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超巨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計算機模擬下,從8天文單位的距離上看見的參宿四
作為比較,這是在相同的距離上看見的我們的太陽
紅超巨星的剖面圖顯示出核合成和元素的形成。

紅超巨星RSG)是恆星恆星光譜分類的約克光譜分類(光度分類)中的第一級,超巨星中的一種。雖然它們的質量不是最大的,但體積卻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一般質量在8-40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在燃燒完核心的氫元素,進入燃燒氦元素的階段之後,將成為紅超巨星。這些恆星的表面溫度很低(3500-4500 K),但有極大的半徑。大部分紅巨星的半徑是太陽的200至800倍,已經足以到達並超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已知在銀河系內半徑最大的四顆紅超巨星是仙王座μ人馬座KW仙王座V354天鵝座KY,它們的半徑都在太陽的1,500倍以上(大約是7天文單位,或是地球至太陽距離的7倍)。 這些巨大的恆星比起"熱真空"-沒有明確邊界的光球,只是單純的滲入星際空間內-還是非常小。它們有緩慢、密集的恆星風,而且如果核心的反應因為任何原因減緩(例如在殼層中燃燒的轉變),它們可能縮小成為藍超巨星。藍超巨星有較快速但是疏落的恆星風,能造成在紅超巨星階段已經被釋出的物質被壓迫進入擴展的殼層內。

許多紅超巨星的質量都允許它們核心的最終產物是元素,在接近生命期的結束時,它們將發展出來的元素會越來越重,而越重的元素也越接近核心。

相對來說,紅超巨星的階段很短暫,持續的時間只有數十萬至數百萬年。大多數大質量的紅超巨星會發展成為沃爾夫-拉葉星,而質量稍低的紅超巨星會以類似II型超新星結束它們的生命。

參宿四心宿二是紅超巨星最著名的例子。

分類[編輯]

超巨星是指某一類達到超巨星光譜的恆星,而紅超巨星就是指發出紅光的超巨星。紅超巨星是體積最龐大的恆星種類之一,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史蒂文森2-18,就是其中一顆紅超巨星。

為了區分不同光度類別的超巨星,天文學家們傾向以將較暗的超巨星分類到「Ib」,而較明亮的超巨星則分類到「Ia」;紅超巨星也不例外。一些特別明亮或質量特別高的超巨星會被分類為「0」或「Ia+」,這類的超巨星又被稱為特超巨星。大犬座VY天鵝座NML就被視為紅特超巨星。

儘管部分處於漸近巨星分支階段的紅巨星的光度達到超巨星的級別,例如帝座;它們通常有數千倍的太陽光度。不過由於它們的質量不足以成為超新星,因此它們並不被視為紅超巨星。一般而言,一顆恆星的初始質量至少要有8-12個太陽質量才能發生核心坍縮,爆炸成為超新星

特性[編輯]

定義[編輯]

進化[編輯]

集群[編輯]

紅超巨星的舉例[編輯]

紅超巨星是稀有的恆星,但它們在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而且經常變幻無常,所以有很多眾所周知的例子:

座旗增一

金牛座119

心宿二

危宿三

參宿四

天記

造父四

大犬座VY

盾牌座UY

WOH G64

維斯特盧1-26

英仙座S

天鵝座NML

參見[編輯]

超新星列表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