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迪·查耶夫斯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帕迪·查耶夫斯基
出生西德尼·艾倫·「帕迪」·查耶夫斯基
(1923-01-29)1923年1月29日
 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區
逝世1981年8月1日(1981歲—08—01)(58歲)
 美國紐約紐約城
職業編劇作家
活躍時期1944年–1980年
配偶蘇珊·薩克
(1947年—1981年)

西德尼·艾倫·「帕迪」·查耶夫斯基(英語:Sidney Aaron "Paddy" Chayefsky,1923年1月29日—1981年8月1日)是美國舞台劇編劇、銀幕編劇和小說作家。奧斯卡歷史上他是憑藉獨自一人創作榮獲三次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唯一一人,其他三次獲獎的最佳編劇伍迪·艾倫弗朗西斯·科波拉查爾斯·布拉克特比利·懷德則是以合寫劇本獲獎。[1]

查耶夫斯基被認為是美國電視黃金時代最具聲望的劇作家。他溫情而又現實的劇本為1950年代的電視領域創作了一個自然主義風格,他被認為是美國電視史上「家庭現實主義」的指標性人物。[2] 美國著名評論家馬丁·高特弗雷德曾評價查耶夫斯基「他是一個成功的編劇,並是從電視自然主義『生活大學』畢業的最成功的畢業生。」[3]

電視劇編劇領域取得評論界肯定之後,查耶夫斯基又繼續了對舞台劇編劇和小說作家的追求。作為一個電影編劇,他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馬蒂》(1955年)、《醫院的故事》(1971年)和《電視台風雲》(1976年)。

早年經歷[編輯]

帕迪·查耶夫斯基出生在紐約布朗克斯工人區的一個烏克蘭家庭。[4] 他的父母哈利與蓋熙·斯圖忒斯基·查耶夫斯基都是猶太人。從德威特·克林頓高中畢業後,[5] 進入紐約城市大學,並為半專業的足球隊Kingsbridge Trojans效力。獲得會計學位之後,他又進入佛罕大學學習語言。

部隊生涯[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查耶夫斯基加入美國軍隊。還被授予紫心勳章和暱稱「帕迪」。這個暱稱源自他在執行炊事職責期間睡着被長官喚醒,他請求做彌撒來來獲得原諒。長官說,「好吧,帕迪。」從此,該暱稱便成為他的代名。[6]

服役的一零四步兵師在歐洲劇院期間,他在德國亞琛市附近因地雷受傷。從英國賽倫賽斯特的陸軍醫院康復後,查耶夫斯基為一個舞台音樂喜劇《沒有愛的總機》(No T.O. for Love)寫了劇本和歌詞。 該劇目在1945年盟軍特殊服務單位製作了該劇,並在兩年間在歐洲軍營里巡演。該劇的倫敦首演是在西區劇院的斯卡拉劇院,由此也開始了查耶夫斯基的戲劇生涯。就在倫敦排演這部音樂劇期間,他遇到了日後的合作拍檔約書亞·羅根和蓋森·卡寧,後者邀請他合作盟軍紀錄片《名副其實的光榮》。

戰後[編輯]

回到美國後,查耶夫斯基在他叔叔富豪出版社的複印工廠工作,這段工作經歷為他之後電視劇《印刷工的測量》劇本提供了背景。 卡寧啟用查耶夫斯基與他合作第二個話劇《將他們聚在一起》(之後更名為《我是媽媽》),但卻未被製作。製片人邁克·喬丹和傑瑞·布萊斯勒與他簽訂初級編劇合同。查耶夫斯基寫了一個故事《偉大的美國騙局》,並賣給雜誌《好主婦》卻也未被出版發行。 查耶夫斯基前往好萊塢發展,在那裡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蘇珊·薩克,二人在1949年2月結婚。在西海岸求職屢屢碰壁之後,查耶夫斯基回到了紐約。

1940年代末,他開始全職工作,寫短篇小說、廣播劇劇本。在那段時期,是電台播音羅伯特·Q·劉易斯擔任搞笑台本編寫。查耶夫斯基日後回憶道:「我賣了一些劇本給某希爾但從未能拿到錢。」[7]

1951年至1952年期間,查耶夫斯基為電台節目《空中劇院指南》改寫本,包括:《去世界最爛的人》(與詹姆斯·斯圖爾特合作)、《亂世春秋》、《湯米》(與范·赫夫林和魯斯·喬丹)和《二十一之上》(與威利·考克斯合作)。

