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掠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掠翼機翼設計的一種型態,特指機翼沿著翼展方向的軸線與機身具有一個向後的角度,即掠角為銳角。機翼的後掠程度由後掠角大小來進行表示。 後掠翼是平直機翼發展而來的,適用於較高的飛行速度,氣動特點為可增大機翼的臨界速度,並減小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

後掠翼的理論最初由德國人在1930年代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後掠翼設計的飛機開始出現,包括德國的Me 262戰鬥機Me 163戰鬥機。但是Me 262使用後掠翼的原意並非針對高速飛行下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飛行速度的提高,後掠翼和其他適合高速飛行的機翼同時受到廣泛的注意,但是隨著使用經驗的累積,後掠翼逐漸成為1950到1960年代很常見的設計之一。

後掠翼不僅使用於軍用飛機,巡航速度在亞音速範圍的民航機也大量採用這種設計,以取得速度與航程之間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