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亚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米亚战争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帝国各地反抗的一部分
日期前323年-前322年
地点
希腊本土
结果 马其顿人胜利
参战方
雅典
埃托利亚人
亚该亚人
阿卡迪亚
科林斯
福基斯
色萨利
其他希腊城邦
马其顿帝国
波奥蒂亚
指挥官与领导者
利奥斯典纳斯
安提菲拉斯
法萨卢斯的门农
安提帕特
克拉特鲁斯
列昂纳托斯
兵力
约30,000名 约37,200名
伤亡与损失
不明 不明

拉米亚战争(Lamian War)又称希腊战争(Hellenic War)(前323年–前322年),是希腊雅典与其希腊本土盟友埃托利亚人福基斯人、洛克利斯人等等,联合反抗马其顿帝国统治及马其顿欧洲统帅安提帕特的一场战争,这是雅典人最后一场担当重要角色的战争,雅典人在战败后同时失去了独立自主权。

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巴比伦的消息传到希腊后,雅典爆发反马其顿运动,他们和其他希腊诸邦决定反抗马其顿霸权。在战争初期希腊联军占上风,并把安提帕特的军队逼逃至色萨利拉米亚城,安提帕特在那里被希腊联军围困数月之久。列昂纳托斯所领的马其顿援军前来支援,但他却在与希腊联军的交战中阵亡,但安提帕特趁这个机会从拉米亚脱逃出来,安然退回马其顿本土,使战局逐渐逆转。当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鲁斯另一批部队增援之后,他在前322年在色萨利克兰农战役中进攻希腊联军,并得到全面胜利。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城邦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僭主统治。

起源[编辑]

原先亚历山大大帝颁发希腊各城邦放逐者赦免令(Exiles Decree),使希腊许多城邦厌恶马其顿的干政与跋扈,由其以雅典为甚,雅典人遂秘密进行反马其顿计画。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剧逝,希腊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1],在希波拉底斯主导下雅典群众对亚历山大之死欢声雷动,这时雅典将军利奥斯典纳斯已暗地聚集8,000名经验丰富的佣兵决定开战。他们派出使者狄摩西尼和希波拉底斯等人去各希腊诸邦游说,成功联合其他希腊诸邦一同反抗马其顿,建立反马其顿联盟。联军由利奥斯典纳斯领导[2]。在海军方面,雅典人迅速动员,他们很快就武装200艘战舰,因为当时马其顿主力远在东方,阻止东方的马其顿军增援,并在之前击败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是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关键,因此海军将会影响这场战争的胜负。

战况[编辑]

战争一开始,利奥斯典纳斯的联军先在普拉蒂亚战役击败马其顿盟友波奥蒂亚人,夺取了温泉关。马其顿当时主力都在东方,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手头仅有一万出头的新兵,他连忙派出使者前往东方求援[3],之后凑齐13,000名步兵、8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并在那里征召2,000名色萨利骑兵,安提帕特继续往希腊南进,企图让叛乱尚未扩大前就先击破它。

利奥斯典纳斯约两万多的联军就在温泉关等待安提帕特的前来,两军在温泉关附近展开决战,然而色萨利骑兵于战场上倒戈,安提帕特遭到击退并退入拉米亚城坚守。利奥斯典纳斯决定在此消灭马其顿军,联军差不多有30,000人,其中雅典方提供15,000人、埃托利亚人出动7,000人,其馀的是其他希腊盟友[4]。希腊联军围攻拉米亚数个月仍攻不下,连联军统帅利奥斯典纳斯都在围城战中阵亡,他的战死无疑是联军一大挫折[5]

安提菲拉斯接任希腊统帅,然而安提帕特处境仍未好转,除非东方马其顿军队前来支援。马其顿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列昂纳托斯收到求援信来到了马其顿,并在当地临时征招马其顿人,总计带著20,000多名步兵、1,500名骑兵南下色萨利救援。希腊联军知道列昂纳托斯军队逼近,趁著马其顿军尚未会合,主动撤离拉米亚的包围,转与列昂纳托斯交战,并在骑兵战中击杀列昂纳托斯[6]。尽管马其顿再度失利,但列昂纳托斯军并没有受到甚么大损伤,安提帕特趁这次机会逃离拉米亚,与列昂纳托斯留下的军队合并后退回马其顿本土。

在东方,克拉特鲁斯也收到安提帕特的求援,他手上拥有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经验丰富的老兵,是一支强大的战力。前322年,马其顿舰队司令克利图斯在两场海战阿卑多斯战役阿玛格斯战役击败雅典舰队,夺得爱琴海制海权。使克拉特鲁斯的军队可以安然的渡过爱琴海,他带著一万多的援军于色萨利中部与安提帕特会师。此时希腊联军不仅在人数、资量上都显劣势,两军在克兰农战役进行决战。因为马其顿在步兵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联军遭到击退,尽管损失不大,但这场战争胜负已分,联军统帅们不得不向安提帕特议和[7]

结果[编辑]

战后,安提帕特不与希腊联盟整体谈和,坚持要希腊城邦各别分开与马其顿签订条约,最后雅典人被迫谈和,并改由少数的寡头统治,需拥有2,000德拉克马的雅典人才有投票权。这个措施是因为雅典社会底层人民在战争前就鼓吹、推动开战[8]。安提帕特因为雅典狄摩西尼鼓吹拉米亚战争,迫使狄摩西尼自杀。而希波拉底斯被雅典判死刑,仅管希波拉底斯逃走,他仍在优卑亚岛被抓住处死[9]

战争的结果是希腊对马其顿统治的反抗受到镇压,希腊城邦被剥夺一些权利,一些城邦还受到亲马其顿寡头僭主统治。尽管雅典等大多数城邦都投降,埃托利亚人仍继续反抗马其顿,直到第一次继业者战争爆发前,双方停战。

脚注[编辑]

  1. ^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XVIII.8-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Brill's New Pauly. vol.7 (1995) Engels, J. pp.183
  3. ^ 狄奥多罗斯. XVIII.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Westlake, H. D. The Aftermath of the Lamian War. "Classical Review 63" (1949) 87
  5. ^ 狄奥多罗斯. XVIII.12-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狄奥多罗斯 . XVIII.13-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狄奥多罗斯. lXVIII.16-17.
  8. ^ 狄奥多罗斯. XVIII.17-1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1970).pp 535. Dobson. J. & pp 331. Cawkwell, G.

参考资料[编辑]

古代文献[编辑]

现代文献[编辑]

  • Ashton, N. G. "The Lamian War. A false start?" Antichthon 17 (1983) 47-63.

––––"The Lamian War-stat magni nominis umbra"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Vol. 104, (1984), pp. 152-157

  • Brill’s New Pauly. vol.7 (2005) pp. 183:
  • Errington, R. M. Samos and the Lamian war. Chiron 5 (1975) 51-57.
  • Martin, G., "Antipater after the Lamian War: New Readings in Vat. Gr. 73 (Dexippus fr. 33)". The Classical Quarterly, New Series, Vol. 55, No. 1 (May, 2005), pp. 301-305
  •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1970)
  • Oikonomides, A. N. Athens and the Phokians at the outbreak of the Lamian War (= IG II 367). "The Ancient World 5" (1982) pp. 123-127.
  • Schmitt, O., Der Lamische Krieg (1992)
  • Westlake, H. D. The Aftermath of the Lamian War. "Classical Review 63" (1949) 87-90

参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