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之洞
张之洞


大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赠太保
籍贯 直隶省天津府南皮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孝达,号香涛、香岩
谥号 文襄
出生 1837年9月2日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
大清贵州省兴义府
逝世 1909年10月4日(1909岁—10—04)(72岁)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白米斜街寓所
墓葬 南皮县双庙北,原墓已毁于文革
亲属 (从兄)张之万
(长子)张权
(幼子)张仁蠡
(孙)张厚珹张厚珕张厚玫
(孙女)张遵颜张遵领张厚粲
(曾孙)张法鹤
出身
  • 咸丰二年壬子科举人(解元)
  • 同治二年癸亥恩科进士及第(探花)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孝达,一字香涛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南皮县(今河北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15岁中顺天乡试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注重教育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曾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宣统元年(1909年)病卒,文襄。著有《广雅堂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1837年9月2日),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张中进士后,先进翰林院当编修,到光绪初年时已是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并任四川学政,光绪二年夏主持府考,其时四川东乡发生血案,东乡县大多数考生的答卷上写的不是考题内容,而是东乡血案的经过,以此拒考,并为死难乡民申冤。张之洞综合考生所陈情节,结合当地民间议论,知悉了事件真相,之后面见慈禧太后时巧妙表达翻案请求,结果不仅慈禧允准,自己一天之内连上三道奏折。结果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十月,慈禧命刑部将东乡血案平反昭雪,判决东乡知县孙定扬、四川提督李有恒犯滥杀无辜罪,由原来的革职改为秋后处斩;判前后任四川总督文格丁宝桢等人犯渎职包庇罪,交刑部议处;其他数十名相关官员均依法量刑定罪。东乡血案不再是“叛逆”,而是“闹粮仇斗”,而主要的农民领袖袁廷蛟则是“引贼劫掠,罪犯应斩”,后被丁宝桢暗中派狱卒在监狱里打死了事。而经过东乡血案一役,张之洞从此官运亨通,渐以清流派健将面目出现。[1]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才,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又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立广雅书院,武备文事并举。

经历[编辑]

1889年(光绪十五年)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湖广总督。在英国德国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督鄂期间,着力扶持民族工业,先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马鞍山煤矿、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等重轻工业企业,并筹办芦汉铁路,并获得成功,而这些政绩也使他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主持修筑的武昌南北长堤汉口后湖长堤排除水患,划定了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与今天的武汉市相近的城市规模,同时支持民族企业家操办水电等现代化市政建设,为武汉自近代以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年,张之洞上奏慈禧太后,提出铸造银圆龙洋”,抵抗外国贸易银。

1890年(光绪十六年),创建两湖书院。1893年(光绪十九年),奏请光绪帝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1894年(光绪二十年),署理两江总督。曾上疏阻和议,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邀请外国教官训练江南自强军。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与袁世凯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强学会,并出资赞助[2]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按照德国制式改造湖北旧军为新式陆军。创办湖北武备学堂。德国教官法金汉后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同年,请奏创办江南陆师学堂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与戊戌变法的激进主张保持距离[注 1]。戊戌政变后,张之洞以先著《劝学篇》得免议。处理假光绪帝案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刘坤一李鸿章等东南督抚实行东南自保,不理会慈禧太后对联军开战的命令。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起义。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与刘坤一联衔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仿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为全国最早采用的近代教育体制。邀请日本教官训练湖北新军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继刘坤一,再度署理两江总督。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强调办学首重师范,拟“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并委任刘世珩缪荃孙等负责筹建,为近代南京大学之开端[3]。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回武昌,任湖广总督。

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4]:3。9月9日,张之洞在汉口与香港英政府签订《香港政府粤汉铁路借款合同》,总额110万英镑,用于赎回粤汉铁路[4]:4。9月27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借英款100万两兴自来水[4]:6。11月4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办川汉、汉粤铁路局[4]:9。12月25日,张之洞以留日学生风潮为革命党孙文煽动回上海实行革命,电请四川、河南、山东、贵州各省督抚迅速派员各就本省留日学生开导解散会商办法,以弭后患[4]:14

