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查谟-克什米尔 (土邦)
查謨和克什米爾
और कश्मीर(印地文)
مقبوضہ کشمیر(烏爾都文)
1846年—1947年
克什米爾旗幟(1936–1952)
旗幟(1936–1952)
克什米爾國徽
國徽
紅色界線內的區域為最大領土範圍
紅色界線內的區域為最大領土範圍
地位印度土邦
首都斯利那加夏季
查謨冬季
宗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政府君主制
王公 
• 1846 - 1857
古拉卜·辛格
• 1857 - 1885
蘭比爾·辛格英語Ranbir Singh
• 1885 - 1925
普拉塔卜·辛格英語Pratap Singh of Jammu and Kashmir
• 1925 - 1947
哈里·辛格
歷史時期新帝國主義
• 建立
1846年
• 終結
1947年
前身
繼承
錫克帝國
自由克什米爾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
阿克賽欽
今屬於 印度
 巴基斯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圖

查謨和克什米爾印地語और कश्मीर羅馬化:Aur Kaśmīr烏爾都語مقبوضہ کشمیر‎,轉寫Maqbūẓa Kashmīr‎)是存在於1846年—1947年間,位於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東北部的一個印度土邦,由王公(瑪哈拉賈)統治。[1]

查謨和克什米爾在成為土邦前是杜蘭尼王朝的一部分,後來該地又被錫克帝國占領。1822年,古拉卜·辛格成為統治者,並開始擴大其在錫克帝國內的影響力。[2]1846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贏得了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進占克什米爾谷英語Kashmir Valley,並將這塊土地通過《阿姆利則條約英語Treaty of Amritsar》賣給查謨多格拉人後,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建立。

《阿姆利則條約》寫明,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的領土範圍西起拉維河,東至印度河,共210,000 km2[3]後來,坎巨提拿噶爾地區,以及吉爾吉特地區也被併入查謨和克什米爾。

20世紀40年代,英屬印度面臨分區問題,英國殖民政府給土邦三個選擇: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是成為獨立國家。[4]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的王公哈里·辛格沒有想要加入印度聯邦巴基斯坦的意圖,他認為查謨和克什米爾應該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另一個問題是,該國領土內大部分人口皆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其國王卻是個印度教徒。當時該國的政府高官認為,一旦查謨和克什米爾獨立,那麼它不會存活太久,就會被印度巴基斯坦或甚至中國吞併。[5]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境內的衝突不斷,巴基斯坦趁機將其西北區域占領。印度也準備全面入侵查謨和克什米爾。英國方面,路易斯·蒙巴頓伯爵勸說王公加入印度,不然印度將會訴諸武力。辛格逃往印度,印度藉此機會也進軍克什米爾,由此導致克什米爾戰爭的爆發。戰爭結束後,查謨和克什米爾領土被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分割,該國家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