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懷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百丈懷海
本名俗姓
出生749年
福州長樂
圓寂814年
洪州大雄山百丈巖(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
居住地洪州大雄山百丈巖(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
國籍唐朝
宗派禪宗 洪州宗
諡號大智禪師
駐錫於洪州大雄山百丈巖(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
師承馬祖道一
徒弟與學生黃檗希運溈山靈祐無言通
傳人黃檗希運溈山靈祐無言通

百丈懷海(749年—814年),俗姓王,名懷海福州長樂人,祖籍山西太原郡唐朝禪宗禪師,為馬祖道一門下,承繼洪州宗禪法。因居洪州大雄山百丈巖(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人稱百丈懷海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敕諡「大智禪師」。

生平[編輯]

百丈懷海的生卒年有兩種說法,一是唐代陳翊在《唐洪州百丈山故懷海禪師塔銘》中所說,生於天寶八年(749年),卒於元和九年(814年),壽六十六歲。另一說法是《宋高僧傳》,生於開元八年(720年),卒於元和九年(814年),壽九十五歲。[1]因為陳翊為懷海同時代的人,因此應以陳翊說為正。

百丈懷海在南嶽懷讓禪師的弟子西山慧照出家,於衡山法朝律師受具足戒,在廬江讀閱經藏[2],後至馬祖道一禪師處參學開悟[3]

懷海禪師在道一門下時並不知名[4]。在道一過世後,他至洪州住持大雄山百丈巖,因為此巖山勢雄偉,故號百丈。其下門徒甚多,其中以黃檗希運溈山靈祐最為聞名[5]

黃檗希運的弟子臨濟義玄開衍出臨濟宗,溈山靈祐和他的弟子仰山慧寂開衍出溈仰宗

法脈傳承[編輯]

百丈早歲離俗,十九歲在湖南衡山受了戒,於唐大曆元年(西元七六六), [6]懷海與西堂智藏禪師、南泉普願禪師,前往江西歸投馬祖道一禪師。參學於江西馬祖門下,並任侍者。 [7]

當時的禪僧依附律寺,寺中雖別設禪院,但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馬祖乃開山建叢林(禪宗僧眾集團),禪院自此脫離律寺而獨立。百丈禪師此時協助馬祖領眾,以天子定禮樂而王道興,佛寺有規制則佛法興,於是融通了大小乘的戒律,制定了《百丈清規》,為禪宗首創的法制。 [7]

懷海侍奉馬祖六年,得到印可。[6]於馬祖圓寂之後,懷海初住浙江石門,學徒雲集,繼往江西洪州大雄山;因山岩巒高峻,又稱為百丈山,世人稱懷海為百丈禪師。 百丈懷海入寂於唐憲宗元和九年(西元八一四),世壽九十五,戒臘七十四。長慶元年諡號為「大智禪師」,塔名「大勝寶輪」。北宋大觀元年(西元一一○七)追諡「覺照禪師」,元順帝至元元年(西元一三三五)加諡「弘宗妙行禪師」。[6]

百丈清規[編輯]

懷海禪師對禪宗進行了教規改革,制定清規(後稱《百丈清規》),提倡勞動,親自躬耕,力行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把印度僧侶托缽乞食的傳統,改為中國式的自食其力。懷海禪師年事已高,有一次,弟子體諒懷海禪師年邁,將懷海禪師的鋤頭等耕田工具藏起來,懷海禪師那天被迫無法工作,而當天,懷海禪師也拒絕進餐。從此,再也沒有人敢阻止懷海禪師工作了。

主要著作[編輯]

現存百丈語錄有百丈懷海禪師語要二卷、百丈懷海禪師語錄一卷、百丈懷海禪師廣錄一卷,收在卍續藏。天聖廣燈錄卷八、卷九,載有師之全部語錄。與祖堂集卷十四、景德傳燈錄卷六百丈章,及宗鏡錄卷九十八之語合觀。[8]

野狐禪[編輯]

無門關》一書記載一則禪宗公案:一次,懷海禪師說法結束,大眾皆退,惟獨一老者逗留,於是懷海禪師問道:「你是何人?」

老者答道:「我不是人,是一隻野狐。過去佛時,我為比丘,曾在此山修傳法,因一位弟子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我回答:『不落因果!』因此一語,五百世墮落野狐之身,今請大師慈悲開示,令我脫野狐之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懷海禪師答道:「不昧因果!」(不違背因果)老者大悟,隨即告辭。

翌日,懷海禪師領寺中眾僧到後山,並找出一狐屍,令以亡僧之禮火葬

不落因果,指大修行人不受因果報應,並不符合因果的道理,有因就有果,任何人都無法逃出因果之外,佛教故事中,連已經得道成佛的釋迦牟尼佛,都曾經因為因果報應所苦,頭痛三天。

後代,禪宗將旁門左道的禪法,稱為野狐禪。日常用語中引申為獨辟蹊徑、特立獨行的行為。

三百丈[編輯]

在歷史上,有三位禪師,同號百丈,因為時代相近,常被混為一談。一是百丈懷海的師兄,百丈惟政,另一則是百丈懷海的弟子,百丈法政。

百丈惟政,《祖堂集》中記載,為馬祖道一門下[9],因野鴨子而開悟[10]

相關條目[編輯]

註釋[編輯]

  1. ^ 陳垣《釋氏疑年錄》考證如下:「洪州百丈山懷海,福州長樂人,陳詡撰塔銘作王氏。唐元和九年卒,年九十五(七二〇—八一四)。《佛祖通載》作元和七年卒,《全唐文》載陳詡撰塔銘,作年六十六,今據《宋僧傳》十、《景德錄》六。」
  2. ^ 《唐洪州百丈山故懷海禪師塔銘》:「大師,太原王氏,福州長樂縣人。......落髮於西山慧照和尚,進具於衡山法朝律師。既而歎曰:將滌妄源,必遊法海。豈惟必證,亦假言詮。遂詣廬江閱浮槎經藏。」
  3. ^ 《祖堂集》:「志慕上乘,直造大寂法會。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言關,更無他往。」
  4. ^ 《唐洪州百丈山故懷海禪師塔銘》:「既師大寂,盡得心印。言簡理精,貌和神峻,睹即生敬。居常自卑,善不近名。故先師碑文,獨晦其稱號。」
  5. ^ 《景德傳燈錄》:「果檀信請,於洪州新吳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之百丈。既處之未期月,玄參之賓,四方麏至。即有溈山、黃蘗當其首。」
  6. ^ 6.0 6.1 6.2 創立清規的百丈懷海禪師.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7. ^ 7.0 7.1 中国高僧介绍:马祖和他的高徒百丈.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8. ^ 佛教改革家~百丈懷海禪師. [2019-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9. ^ 《祖堂集》:「百丈政和尚嗣馬大師,在江西。未睹行錄,不決化緣始終。師向僧道:「汝與我開田了,為汝說大義。」僧云:「開田了,請師說大義。」師乃展開兩手。有老清見日影透過窗,問:「為復窗就日,為復日就窗?」師云:「長老房內有客,且歸去好。」 」
  10. ^ 《祖堂集》卷十五:「有一日,大師領大眾出西牆下遊行次,忽然野鴨子飛過去。大師問:「身邊什摩物?」政上座云:「野鴨子。」大師云:「什摩處去?」對云:「飛過去。」大師把政上座耳拽,上座作忍痛聲,大師云:「猶在這裡,何曾飛過?」政上座豁然大悟。」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