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长颈族
巴东族
Padaung
巴东族女孩
总人口
世界人口约147,000人(2020年4月)[1]
分布地区
泰国(约2,800人[2])、缅甸(约144,000人[2])
语言
克耶语 [3]
相关族群
克伦族克耶族

巴东族缅甸语ပဒေါင် [bədàʊɰ̃]),又称克伦族(克伦语:ကယန်း),为克耶族的一支,使用克耶语,属汉藏语系中是藏缅语族克伦语支[3]现在巴东族主要分布在泰缅边界,缅甸于固垒有其传统部落,因战乱迁至泰国的巴东族人聚居于夜丰颂府。又因为巴东族女性会在颈部配带铜圈,又有别称为长颈族。巴东族的习俗是女子都在脖子上戴上铜圈。这些戴上铜圈的女子,一生只有三次机会可以摘下铜圈,分别是结婚、生子和死亡。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与缅甸军政府的冲突,许多克伦族逃到泰国的边境地区。[4]从而设立了许多难民营,其中长颈族生活的地区,成了旅游景点,依靠旅游收入自给自足,不需要财政援助。[5]

克伦族人大多自称为克伦族,“巴东”是掸族人对一部份克伦族人的称呼,部份克伦族人反对使用此名称。

2020年估计世界人口约有147000人。大约500个长颈族人留在夜丰颂府向游客开放的三个村庄里,其馀的居住在难民营里。[1]

妇女和孩子,摄于1905年
巴东族妇女

历史[编辑]

克伦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少数民族,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好几个世纪,他们向来居住于山区并以耕种自给自足维生,而族里的女人一直都保持著在脖子套上铜环的传统习俗。1990年代为了避开缅甸内战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地方生活,一群为数二三十人的巴东族人,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来到泰北,定居于夜丰颂府的山区。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长颈族的典型习俗。[6]

民族人口分布、语言[编辑]

人口分布[编辑]

巴东族为分布在泰缅边境的民族。他们的传统部落位于缅甸克耶邦首府垒固(Loikaw)的西北部,现今聚居在七个村庄,其中又以名为Bangpe的大村庄为中心,剩馀的村庄围绕著Bangpe。现居在缅甸的巴东族有144000人。[2]

在泰国北部也有约2800名的巴东族人[2],大概有500人居住于清迈清莱以及夜丰颂府,以夜丰颂府为巴东族最大的落居地。剩馀的人口皆居住在难民营中。

语言[编辑]

巴东语又称做克耶语,其为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底下克伦分支的克耶语种。语言代码为“pdu”[3]

巴东族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称自己为Kakaung意思是“住在山顶上的人”。巴东族的语言与缅甸的Lahta部落语言紧密相关。

全世界仍在使用此语言的人士,约有147000人。[1]

文化习俗[编辑]

铜环文化[编辑]

依照长颈族的风俗习惯,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脖子和四肢套上铜圈。[7]这1公斤的铜环,从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一直到二十五岁为止。在配戴之前,须经几小时按摩,接著会有精通此道的人,帮长颈族人在颈上戴上铜圈。完成仪式后便会大肆庆祝,往后几个月里,女孩脖子上的铜圈不能拆除,等适应后,便要换成更紧的铜圈,并且要多加几圈。这些铜圈的重量压迫锁骨使脖子伸长。[8]长颈族人最多可戴至约二十几个铜圈,重量约为五至十公斤。而这些铜圈需戴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为止。

这些环只能不断往上添、而且终生都要佩戴著,她们一生中只有几次把颈上的铜环取下来,那就是结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们不轻易让外人看到取下铜环的样子,即使亲人丈夫也不例外。

从2006年开始已经有长颈族的年轻女性不再戴铜圈。但是,在泰国有许多巴东族的妇女出于经济上的需要而继续这种习俗。他们从缅甸的部落移居到泰国后,沿著泰缅边界定居,但由于他们不是泰国公民,因此被禁止耕种土地。旅行社从中看到见了商机,利用巴东族铜环文化的特色,吸引游客蜂拥而至,为了一窥“长脖子”妇女。[1]

传说[编辑]

大家对于这项女人配戴铜项圈的习俗起源众说纷纭[9]

传说一,们相信人类的祖先男人是龙、女人是凤,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生在世上的克伦族(Karen)人都要追求做龙做凤,当他们将颈项脊椎骨拉得畸形变长,加上他们也在手臂和小腿也加了一圈圈的铜环,走起来就会像是像凤凰腾飞的姿态。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审核美丽的标准。

传说二,脖子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以前居民因惹怒了神灵,就派了老虎来吃女人。女人们为了避免被猛兽咬伤脖子,所以在脖子上带上一圈一圈的颈环来保护自己。

