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淞口

吳淞,民間亦習稱吳淞鎮[1][2],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大致相當於今吳淞街道及附近一帶的範圍。歷來為上海海上門戶、對外貿易港口[3]和兵家必爭之地。向有「水陸要衝,蘇鬆喉吭」、「重洋門戶」、「七省鎖鑰」之稱。[4][5]清末以後所設的吳淞市、吳淞開埠工程總局、吳淞鄉、吳淞商埠局以及吳淞區的駐地都設於此。[3]吳淞東北境吳淞口有西炮台遺址,建有吳淞炮台灣濕地森林公園。南境有淞滬鐵路吳淞站遺址。

名稱由來[編輯]

吳淞之地片,原名胡巷口[3]、胡巷橋,清乾隆年間初有街肆,稱胡巷橋鎮。[1][2]清雍正三年(1725年)吳淞營從寶山縣城移於此名漸稱吳淞。[3]

歷史[編輯]

曾經是多次戰爭的戰場,現在鎮北還有吳淞西炮台遺址。

兩次開埠[編輯]

同治光緒年間,黃浦江漸淤,重載商輪無法順利駛抵上海市區,只能在吳淞口起貨轉運,或用駁船駁運減載後乘潮漲時進出。英、美、法、日等國多次要求清政府准許其商人在吳淞設棧起貨,將吳淞闢為租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上書清廷,請求將吳淞自闢為商埠,作為海關的分卡,添置檢驗貨廠,就近起貨,以應商情。清廷准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規定:開埠地址北自吳淞炮台起,南至牛橋角止,薀藻浜北泗塘河為界,浜南以距黃浦江3里為界。劉坤一委海關道蔡鈞為開埠督辦。並沒清查灘地局,負責界內清文會丈事宜。自強軍營務處沈敦和勘定開埠地段,並擬訂《吳淞開埠租買地畝章程》,自行築路、設鋪,作為中外公開商場。[6][7]稱為吳淞通商場。[1]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開工築路,兩年間建成外馬路(今淞浦路東段)、永清路(今淞寶路南段)、上元路(今塘後路)、金山路(已湮沒)、常熟路(今水產路)、新寧路(今塘後支路)、民康路、鎮海路(今東浦路)、中興路(今北興路)。以永清路為銜接街區的樞紐,並拆毀吳淞西炮台,又在鎮西馬路之端薀藻浜上建大橋,以貫通南北交通。[6][7]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設立黃浦河道局,對黃浦江進行疏浚,商船進出便利,外商營業重新集中於上海市區,原向吳淞口轉移的趨勢中止,以致吳淞埠工、升科、會丈等局先後撤銷,吳淞開埠一事,因未獲顯著成果而中止。吳淞首次開埠結束。[6][7]

民國九年(1920年)11月,江蘇實業界籌備吳淞第二次開埠。民國十年(1921年)2月,設吳淞商埠局,由清末狀元、南通實業家張謇出任督辦。初定開埠區域南至閘北與租界毗鄰,西至劉行、大場,北至采淘港。但因所定區域南界與滬北工部局轄區重疊引發糾紛,滬北工務局提出雙方以鵝饞浦為界,經各方調停,最終大體確定以走馬塘穿江灣鎮,沿鐵道至表長河為界。經三年籌備,完成全埠測量工作。民國十三年(1924年)因商埠局經費不足停辦。[6][8]

軍事[編輯]

最早於明末形成「鎮」建制,最初是海防前線。據《嘉定屠城紀略》載「初八日,清將李成棟偏裨將梁得勝等以百餘艘載步騎二千鎮守吳淞。……」,又有「……初,成棟至吳淞,明百戶哈伯章首獻軍器、火藥,三科武舉馮嘉猷獻吳淞遠近地形、本所攻圍守御之法。及成棟攻松江府,以嘉猷署吳淞總鎮事;……」,也就是說馮嘉猷是擔任清朝的第一任吳淞總鎮事。

教育[編輯]

清末民初[9],吳淞地區成為上海早期的高等學府較為集中的大學園區之一[10][11],外界稱之為「上海高等教育的搖籃」[11]。吳淞地區曾開設的高等學校及專科院校主要有[9][11][12]

交通[編輯]

吳淞東境有吳淞客運站,客輪通崇明長興橫沙諸島。淞興路、淞濱路為商業街。[3]同濟路、逸仙路縱貫南北,長江路、泰和路橫貫東西。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淞濱路站位於境內。輪渡三淞線通往浦東三岔港。

旅遊[編輯]

2020年10月,吳淞濱江(長江沿岸)岸線貫通開放。吳淞濱江串聯起炮台灣濕地公園、寶山濱江公園、淞滬抗戰紀念公園[13],同時位於上述三個公園的約2000畝景觀綠化同步對外開放[14]。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吴淞区志》>>第一篇地理建置>>三、街道>>吴淞镇街道.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2. ^ 2.0 2.1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3). 
  3. ^ 3.0 3.1 3.2 3.3 3.4 《上海地名志》>>第三篇 居民地地名>>第二章 地片、区片>>第一节 地片.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7). 
  4. ^ 《吴淞区志》>>总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7). 
  5. ^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潮落潮涨的吴淞工商交通.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6. ^ 6.0 6.1 6.2 6.3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吴淞两次开埠.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7. ^ 7.0 7.1 7.2 《吴淞区志》>>第三篇 城市建设>>一、吴淞开埠>>第一次开埠.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8. ^ 《吴淞区志》>>第三篇 城市建设>>一、吴淞开埠>>第二次开埠.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9. ^ 9.0 9.1 《吴淞区志》>>第十八篇 教育>>三、高等教育>>早期高等院校.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0. ^ 《吴淞区志》>>第十八篇 教育.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7). 
  11. ^ 11.0 11.1 11.2 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 上海市名鎮志. [2019-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3). 
  12. ^ 《吴淞区志》>>第十八篇 教育>>二、专业、职业教育>>专业教育.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3. ^ 吴淞滨江贯通开放.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 
  14. ^ 吴淞滨江近日正式贯通 约2000亩景观绿化全面开放.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