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牙齿的纵切,牙颈外面粉红色者为牙龈

牙龈(gums,gingiva)简称,又通,是包绕在上、下颌骨牙槽突牙颈部的口腔黏膜,由软组织构成;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牙龈有许多俗称,如:牙床、牙花子、牙根肉,客家话称“牙舷肉”。牙龈位于牙齿根部(称为牙根)周围,是人或动物口腔内的黏膜组织,下接牙槽骨的骨膜,向上覆盖牙颈。健康的牙龈本身为无色半透明,但因内部有血管而外观呈粉红色。牙龈和牙槽骨、牙齿之间以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PDL)相连。牙龈与牙周韧带(软组织牙周膜)、牙骨质(cementum,硬组织白垩质)、牙槽骨,共同构成“牙齿支持组织”或牙周组织。护理牙龈与护理牙齿一样重要,且牙龈健康和疾病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1]

牙龈在解剖学上分有下列部分:

  • 游离龈(free gingiva),为牙龈上部包裹牙齿的部分,在舌面和颊面呈半月形弯曲的领状,其边缘呈波浪形。游离龈和其下的附着龈之间外观经常有一个浅凹沟,称为游离龈沟。游离龈内侧和牙面之间又有0-2毫米深,正常时紧闭但可以用牙周探针分开的沟,称为龈沟。
  •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位于龈缘的根部。它质地较为坚硬,可耐一定的食物摩擦。附着龈的下方附着在牙槽嵴的骨膜上。
  • 牙龈乳头是游离龈在两牙间隙处向上突出的部分,近远中切面观为三角形,唇舌向切面为驼峰形。臼齿的牙龈乳头呈梯形,其中央略凹陷,称为龈谷(gingival col)。

牙龈疾病[编辑]

萌发中的牙齿,A-牙齿,B-牙龈,C-牙槽骨,D-牙周膜。牙龈上部和牙齿之间为龈沟

健康的人类牙龈呈粉红色(具体颜色由于种族不同而略有深浅),无局部斑点或变色。外形光滑结构完整,质地紧密有弹性,紧包牙齿。健康的牙龈在上缘应该逐渐变薄。

发炎或增生的牙龈外观肥厚。萎缩的牙龈则向下退缩,暴露牙根。龈沟深度超过2毫米的情况称为牙周袋,为牙周炎的早期症状之一。

牙龈疾病是牙龈感染。牙龈疾病是因聚集在牙齿和牙龈上的黏膜斑块造成。斑块会生成使牙龈红肿或出血的酸和毒素。 随著时间的推移,牙龈疾病会使牙龈顺牙齿向上萎缩。从而在牙齿和牙龈之间形成囊袋。细菌会藏在这些囊袋中,使牙齿周围的骨骼变得脆弱。牙龈疾病很常见。很多人患有早期牙龈疾病,可透过良好的口腔护理治疗。但是,如果您对牙龈疾病置之不理,则会损坏牙齿周围的骨骼,造成牙齿松动,最后脱落[2]。牙齿上若有累积牙菌斑,细菌便会产生毒素,导致牙龈发炎,并损害牙齿。最早期的牙龈疾病叫做牙龈炎。牙龈炎即牙龈发炎,这类患者的牙龈会变得肿胀脆弱,而且在刷牙或使用牙线时容易流血。初期牙周炎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接受牙齿检查,才能及早诊断。牙周炎常见症状有牙龈红肿,牙龈与牙齿分离,以及有牙周囊袋形成。牙齿敏感也与这项疾病有关。牙齿敏感即感觉牙齿相互挤压,或者刷牙或使用牙线时会流血。牙周炎发展到后期时,牙龈会萎缩,牙根会蛀掉,牙齿与牙龈之间会长脓,牙齿会松动,到最后牙齿甚至会脱落。

参考[编辑]

  1. ^ Gum disease opens up the body to a host of infec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pril 6, 2016 Science News
  2. ^ 牙龈疾病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