.1 3.2 3.3 3.4 3.5 内阁. 県社嘉義神社(台南洲嘉義市山子頂二百五十番地鎮座)ヲ国幣小社ニ昇格セラル. 公文类聚. 1944. 
  4. ^ 4.0 4.1 小野, 纯子. 嘉義神社の創建について : 周辺との関わり. 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 2017. 
  5. ^ 5.0 5.1 台湾总督府. 開山神社及嘉義神社奉贊會ニ對スル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 台湾总督府档案. 1937. 
  6. ^ 6.0 6.1 杨仁江. 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調查研究. 嘉义市文化局. 2004. 
  7. ^ 颜永钦. 日式木屋/嘉義 史蹟資料館 - 玩咖Playing - 自由電子報.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5-07-30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8. ^ 小编. 綠蔭中的歷史情懷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繁体)). 
  9. ^ 者王善嬿. 嘉市史蹟資料館重開幕 濃濃東洋風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02-0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台湾)). 
  10. ^ 丁伟杰. 嘉市史蹟資料館委外 華麗變身「昭和J18」文創餐廳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1-2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台湾)). 
  11. ^ 自由时报电子报. 【城市找樂子】嘉義‧昭和十八J18 史蹟資料館躍升文創基地 - 生活週報.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4-06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6) (中文(台湾)). 
  12. ^ 丁伟杰. 嘉市史蹟館委外經營 變身餐廳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1-28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14.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嘉義神社社務所與古砲-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台湾)). 
  15. ^ 嘉義公園第一代神社遺址修復啟動 古蹟與樹木共存雙贏. 台湾好新闻.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16. ^ 丁伟杰. (嘉義)狛犬守護嘉義神社 常被當獅子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07-26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台湾)). 
  17. ^ 嘉義神社上棟木牌.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网.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 
  18. ^ 嘉義神社上棟儀式之上樑記牌.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网.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中文). 
  • 饶嘉博等编,2005年12月,嘉义市文化资产资料手册。嘉义市;嘉义市文化局。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