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钢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35 helmet.jpg
二次大战的德式M35钢盔
M35 helmet liner.jpg
M35、M40和M42型德式钢盔的内胆。
玻利维亚军队的"Colorados"军团佩章,图案中有一顶德式钢盔以及两把交叉的刺刀

德式钢盔(德语:Stahlhelm,复数为Stahlhelme,即德语的“钢盔”),德意志帝国军队自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用德式钢盔取代传统的德式钉盔。德语的Stahlhelm意指一般通称的钢盔,以及特别是用于描述独特的这一种形状的德式钢盔。

德式钢盔拥有特殊的“煤斗”形状,因此成为明显可辨的军事象征并且对于交战双方是一种普遍的军事政治宣传,就像早先被取代的德式钉盔一样。

Stahlhelm这个字也是1918年末期-1935年,德国在一战战后时所出现的准军事民族主义组织“钢盔团”的名字。在二战后,德国联邦国防军(英语:Federal Armed Forces)和国家人民军(Nationale Volksarmee,英语:National People's Army)继续将他们的标准头盔称为“德式钢盔”(Stahlhelm),但在联邦国防军,其设计是基于美国M1钢盔,而国家人民军的头盔M56头盔则是基于以1942-1943年未使用的德国设计为蓝本。

背景[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一名德军士兵穿戴德式钢盔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人员除了衣物与皮帽以外并没有发配到任何头部保护装备,大部分设计上是为了防备刀伤。当堑壕战开打时,交战双方因为严重头部伤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显著地增加了。(大多是被炮弹弹片所伤而非被子弹直接命中)。法军是第一个发现有此头部防护的需求并且在1915年晚期开始发配Adrian helmet给士兵。[1][2]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也接著发配布洛迪钢盔(Brodie helmet)给士兵,而布洛迪钢盔尔后也用于美军穿戴,德军也因此开发了Stahlhelm式钢盔。

起源[编辑]

德式钢盔是由Technical Institute of Hanover的Friedrich Schwerd博士所设计。在1915年早期,Schwerd博士在受命前往柏林后随即发表了一篇关于堑壕战的头部伤害研究并且建议采用钢盔。他因此接下设计和制造合适头盔的任务[3];大体上是基于15世纪的轻便头盔“sallet”,可以提供头部和颈部良好的防护。[4]

型号[编辑]

德式钢盔不同的型号是由该年分来命名。举例而言,于1942年采用的“1942型”钢盔也被称为“M1942”或“M42”。名称指的是钢盔的M19"XX"年分。

在其他国家的使用[编辑]

由现代人扮演的抗战时期中国国民革命军士兵头载德式M35钢盔

中德合作(1911年-1941年)期间,德军的顾问团协助国民革命军的训练及装备,协助中华民国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通常被称为德械师,因此德式钢盔便得到了国军大部分战斗单位的采用,二战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有使用掳获自国军的M1935钢盔至80年代。

二战时头戴德式钢盔的芬兰士兵

其他使用国还包括二次大战时加入德国阵营的芬兰、与纳粹德国友好的中立国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和葡萄牙萨拉查政权,前南斯拉夫人民军也大量使用纳粹德军留下来的武器装备,当中德式钢盔被使用至1959年,南美洲的智利也一直有使用德式钢盔。

使用国家[编辑]

至今仍使用德式钢盔的智利军队

参考文献[编辑]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Military Trader. [201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2. ^ Military headgears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1-07-14
  3. ^ Tubbs, Floyd R.; Robert W. Clawson. Stahlhelm: Evolution of the German Steel Helme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 ISBN 0-87338-677-9. 
  4. ^ 存档副本. [201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