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米
未成熟的果穗(日本的糯粟)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演化支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屬: 狗尾草屬 Setaria
種:
小米 S. italica
二名法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異名

Panicum italicum L.
Chaetochloa italica (L.) Scribn.

學名Setaria italica ;英語:foxtail millet),亦稱粟米,北方又稱穀子,俗稱小米、黃小米、小黃米,屬禾本科狗尾草屬的一種農作物。也有將穗大毛長粒粗的稱為粱,而穗小毛短粒細的稱為粟;或是大粟為「梁」,小粟為「粟」。[1][2]五穀中籽實最小的。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種植,在青海遺址中也有出土。

形態[編輯]

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稈粗壯中空有節、分櫱少;葉互生,狹長披針形,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着生於莖稈頂端,自花授粉為主;穗長20~30厘米,通常下垂;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穎果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卵球狀籽實粒小,未脫殼穀粒最常見者為黃色。

種植[編輯]

粟耐旱,即便缺乏灌溉亦能生長。

現代中國最高產的小米省份為河北山西內蒙,共佔全國約64%。[3]台灣的原生種小米,種於山區,為台灣原住民早期主食。

歷史[編輯]

小米的野生祖先狗尾草,兩者可雜交。小米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其無落粒性英語shattering (agriculture),即不會在成熟後自然分散種子。[4]

2009年分析中國河北省磁山新石器遺址裡小米(粟)的植硅體,測得年代為公元前8700—7500年間,是世上最早的出土證據。[5][6][7]由此一般認為小米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

用途[編輯]

粟在中國北方俗稱小米,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華夏遠古時期代屬於「粟文化」,小米作為北方主要糧食作物一直耕種至宋朝,甚至遼金時期中原仍主要以小米為主食。中國最早的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的較堅硬,可用作飼料,一般只有能消化。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麵條實物,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製成。[8][9]

時期蒙古滿族流入粟和後,蒙古族滿族會做成炒米或粘包食用,但當時是小麥在北方的大擴張時期,粟和黍的食用頻率遠遠不及麥製品。如今蒙古與滿族卻皆自稱小米是其民族傳統食品,同樣在韓國也有自稱是其傳統食品的說法。

其他[編輯]

1952年河北昌黎縣種植收穫小米

經過多年人工除草,谷地的雜草非常像穀子,尤其幼苗時期,叫做「莠」,成語「良莠不齊」則是由此產生。

西方語言中,非農業專家一般對粟、御穀和其他一些粒小的雜穀使用統稱而不區分,如英語均稱「millet」。

歷史[編輯]

公元前2世紀,匈奴人曾在位於杭愛山趙信城儲存大量的粟糧,該城以漢將趙信命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2. ^ 存档副本. [2021-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3. ^ 程汝宏(國家穀子改良中心主任). 我国有悠久谷子种植历史 未来应不断完善小米加工产业链与小米衍生食品. 新華網. 2017-11-23. [失效連結]
  4. ^ Zohary, Daniel; Hopf, Maria (編). Domestication of Plants in the Old World 3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 2000: 86–88. ISBN 978-0198503569. 
  5. ^ Houyuan Lu, et al. (吕厚远等), 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9, Our analytical results of both phytoliths and biomolecular components have established that the earliest cereal remains stored in the Cishan Neolithic sites, during ca. 10,300–8,700 cal yr BP, are not foxtail millet, but only common millet. After 8,700 cal yr BP, the grain crops gradually contained 0.4–2.8% foxtail millet (註: 小米,即粟). 
  6. ^ Ian S Hornsey. Alcohol and its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2012: 254-256 (chapter 4.7.3). 
  7. ^ 考古证明中国磁山遗址是世界黍粟种植起源地. 2011-10-19 [202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1). 
  8. ^ 2005年10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相關論文。(Lu, H. et al. Culinary archaeology: 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 Nature 437, 967-968 (13 October 2005) | doi: 10.1038/437967a)
  9. ^ 保存4千年 世界最老麵青海出土.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2年5月17日 [2012年5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23日). 

參考[編輯]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粱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稷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植物名實圖考·粱》,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