传说三,男人是故意把自己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民族掳走。

传说四,长颈族最早居住缅甸境内﹐他们也是一个强悍的山族群﹐曾经占有很大的地方。他们也有酋长领袖﹐后来有一次与别的山族战争失败﹐他们族人有的被屠杀﹐有的逃亡﹐退入深山野林。在逃亡中族人还带走酋长唯一存活的小女儿﹐为了使族人有所认识﹐特别把野生藤扎成小项圈,套在小女孩颈上作为标志。族人并发誓有朝一日回到他们的原住地﹐才把黄藤项圈脱下。以后他们族中的女孩子的颈上都套上藤圈﹐直至近代才改用黄铜项圈。

传说五,此一说法是由男权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男人只要取下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他的妻子。

不过有多数的说法大家并不是很认同。就像也有传说,这些克伦人原本住在缅甸东部,以务农维生,与世无争。而如今长颈族人生活在母系社会中,没有人会再去探究这种习俗的由来,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长颈族人继续在小女孩年满5岁时开始为她们戴上铜项圈。

清洗[编辑]

长颈族人几天才会清洗一次,并不会每天都清洗,在清洗时只有闺闰、密友帮忙清洗。家境好一点的人家会将棉质布料塞进铜环与颈部间的缝隙里来回搓洗,而多数的长颈族女人都用自祖家传秘方的草药来清洗颈部。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只取下后面的竖环,而其它环也不取下来。

而对于长颈族人来说颈上的铜圈为金属物品,缅甸、泰北又位于热带气候区,每到夏天当炽热的阳光照射,铜圈便开始导热,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热度,有如受酷刑般的痛苦。而这些长颈族人为寻求解热方法,只有到凉爽的河里泡,才能让铜圈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晒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气传到全身。

经济[编辑]

传统产业[编辑]

传统上,巴东族是从事自给自足的轮耕农业。到了1990年代中期,他们的经济以维持生计为导向,会将生产的粮食、作物贩卖到市场上换取现金。

因为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巴东族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通常在雨季(3月到4月)时,会放火烧稻田且开始种植水稻。到了10月份为稻米成熟期,此时是进行采收的季节,11月份会将稻谷脱粒,将稻米储存在粮仓中。巴东族的传统仪式时间也与水稻的生长周期相关。

经济作物有玉米豆类山药地瓜胡椒辣椒等。

巴东族的男性为了生计也会利用弹弓、陷阱与枪枝捕猎到山中狩猎,主要猎物有松鼠蜥蜴鹿野猪

在畜牧上,巴东族也会饲养水牛。水牛与牛视为生产工具,水牛用于生产稻米,牛只用来拉车;而猪被用于婚礼、葬礼和世袭仪式等仪式上;鸡也会被用于仪式中。鸡和猪皆是会被贩卖到市场上的牲畜。[10]

性别分工[编辑]

在巴东族的妇女负责采集粮食、药草和木材,并从事务农、捕鱼的工作。家中的牲畜猪与鸡还有饮食也都是由妇女负责。同时她们也擅长织布,在过去的妇女们会自己轧棉、搅打、纺棉、染色与织绵。但是在现在大多妇女都是到市集中买棉线。家中的衣物、毛毯与包包皆会用传统巴东族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编织而成。

族中的男性成员,会捕鱼打猎、务农和操作与建筑业相关的工作。[10]

现况[编辑]

长颈族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贩售相关的纪念物品以及自制的围巾等[11]。每年从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天天都有大约200名游客来到泰国为长颈族人设立的难民营参观。在距泰缅边界只有几公里的夜风颂省,游客要进入难民营每人需缴35法郎。

关于长颈族的特色是其他国家中鲜少所闻的,因此长颈族的文化也被列入国家观光景点之中,但当地政府对于长颈族的待遇却是相当不合理,甚至可以说在利用长颈族来赚取高额的观光费。泰国人为了光观收入,向进到村子里的游客收取观光费,但族人只能拿到总收入的一半,其馀的都落入了泰国人的手中。1997年还曾强行带一些克伦族(Karen)妇女到泰国北部的帕尧难民营去展览。在那里,游客花上几个小钱就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却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些缅甸长颈女的命运。

另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 巴東族人口、文化、分布]. JOSHUA PROJECT. [失效链接]
  2. ^ 2.0 2.1 2.2 2.3 存档副本. JOSHUA PROJECT.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3. ^ 3.0 3.1 3.2 https://www.ethnologue.com/language/pdu/23,2020年4月19日查閱.
  4. ^ Thai Burma Border Consortium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hailand Burma border situat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1-05.
  5. ^ Burmese Border Consortium Relief programme: January to June 200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1-10.
  6. ^ 長頸族文化.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7. ^ Mirante, Edith T., Burmese Looking Glass: A Human Rights Adventure and a Jungle Revolution,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4 
  8. ^ Keshishian, J.M., Anatomy of a Burmese Beauty Secret 155.6, Washington: National Geographic: 798–801, 1979 
  9. ^ 長頸美女的文化困境 (PDF).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23). 
  10. ^ 10.0 10.1 克倫巴東族經濟. eHRAF.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11. ^ 泰國長頸族的神秘面紗 銅環拿下後會發生什麼事?.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