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興嗣(469年—521年),思纂陳郡項縣(今河南沈丘),南梁武帝時官員。

生平[編輯]

周興嗣是西漢太子太傅周堪的後裔,高祖周凝是西晉征西府參軍、宜都郡太守,家族世居姑孰(今安徽當塗)。周興嗣十三歲至建康(今南京)遊學,梁武帝時,周興嗣上奏《休平賦》,受到重視,官朝散騎侍郎

武帝十二年(513年),官至給事中,常年患有風疽,又染癧疾,梁武帝撫摸著他的手,感嘆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任昉愛其才,常說:「周興嗣若無疾,旬日當至御史中丞。」武帝十四年(515年),擔任臨川郡丞。十七年又官給事中。普通二年(521年),病故。著有《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餘卷,又以「王羲之帖字」一千字編著有《千字文》。史載周興嗣一夜之間編成《千字文》,「鬢髮皆白」。千字文不朽,使周興嗣流芳千古。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梁書/卷49》,出自姚思廉梁書

參考書目[編輯]

  • 《梁書》四九卷
  • 《太平廣記》: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於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爲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而賞錫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