1906年,湖北新军经清政府中央练兵处统一编为陆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2月18日,张之洞奏报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官绅修筑铁路,议定14条款;又奏湖北境内川汉铁路条建办法大纲[4]:19。3月23日,清廷命张之洞会同外务部妥为商办民教相安之法[4]:22。9月2日,张之洞电湖南巡抚庞鸿书,凡新选新补州县官,均须先自费出洋考察[4]:39。12月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派新军第八镇十五协协统王得胜,二十九标标统李襄邻率步兵三营、炮队二队赴萍乡,会剿萍浏醴起义军,12月18日抵萍[4]:51。12月10日,清廷命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岑春蓂江西巡抚吴重憙等分头剿捕萍浏醴会党起义军,并传旨申斥吴重憙[4]:51。12月11日,清廷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张之洞及湖南巡抚岑春蓂迅派得力营队,会剿萍浏醴起义军,并着江西巡抚吴重憙速饬臬司秦炳直选带精兵,前往萍乡一带相机堵剿[4]:51。12月15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续派第三十二标统带白寿铭率领所部全标三营暨炮队一队驰往浏阳,会剿萍浏醴起义军[4]:52。12月18日,清廷以萍浏醴起义军大多趋浏阳,谕仍着端方、张之洞、吴重憙、岑春蓂“严饬各军,合力防剿”[4]:53。12月22日,清廷谕端方、张之洞、岑春蓂,着严饬各军合力兜剿,并严密查拿王胜[4]:54

1907年1月6日,清廷谕内阁着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办曲阜学堂[4]:58。1月11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南省商办铁路改为官督商办[4]:59。1月13日,张之洞派兵逮捕刘静庵,封闭武昌日知会[4]:59。1月14日,清廷重行申明教育宗旨,并命学部会同张之洞议订曲阜学堂规则,慎选师儒,注重行谊[4]:59。1月24日,张之洞派第三十一标到黄州府捕缉革命党[4]:60。3月31日,张之洞电邮传部,请于筹赎京汉铁路借款总额内代借英款千万或1,500万修筑湖北境粤汉铁路川汉铁路之用[4]:67。6月12日,张之洞奏湘鄂各军剿平萍浏醴会党情形,请奖出力员弁,清廷谕旨:“仍着严饬缉拿匪首姜守旦、龚春台等,务获惩办,以净根株,请奖各员,着该部议奏。”[4]:756月21日,清廷命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协办大学士[4]:76。7月2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与德华银行总办柯达士面议津镇铁路借款自办大纲[4]:78。7月7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安庆徐锡麟举义,即派令第八镇统制张彪、汉军旗湖北候补道李孺率新军两营、炮兵一队并兵轮两艘赴安徽弹压[4]:78。7月23日,清廷授协办大学士张之洞为大学士,仍留湖广总督任,以鹿传霖为协办大学士;张之洞奏准于湖北省城设立存古学堂,以保国粹而息乱源[4]:80。7月27日,清廷以张之洞为体仁阁大学士[4]:80。8月6日,军机处以安徽巡抚被戕事,电湖广总督张之洞,严防“沿江各省匪徒”,以弭隐患[4]:81。8月7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以革命党各处横行,人心惶扰,奏请特颁谕旨,化除满汉畛域,令内外各衙门详议切实办法,迅速奏请核定施行,以靖人心,而伐逆谋[4]:81。8月10日,清廷电张之洞迅速到京陛见,湖广总督着李岷琛暂行护理[4]:82。9月4日,清廷任大学士张之洞、外务部尚书袁世凯为军机大臣[4]:85。9月14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护理四川总督赵尔丰、护理两广总督胡湘林、湖南巡抚岑春煊会奏粤湘川鄂四省于武昌城外新河地方合资兴建工厂、制造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所需钢铁各项材料,请予立案[4]:87。9月21日,清廷命大学士张之洞管理学部事务[4]:88

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晋太子太保。慈禧临终时受顾命,后力劝摄政王载沣不杀袁世凯。

有《张文襄公全集》、《书目答问》。

逝世[编辑]

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在北京白米斜街寓所病逝,享寿七十二岁,谥号文襄,安葬于南皮县双庙北。陈衍作《张相国传》。

评价[编辑]

