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頭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斑頭雁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鴨科 Anatidae
屬: 雁屬 Anser
種:
斑頭雁 A. indicus
二名法
Anser indicus
(Latham, 1790)
異名
  • Anas indica
    Latham, 1790
  • Eulabeia indica
    Reichenbach, 1853
斑頭雁的蛋

斑頭雁學名Anser indicus),又名白頭雁黑紋頭雁,是雁鴨科雁屬鳥類,屬於全面遷徙的候鳥,夏季在亞洲中東部繁殖,入冬則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遷抵南亞緬甸中國華南,途中飛經的海拔高度可達8800公尺,在鳥類中名列前茅[2]。另外,現今在英國日德蘭半島南部亦有人為引入的族群,此地的斑頭雁則不進行遷徙。

生態環境[編輯]

高原鳥類,生活在高原濕地湖泊亦見於耕地,遷徙和繁殖時結成小群,可見與棕頭鷗混群繁殖,亦見與黑頸鶴赤麻鴨等鳥類混群,常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拉薩市郊,本物種常結群活動於當地居民的房前屋後,甚至與人們飼養的家禽混群活動。斑頭雁是非常適應高原生活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飛越珠峰,為此它可以承受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氣濃度,這主要是因為與其他鳥類相比,他們體內的紅血球與氧結合的速度要快。據研究,他們的血紅蛋白亞基發生變異,導致他們的血紅蛋白可以迅速地與氧結合,這是對高原生活地一種適應。[來源請求]

分布地域[編輯]

繁殖於中亞地區克什米爾蒙古中國青海西藏新疆西部的湖泊,在中國東部的呼倫貝爾也有本物種繁殖,越冬於印度緬甸北部、中國的西南部高原地區如雲南貴州陝西南部等地。

特徵[編輯]

斑頭雁屬於體形較小的雁類,相比於鴻雁灰雁等,本物種體形明顯要小一號。本物種雄雌同形同色,很難區分,頭部污白色,頭頂上有兩條黑色條帶,一條略成馬蹄形,位於頭頂的後部,鏈接雙眼的後部,另外一條橫貫枕部。背部淡灰色。初級飛羽先端黑色翅膀收攏的時候黑色的飛羽覆蓋在尾上,看起來就好像尾巴是黑色的。幼鳥頭頂不具有黑斑,顏色也更污濁一些,雛鳥身披鮮艷的黃色絨毛雜以黑色。虹膜棕色,喙橙黃色具黑色嘴甲,腳橙黃色。

斑頭雁屬候鳥,其飛行速度單靠自身即可達時速80公里,順風飛翔時更可輕鬆加倍,一天的飛行距離可達1000公里。斑頭雁可飛翔的高度也是世界第一,是所有生物難以想像的高度,曾被目擊飛越世界第一高峰珠峰,甚至超越巨無霸噴射客機可達高度。[來源請求]

食物[編輯]

本物種的主要食物是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青草和豆科植物的種子,偶爾也取食一些軟體動物,它們結群在草地上取食的時候一路走一路吃一路排便,有如剪草機,對調節生態起到一定的作用。

繁殖與保護[編輯]

春季繁殖,交配在水中進行,交配前有複雜的儀式,營巢繁殖在三月下旬開始,集中於島上進行,一般到四月初的時候,青藏高原各湖泊的冰面上就不容易見到斑頭雁了,島上鳥巢密度極大,但巢的結構簡單,僅由雌鳥在沙地上刨一個圓形小坑,墊以搜集來的草葉水藻和雌鳥腹部的羽毛。每窩產卵2-8枚偶見多達10枚以上的,雌鳥護巢意識極強,一旦在孵化過程中受到天敵騷擾即行棄巢,另建新巢重新交配產卵。雛鳥為早成雛,孵化2-3個月後長出正羽一年性成熟。

本物種數量較多未列入保護名單但受到棲息地破壞、狩獵和撿蛋等人類活動的威脅。

參考資料[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ser indi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9 August 2018].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2. ^ Lincoln, F. C. Migration of Birds.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1999: 30. ISBN 016061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