他創作的劇本《撼動山嶽的男人》被大導演伊利亞·卡贊和他的妻子莫莉·卡贊幫助查耶夫斯基修改,並被更名為《第五個來自加里波第的人》卻未能被製作成劇目。1951年,電影《自我感覺年輕》改編自查耶夫斯基的小說。

電視[編輯]

《危險》、《海灣劇場》和《搜索》三部電視劇劇本的創作,令查耶夫斯基在電視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飛歌電視劇場》的製作人弗雷德·寇爾看到電視劇《危險》和《搜索》的集後,將之招入麾下開始改編自小說的劇本 《布魯克林鐵路奇遇》,關於一個攝影師在鐵路上遇到了帶着他失散多年妻子的集中營倖存者。

查耶夫斯基第一部播出的編劇作品是1949年的《飛歌》中的一集,改編自巴德·施倫伯格的小說《是什麼令薩米逃跑?》

自從他開始以猶太教為背景創作後,查耶夫斯基創作了《節日金曲》,1952年和1954年在電視上播出。並且繼續為《飛歌》編劇,包括《印刷工的測量》、《單身漢派對》(1953)、《大人物》(1953)。

這些電視劇當中,《母親》(1954年4月4日)被翻拍,改名為《偉大的表演》於1994年10月24日播出,奧斯卡影后安妮·班克勞夫特出演靈魂人物。少見的是,翻拍的新版幾乎對原版劇本沒有做任何改動,所以1994版是一部非常稀有的作品。

1953年查耶夫斯基創作的《馬蒂》在《飛歌電視劇場》首播,羅德·施泰格爾、南希·馬爾尚擔綱主演。

《馬蒂》講了一個關於善良的、努力工作的布朗克斯區屠夫辛酸的故事。該片的製作、演員和查耶夫斯基自然生活地對白得到了評論界極大的好評,並影響了後面電視連續劇 。查耶夫斯基《馬蒂》合同中有獨一無二的條款:只有他編寫該劇劇本。1955年他偕演員歐內斯特·博格寧、貝齊·布萊爾該片的電影版獲得了巨大成功,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德爾伯特·曼)、最佳男主角以及查耶夫斯基首個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改編劇本)。

他的《偉大的美國騙局》1957年5月15日在《20世紀福克斯時間》的第二季播出。實際上這是查耶夫斯基與改寫自己之前福克斯製作電影《自我感覺年輕》(蒙蒂·伍利、瑪麗蓮·夢露主演)。2002年福克斯頻道重播該系列。

創作風格[編輯]

查耶夫斯基在電視劇劇本創作的現實主義風格為他帶來了聲譽。[2]

百老匯[編輯]

1954年《飛歌電視劇場》第七季查耶夫斯基的《午夜》(愛娃·瑪麗·森特、E·G·馬歇爾主演)在電視播出的15個月後搬上百老匯舞台。舞台劇版由愛德華·羅賓遜、吉納·羅蘭茲主演,在美國全國巡演引起巨大迴響。哥倫比亞影業公司1959年拍攝了電影版。

《第十個人》(1959年)是第二部查耶夫斯基大獲成功的百老匯劇作,提名1960年托尼獎最佳話劇、最佳導演(蒂龍·谷史列)、最佳場景設計。谷史列以他的另外一部劇目《基甸》再次提名托尼獎。查耶夫斯基最後一部百老匯作品是根據約瑟夫·斯大林生平改編的《斯大林的激情》,反響不佳。[8]

電影[編輯]

在《馬蒂》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查耶夫斯基繼續創作了幾部戲。以對瑪麗蓮·夢露生平帶幾分戲說改編的《女神》為他帶來奧斯卡的提名。之後他擴展了自己1953年電視劇《單身漢派對》,改變為1957年同名電影。

《丁副官》

1960年代,他作品包括反戰喜劇《丁副官》,由詹姆斯·加納、朱莉·安德魯斯、梅爾文·都格拉斯和詹姆斯·柯博。本片也成為男女主角加納和安德魯斯個人最喜愛的作品。由李·馬文主演的《長征萬寶山》則是一出華麗西部音樂喜劇片。導演約書亞·羅根曾說,他發現查耶夫斯基「是個天才,但也是一個頑固鬼。」

《醫院的故事》

喬治·斯考特與戴安娜·瑞格主演的《醫院的故事》(1971年)為他帶來了第二尊奧斯卡獎。曾有評論指出本片「是對醫療領域的尖銳諷刺」。[9] 1980年當查耶夫斯基被診斷出癌症之後,他決絕進行手術,聲稱「由於在電影裡對醫生刻薄辛辣的描寫,害怕他們進行報復」。於次年病逝。[9]

