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紹曾
性別
出生1879年10月19日
 大清直隸省大城縣
逝世1928年3月21日
 中華民國天津
國籍 中國
別名張敬輿
教育程度天津武備學堂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職業陸軍將領、政務長官
經歷
榮譽
  • 1914年樹威上將軍

張紹曾(1879年10月19日—1928年3月21日),字敬輿直隸省大城縣張思河人。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生平[編輯]

1895年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被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與之後同在士官的吳祿貞藍天蔚被稱為「士官三傑」。1902年回國,獲光緒皇帝接見,任陸軍第三鎮炮兵標統。1910年隨載濤出洋考察歐美陸軍。後任陸軍貴胄學堂監督。

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陸軍第二十鎮統制,響應革命,發動灤州兵諫。兵諫後被任為長江宣撫大臣,但張避居天津租界未就任。民國成立後,元年八月任綏遠將軍。張到任後,用「武裝邀請」的方式召開內蒙古兩盟王公會議。會議從召集到結束共計90多天,有700多人參加,動用數千駱駝騾馬。會議圓滿成功,避免了內蒙古的分裂。

1916年初,因事被北京軍政執法處拘留三天[1]。後任陸軍訓練總監。1917年5月中旬,督軍團支持段祺瑞對德國宣戰,建議解散反對宣戰的國會,張紹曾指責武人干政,請假離京[2]。8月9日,段祺瑞政府特授「樹威將軍」[3]

1921年,到廬山發起「國事會議」,主張各省軍閥解除兵權,全國議和,但未獲響應。1922年以後,在唐紹儀王寵惠汪大燮三屆內閣中連任陸軍總長。

1923年1月初,經黎元洪提名,國會通過,張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張主張和平統一,並建議迎孫中山入京協商南北統一,與曹錕吳佩孚武力統一之政見發生分歧。1923年6月直系倒黎,黎元洪離京,張也被迫辭職下野,隱居天津英租界

1928年3月21日,張紹曾在天津南市高等妓院彩鳳班被暗殺。傳張作霖因嫉恨他與馮玉祥北伐軍往來,派刺客殺害。

張紹曾禮服像

張紹曾去世後,被葬在北京西山,距離臥佛寺及其旁的孫傳芳墓不遠,距離梁思成墓也不遠。張紹曾墓前牌坊對聯上聯有「故壘愴遼東」,暗指兇手主謀即張作霖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紹曾被拘及釋放之顚末. 盛京時報 (奉天). 1916-03-19. 
  2. ^ 督軍團反對國會之反響. 申報 (上海). 1917-05-23. 
  3.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8-09, (562號) [2023-08-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27). 
前任:
王正廷
(代理)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1923年1月4日─1923年6月13日
繼任:
李根源
(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