张之洞的《创建广雅书院奏折》石刻碑,现存于广东广雅中学山长楼。

张之洞是慈禧扶植起来以抗衡湘军淮军势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员,一生在清廷权力的中心周旋,试图改革中国而又不动政制。他对西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了解甚深,但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激进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张。他对革命党人采取镇压态度。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推动清朝军工改革,因此在清亡后被遗老们视为清朝灭亡的“祸首”。张之洞为官清廉,家族只有薄田若干,即使死后亦不增一亩,但为支撑工厂庞大开支而滥权募资(如抽签捐款),得罪了当地富商。因此,张之洞虽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树敌颇多,死后毁誉不一,甚至毁多誉少。特别是张之洞对李鸿章似有成见,尤其不满其身后谥为文忠(似乎更不满其师曾国藩之文正),不料自己死后是个三等“文襄”。

去世之际,《天津大公报》评论说: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

梁启超直言张之洞爱名爱身甚于爱国:“除弊之事,最易犯众忌而触众怒,故全躯保位惜名之人,每不肯为之……张之洞且尝与余言,言废八股为变法第一事矣。而不闻其上折请废之者,盖恐触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教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怒,惧其合力以谤己而排挤己也。今夫所谓爱国之士,苟其事有利于国者,则虽败己之身,裂己之名,犹当为之。今既自谓爱国矣,又复爱身焉,又复爱名焉,及至三者不可得兼,则舍国而爱身名,至二者不可得兼,又将舍名而爱身……乃浮华之人也。[5]”但他主政湖广多年,百姓口碑颇佳,到处都是自强自诩,包括汉阳铁厂和江滩的大场面[6]。而且,他在湖北的建树为日后辛亥革命作出贡献。

孙中山曾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7]

袁世凯曾盛赞张之洞学问。但却又消遣其不够务实:“张中堂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张之洞幕僚辜鸿铭听闻,愤而斥之[8]

郑孝胥曾说“南皮(张之洞)有学无术,项城(袁世凯)不学有术,西林(岑春煊)无学无术,惟端公(端方)有学有术。”张之洞听说之后,笑著表示:“我是无术,也无学。不过比项城跟西林多认识了几个字。袁项城何止有术,根本是多术!至于端方,只是整天搜集假字画跟假碑文,这样也叫做有学?根本是郑孝胥在巴结。”消遣了郑、端、袁三人。[9]日本探讨近代史1990年名著辛亥革命,认为革命发生在湖北,与张生前任湖北都督的长期包庇革命党人大有关系。

清政府驻日本学监、汉军旗李孺(原名李宝巽,汉军旗进士胡俊章侄女婿)在其《挽张之洞联》中评论道:“魂魄有知,犹登岘山,羊太傅未忘旧治;庶政躬亲,不舍昼夜,司马公同此忠清”。

身后[编辑]

张之洞坟于1966年农历九月廿六被红卫兵刨开[7]。在此之后,一说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馀,至被狗啃食;二说张氏夫妇的遗体被红卫兵抬出后放在坟坑东面暴晒了数十天,遗骨不知去向,后来墓地附近的南关村村民张执信应村里胆小妇女提出的要求,和一位王姓老人把曝晒得异味扑鼻的两具尸骨拽到坟地的大坑里,偷偷将张之洞尸体和西侧一位夫人尸体用土掩埋起来。[来源请求]

至2007年6月,其尸骨被重新发现,目前张之洞和夫人遗骨被安置在南皮县烈士陵园,等进一步科学鉴定后,祭奠重葬[10]

2018年,"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建成开馆,由美国建筑师李布斯金(Daniel Libeskind)设计。

逸事[编辑]

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大理寺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两广总督李瀚章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11]

