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誤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為誤差(Personal Equation),又譯個人誤差,係起源於天文學的名詞,指由個體差異導致的觀測誤差

1976年,天文學者金內布魯克(Kinnebrook D.)在天文觀測中,觀測結果的誤差達到了0.8秒,而當時一般的天文觀測的誤差要求達到0.1秒。這件事此後引起了天文學家的關注,並重複進行了類似金內布魯克的觀測,結果在沒有意外誤差的情況下,誤差竟比金內布魯克的誤差還大。

為了找到原因,1823年,天文學家貝賽爾(Bessel F.W.,1784-1846)和另外一位天文學家同時進行觀察,得出的結果還是有「誤差」。用方程表示則為:A-B=1.223秒。後來的一些觀察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誤差的變化範圍從0.044至1.223秒不等。於是貝賽爾認為,這種差異是由觀察者的個體差異導致的,並將其定為心理學的研究問題,由此產生了兩種心理學實驗方法——複合實驗和反應實驗。[1]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學民。舒華編著。實驗心理學綱要(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