《電視台風雲》

由費·唐納薇、彼得·芬奇主演的《電視台風雲》(1976年)公映後激怒了許多電視台製作人與新聞主播,卻在評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提名十項奧斯卡金像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以及查耶夫斯基的第三座最佳編劇總共四項獎。這部電影被認為是電視真人秀即將到來的預言。[9]

查耶夫斯基的劇本為彼得·芬奇帶來了電影史上最生動的對白:「I’m as mad as hell, 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我已經忍無可忍,我受夠了。)」[10]

小說[編輯]

受約翰·C·李黎作品的啟發,查耶夫斯基在波士頓用兩年時間研究、創作了科幻小說《變身博士》(哈波·科林斯出版社1978年出版)。由於創作時的巨大壓力,導致1977年曾發心臟病。1980年他將之改編成電影劇本,由於與影片導演肯·羅素發生爭執,以西德尼·艾倫,他本名的前兩個名字在職員表出現。[11]

個人生活[編輯]

帕迪和蘇珊的兒子丹在他們1949年結婚六年後出生。儘管經歷所謂金·諾瓦克緋聞事件,但他們夫婦二人的婚姻一直延續到他去世。

1981年8月,查耶夫斯基因癌症病逝於紐約,享年58歲,葬於威徹斯特郡瓦爾哈拉殿的肯希克墓園。他的私人信件收藏於威斯康辛歷史協會與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

作品[編輯]

電影[編輯]

年份 片名 獲獎 備註
1945年 《名副其實的光榮》 紀錄片,與蓋森·卡寧合作
1955年 《自我感覺年輕》 與拉馬爾.特羅蒂合作
馬蒂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1956年 《之子于歸》
1957年 《單身漢派對》
1958年 《女神》 提名 —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1959年 《白髮紅顏未了情》
1964年 《丁副官》
1969年 《長征萬寶山》 與艾倫·傑伊·勒納合作
1971年 《醫院的故事》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金球獎最佳劇本
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劇本
1976年 《電視台風雲》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劇本
紐約影評人獎最佳編劇
提名 — 英國影藝學院獎最佳劇本
1980年 《變形博士》
1983年 《哈巴谷的陰謀》

電視劇[編輯]

  • 1950-55年 《危險》
  • 1951-52年 《搜捕》
  • 1951-60年 《好年劇場》
  • 1952-54年 《飛歌電視劇場》
  • 1952年 《假日之歌》
  • 1952年 《一個不情願的公民》
  • 1953年 《印刷工的測量》
  • 1953年 《馬蒂》
  • 1953年 《大人物》
  • 1953年 《單身漢派對》
  • 1953年 《第六年》
  • 1953年 《星期日抓住我的男孩》
  • 1954年 《母親》
  • 1954年 《午夜》
  • 1955年 《與子與歸》
  • 1956年 《一個偉大的美國騙局》

舞台劇[編輯]

  • 《沒有愛的總機》 (1945年)
  • 《午夜》 (1956年)
  • 《第十個人》 (1959年)
  • 《基甸》 (1961年)
  • 《斯大林的激情》 (1964年)
  • 《潛在的異性戀》 (1968年)

參考資料[編輯]

  1. ^ IMDB. [2012-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7). 
  2. ^ 2.0 2.1 《當電視還在年輕的時候》多倫多大學出版社 1990年
  3. ^ 《All His Jazz》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3年
  4. ^ 《電影編劇技巧》 約翰·布蘭迪(著) 1981年
  5. ^ via The New York Times, 《馬蒂》《電視台風雲》作者逝世Star-Banner, 1981年08月12日
  6. ^ 帕迪·查耶夫斯基的生活與工作蘭登書屋 1995年
  7. ^ Frank, Sam. 美国电影编剧:第二系列. 密歇根州底特律: Gale. 1986年. ISBN 978-0-8103-1722-2. 
  8. ^ 互联网百老汇资料库. [2012-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2). 
  9. ^ 9.0 9.1 9.2 《Guide to the Paddy Chayefsky Papers, 1907 - 1998》 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 2006年精選
  10. ^ 《AFI's 100 YEARS 100 MOVIE QUOTES》美國電影學會
  11. ^ McDonald, Brian. A Lesson from Paddy Cheyefsky. 2010年11月1日 [2012年5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1日). 

相關連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