张之洞喜爱,在家中养了数十只猫[12][13],其兄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性又喜畜,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饲之食。猫有时遗矢(通)于书上,辄自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张之洞对于新翻译名词的憎厌,在当时流传很广。1908年2月1日,《盛京时报》刊出《张中堂禁用新名词》短讯一条:“闻张中堂以学部往来公文禀牍,其中参用新名词者居多,积久成习,殊失体制,已通饬各司,嗣后无论何项文牍,均宜通用纯粹中文,毋得抄袭沿用外人名词,以存国粹。”留日归国的汪荣宝曾和叶澜在1903年编纂出版过新名词词典《新尔雅》,风行一时。学部司员作出推荐,张之洞指著汪的名字说“是轻薄子,不可用”。还有翰林奉派出国辞行,说:“到国外见到的情形,随时向中堂‘作报告’。”连说两句,张都不理。来人以为他没有听见,又说了一句。张说:“我不愿听这亡国之音。”有一考生名叫冒征君,字鹤亭,经济特科考试时在答卷文章中用“卢梭”二字,阅卷考官是张之洞,因而被贬斥不中。当时都中有人写诗调侃:“赢得南皮唤奈何,不该试卷用卢梭。从今卷起书包去,且应明年进士科”。张之洞有次请幕僚路孝植拟办学大纲,见拟文有“健康”一词,便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孝植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14]于是张之洞无奈之下,只好将“日本名词”改称“日本土话”[15]

张之洞喜好建设,动辄用尽官府积蓄,被指为浪费银两,且又向当地门阀富豪募款,人称“财屠”。岑春煊喜好弹劾官吏,人称“官屠”。袁世凯则喜好打仗,杀人无数,人称“民屠”,并戏称为“清末三屠”[16]

曾学习古琴,师从黄勉之[17]

家庭[编辑]

  • 父嘉庆十八年(1813)科举人、贵州知府张锳。
  • 生母再继妻朱氏(父嘉庆甲戌科进士朱绍恩)。继母蒋氏(父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蒋策;胞姊蒋氏嫁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道光壬午进士李希增,其父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进士李恩绎)。
  • 姊夫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进士鹿传霖

张之洞有13个儿子:

  • 长子:张权。
    • 曾孙女:张遵颜、张遵领。
  • 张颋
  • 张仁侃
  • 张仁乐
  • 张仁涑
  • 张仁实
  • 十子:张燕卿,满州国实业大臣。
  • 幼子:张仁蠡(排行十三)。
    • 孙女: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孙子:张厚珹;
    • 孙子:张厚珕,北京自来水集团工程师;
    • 孙子:张厚玫,计算机工程师,在美国多年。
    • 孙女:张厚茜, 张厚关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张之洞曾多次为强学会捐款,但婉拒入会。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张之洞也从未公开反对变法。他与康、梁属于不同的政治与学术派别,但远非互为仇敌、势不两立。但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喋血于菜市口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弟子。从张的门生中,走出了许多后来的改良派甚至革命党人。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震惊清廷的四川东乡血案,让一大官遭遇滑铁卢,另一大官平步青云.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2. ^ 郑师渠. 中国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1. 
  3. ^ 苏云峰:《三(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9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5. ^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自立军起义中破坏性极大
  6. ^ 张之洞:一个认真的悲剧演员. 网易. 2009-07-05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2). 
  7. ^ 7.0 7.1 文革中张之洞墓被掘 出土时面如活人(图). 凤凰网. 2008-11-02 [200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8. ^ 駡人高手辜鴻銘. [201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9. ^ 《白话点评世载堂杂忆》
  10. ^ 张之洞尸骸文革被暴尸荒野41年后再现身. 大洋网. 2007-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4). 
  11. ^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12. ^ 王庆宁. 【名人軼事】張之洞與貓. 人间福报. 2015-12-04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3. ^ 張之洞逸事:喜歡整夜聊天 害幕僚熬夜而死. 大公网. 2014-05-08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14. ^ 張之洞拒用新名詞:憂慮語言文字變換會撼倒“中體”. 人民网. 2011-07-11 [201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中文(中国大陆)). 
  15. ^ 许映钧. 【文化百科】日文對中文提供的現代語詞. 人间福报. [201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中文(台湾)). 
  16. ^ 民国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1):“当制军▉无仕时,凭恃恩宠,嫉恶如仇,颇有赫赫之名,与南皮(张之洞)、项城(袁世凯)相鼎峙。时论南皮屠财,项城屠民,西林屠官。三屠之名,流传几遍中外。”
  17. ^ 〈黄勉之兴办“金陵琴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1990, (3): 51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5). 

