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图书馆2.0代表一种现代化形式的图书馆服务之广义模式,它反映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模式之转变。图书馆2.0的概念是建立在商业2.0英语Business 2.0Web 2.0的哲学基础上。其中包含网路服务,如图书馆使用OPAC系统之后,促使越来越多从使用者端的资讯回馈给图书馆。以图书馆2.0的精神提供的图书馆服务,强调以不断更新(updated)、重复评鉴(reevaluated),藉以提供最好的服务给读者。图书馆2.0也鼓励使用者提供使用图书馆服务之经验的回馈并主动参与图书馆服务的设计、与执行。图书馆2.0的服务模式,相对于已经维持好几百年的,传统且单向的图书馆服务,其又被称为图书馆1.0(Library 1.0)的服务模式。

概述[编辑]

图书馆2.0一词是由Michael Case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5年9月,在其个人的部落格LibraryCrun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所提到,Michael Casey认为图书馆2.0是商业2.0Web 2.0的副产品。Michael Casey建议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应该思考是否需要为图书馆社群,提供应用Web 2.0技术(technology-driven services)和非技术性(non-technology based services)的服务。Michael Casey特别强调,图书馆应该要认知,当使用者参与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时,图书馆就必须采取不停改变的策略,以因应社会和社群的快速变化。

图书馆2.0概念第一次的亮相是在2005年10月的Internet Librarian 2005会议上。当时,Michael Stephens展示了Saint Joseph County Public Library将Web 2.0的技术展现在其图书馆网站,如使用及时通讯软体进行虚拟参考服务

一个图书馆2.0的图书馆,会时常进行图书馆评鉴和图书馆服务的更新,以满足使用者不停改变的需求。图书馆2.0也要求图书馆尽可能地鼓励使用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并适时地给予图书馆回馈。一个活跃且被授权(empowered)能够发表意见的图书馆使用者是图书馆2.0中的重要元素。唯有图书馆与使用者间的资讯流动是双向互动的情况,图书馆服务才有可能持续改善图书馆服务,或是产生创新的图书馆服务。也就是说,不论是虚拟或是实体的图书馆服务,使用者对于图书馆而言,不再仅是参与者,也扮演著共同创作者(co-creator)和顾问的角色。

关键原则[编辑]

图书馆2.0的关键原则不单指对书籍资讯取用(access)。它是关于创新(innovation)、关于人群(people)、关于社群的建立(community building),特别是社群或图书馆运用社会性软体(Social Software)与彼此互动沟通的模式,此模式又可称为social computing。要达成上述景象,图书馆必须和使用者建立信任(trust)关系,并且鼓励使用者透过写作(writing)、评比(rating)和评论(commenting)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或馆藏,来分享自己的想法。甚至允许图书馆馆藏(collection)开放给发展者(developers)使用(use)、再使用(reuse)及改善(improve)之。

  • 浏览器+web 2.0应用程式+连接性=全功能OPAC
  • 让使用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的设计与实施
  • 使用者应该能够改善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
  • 图书馆2.0不是个封闭的概念
  • 不停的改变已经取代传统固定的的升级周期模式
  • 永远的测试版(Beta)
  • 从相关的领域中,不断的搜集并统整点子和产品,并且汇整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中
  • 能够不断的评鉴和改善服务品质与内容,带著开放的心,随时都愿意采用更新更好的服务来取代不合时宜的旧服务
  • 僵化的组织、人员会导致失败
  • 了解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善用长尾力量

图书馆2.0之争论[编辑]

许多部落客对于图书馆2.0的看法议论纷纷。有一些图书馆员部落客认为图书馆2.0的关键原则,其中部分原则并非原创,而是早在19世纪的图书馆改革中就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哲学原则。其他的部落客则呼吁应该要提供更多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让图书馆转型成为一个符合图书馆2.0条件的图书馆。Walt Crawfo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认为,图书馆2.0结合工具(tools)和服务态度(attitudes)两者是很好的想法,不过,这样的想法并非原创。Walt Crawford批评,图书馆2.0强调的,并非要求图书馆提供适当的资源给所有的使用者,为使用者搜集所有的资讯,而是强调带著一些具有商业性和工具性的态度,服务部分或特定的使用者与社群。[1]

图书馆2.0的拥护者,如Stephen Abr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Michael Stephens[3], Paul Mill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等人,反驳上述的批评,他们认为虽然图书馆2.0的概念或原则并非原创,可是将这些服务目的(service goals)和点子(ideas)与web2.0的技术以汇流(convergence)方式进行整合的想法,确实带领出新世纪图书馆服务的不同样貌。

基本互信的概念(the concept of radical trust)似乎是这些议题的核心。但是,总的来说,当图书馆员学习web 2.0工具以加强彼此沟通讨论的能力,使其内部业务能够提升至企业2.0(enterprise 2.0)的样态,对使用者或许会造成些许负面的影响。

参考来源[编辑]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