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尼亞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元2世紀早期的日耳曼部族分布圖,根據塔西佗描述

日耳曼尼亞志》(拉丁語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意為「關於日耳曼人的起源和分布」),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著,於公元98年完成。記述了公元1世紀左右的日耳曼部族的分布情況。篇幅不長,但有極高的史學價值。

中世紀時,這部書基本在歐洲遺佚並且被忘記。1455年,唯一一份手稿在德國的赫斯菲爾德修道院英語Hersfeld Abbey被發現。這份手稿被帶到了意大利。正是在那裡,後來的教皇庇護二世第一次查看了這部書。這引發了德國人文主義學者康拉德·策爾蒂斯Johannes Aventinus以及烏爾里希·馮·胡滕的興趣,在一系列的研究和辯論後,這部書被看成是有關日耳曼地區的可靠來源。

1956年意大利歷史學家Arnaldo Momigliano將這部書描述成「歷史上最危險的書之一」。[1]

時間[編輯]

根據內容判斷,日耳曼尼亞志成書於公元98年:

「Sexcentesimum et quadragesimum annum urbs nostra agebat […] ex quo si ad alterum imperatoris Traiani consulatum computemus.」[2]
「我們的帝國已經進入第640年…從那時起,直到圖拉真皇帝就任第二任執行官為止。」

由於圖拉真於公元98年-117年間就任羅馬帝國皇帝,所以我們依此將公元98年作為目前可以確定的日耳曼尼亞志完成的最早時間(Terminus post quem),但更加具體的日期並不明確。

命名[編輯]

公元117年圖拉真治下疆土達到極盛的羅馬帝國

塔西陀的原稿並沒有給出標題。在現存的史料中,日耳曼尼亞第一次被提起還是來自人類學家安東尼奧·貝卡德利與維羅納的瓜里諾於1426年的通信:「Compertus est Cor. Tacitus 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意為「塔西陀所著《日耳曼的起源》的研究」(書名為其自行總結)。在眾所周知的藏書狂尼科利1431年的一份財產明細里也列有:「Cornelii taciti de origine & situ germanorum liber incipit sic」。

以上的幾個標題可能參考了原稿:

「Haec in commune de omnium Germanorum origine ac moribus accepimus」[3]
「關於日耳曼人的起源和生活狀態,以上是我得到的所有信息。」

歷史背景[編輯]

在塔西陀撰寫日耳曼尼亞時,羅馬帝國無論是在領土範圍還是在藝術文化上都處於鼎盛時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相對戰爭較少的時期。羅馬人的軍隊從公元1世紀開始就將邊境線不斷往日耳曼人的領土上推進,期間經歷了多次著名戰役,如公元9年的條頓堡森林戰役(阿米尼烏斯率日耳曼部落消滅羅馬將領瓦盧斯率領的三個軍團),公元16年的威瑟河戰役(日耳曼尼庫斯擊敗阿米尼烏斯,也間接導致了後者被部落的反對派暗殺。)

內容概要[編輯]

因日耳曼尼亞被整理成書故在此處標為章,但參考內容實際長度亦可以被分作段。

概覽部分[編輯]

1-27章 塔西陀以日耳曼部落整體為對象,介紹了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傳統信仰,公共生活(政治,刑罰,軍事)及私人生活(婚姻,家庭,習俗)。

詳細介紹[編輯]

27-46章 脫離了整體概述,塔西陀由南向北挑選出有代表性的單個日耳曼部落進行介紹與對比。

影響[編輯]

有人以英文撰寫模仿日耳曼尼亞的書籍《香港志》,該書以外來者視角描繪「香港民族」各方面,藉此解構「何為香港民族」。[4]

參考文獻[編輯]

  1. ^ Anthony Birley, 『Introduction』, in Tacitus, Agricola and Germ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 xxxviii.
  2. ^ Tacitus: Germania (37, 2). 有譯本將此處誤譯為「皇帝圖拉真之第二次任執行官」,實際上圖拉真是五賢帝時代的第二任羅馬帝國皇帝,也是第一任皇帝涅爾瓦所挑選的繼承人,並沒有第二次之說。
  3. ^ Germania c. 27,2
  4. ^ 新香港 The New Hong Kong vol. 1 by 新香港 - The New Hong Kong - Issuu. 2020-11-24 [202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