来源[编辑]

官衔
前任:
'
湖北学政
同治六年八月辛巳-同治十二年八月丁丑
(1867年8月29日-1873年9月22日)
继任:
'
前任:
夏子鐊
四川学政
同治十二年八月丁丑-光绪五年二月甲辰
(1873年9月22日-1879年3月22日)
继任:
谭宗浚
前任:
'
国子监司业
光绪五年二月甲辰-光绪五年八月戊申
(1879年3月22日-1879年9月22日)
继任:
'
前任:
'
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
光绪五年八月戊申-光绪五年九月庚辰
(1879年9月22日-1879年10月24日)
继任:
'
前任:
'
司经局洗马
光绪五年九月庚辰-光绪六年二月丙午
(1879年10月24日-1880年3月18日)
继任:
'
前任:
'
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光绪六年六月壬寅-光绪七年二月癸卯
(1880年7月12日-1881年3月10日)
继任:
'
前任:
卫荣光(署)
山西巡抚
光绪七年十一月壬寅-光绪十年三月壬辰
(1882年1月3日-1884年4月12日)
继任:
奎斌(护)
前任:
张树声
两广总督(署)
光绪十年四月壬申-光绪十年七月乙巳
(1884年5月22日-1884年8月23日)
继任:
改为实授
前任:
前为署理
两广总督
光绪十年七月乙巳-光绪十五年七月丙辰
(1884年8月23日-1889年8月8日)
继任:
李瀚章(署)
前任:
倪文蔚
广东巡抚(兼署)
光绪十二年四月己丑-光绪十二年五月癸巳
(1886年5月29日-1886年6月2日)
继任:
谭钧培
前任:
吴大澂
广东巡抚(兼署)
光绪十四年七月庚申-光绪十五年正月庚戌
(1888年8月17日-1889年2月3日)
继任:
刘瑞芬
游智开署)
前任:
裕禄(署)
湖广总督
光绪十五年七月丙辰-光绪二十年九月丙辰
(1889年8月8日-1894年11月2日)
继任:
谭继洵(兼署)
前任:
谭继洵
湖北巡抚(兼署)
光绪十九年十一月癸巳-光绪二十年二月乙亥
(1893年12月22日-1894年4月3日)
继任:
谭继洵
前任:
刘坤一
两江总督(署)
光绪二十年十月戊申-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寅
(1894年11月2日-1896年1月2日)
继任:
刘坤一
前任:
谭继洵(兼署)
湖广总督
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寅-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庚午
(1896年12月27日-1898年5月7日)
继任:
谭继洵(兼署)
前任:
谭继洵
湖北巡抚(兼署)
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壬子-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乙酉
(1897年4月24日-1897年5月27日)
继任:
谭继洵
前任:
谭继洵(兼署)
湖广总督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甲午-光绪二十八年九月癸巳
(1898年5月31日-1902年10月7日)
继任:
端方(暂署)
前任:
于荫霖
湖北巡抚(兼署)
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丙辰-光绪二十六年九月甲午
(1900年10月10日-1900年11月17日)
继任:
裕长
前任:
刘坤一
两江总督(署)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癸巳-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丁未
(1902年10月7日-1903年3月20日)
李有棻护)
继任:
魏光焘
前任:
端方(暂署)
湖广总督
光绪三十年三月己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丁巳
(1904年5月5日-1907年9月5日)
继任:
赵尔巽
李岷琛护)
前任:
端方
湖北巡抚(兼署)
光绪三十年四月己未-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庚子
(1904年5月25日-1905年1月1日)
继任:

原因:以湖广总督兼管湖北巡抚
前任:

上一相同头衔:瞿鸿禨
汉缺协办大学士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辛丑-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癸酉
(1907年6月21日-1907年7月23日)
继任:
鹿传霖
前任:
那桐
体仁阁大学士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丁丑-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7年7月27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鹿传霖
前任:
管理宪政编查馆事务大臣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甲午-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7年8月13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前任:
军机大臣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丙辰-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7年9月4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前任:
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乙亥-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7年9月30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前任:
督办粤汉铁路大臣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甲戌-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8年7月18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盛宣怀
前任:
督办川汉铁路大臣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丁巳-宣统元年八月己亥
(1908年12月28日-1909年10月6日)
继任:
盛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