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電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渦電流(Eddy Current,又稱為傅科電流[1])現象,在1851年被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所發現。是由於一個移動的磁場金屬導體相交,或是由移動的金屬導體磁場垂直交會所產生,但在理想勻強磁場中不會產生渦流[2]。簡而言之,就是電磁感應效應所造成。這個動作產生了一個在導體內循環的電流

磁場變化越快,感應電動勢就越大,渦流就越強;渦流能使導體發熱。在磁場發生變化的裝置中,往往把導體分成一組相互絕緣的薄片或一束細條,以降低渦流強度,從而減少能量的損耗;但在需要產生高溫時,又可以利用渦流取得熱量,如高頻電爐原理。

渦電流可以應用在無損檢測與監看多種金屬製品的結構,如飛機機身與零件的表面及近表面的檢測等。

在划的時候,帶起水面的局部漩渦,也是一種類似渦電流的情形。

歷史[編輯]

  • 1824年,法國弗朗索瓦·阿拉戈第一個觀察到渦電流並稱為旋轉磁現象,同時提出了大多數導體可能已經被磁化的說法。
  • 1855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通過銅片在磁場旋轉實驗證實渦電流的存在,並記錄了渦電流產熱的現象。
  • 1879年,渦電流第一次被用到了無損檢測中。

應用[編輯]

電磁渦流效應的利用裝置有渦流加熱裝置(如電磁爐)及渦流傳感器等,避免渦流發熱的裝置有變壓器鐵芯等。

相關詞條[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Donald G. Fink; Donald Christiansen. Electronics engineers' handbook. McGraw-Hill. 1 January 1989. ISBN 978-0-07-020982-4. 
  2. ^ Eddy Currents and Magnetic Damping | Physics II. courses.lumenlearning.com. [2020-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