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護衛驅逐艦「埃爾德里奇號英語USS Eldridge (DE-173)」。

費城實驗(英語:Philadelphia Experiment)是一項流傳已久的傳聞,宣稱美國海軍在1943年10月28日曾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一船塢舉行秘密實驗,使一艘護衛驅逐艦埃爾德里奇號英語USS Eldridge (DE-173)在觀察者眼中隱形。該實驗也叫費城計劃,又稱彩虹計劃。所有參與計劃的船員都否認曾有任何事件發生,除了一位目擊者宣稱目擊了整個實驗發生的經過。由於沒有任何直接證據,且實驗內容缺乏嚴謹的科學理論基礎,費城實驗傳聞的真實性因而普遍受到質疑,並被認為是單純的都市傳說

傳聞內容[編輯]

費城實驗是由莫里士·吉索普博士所寫的書中所透露,但當他對Dr. Manson Valentine說他在費城實驗這事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時,因先前車禍而受重傷的吉索普第二天就被發現死於汽車廢氣中,官方以自殺結案。他根據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所研發出來的統一場論又稱引力動態理論(此理論已被FBI封存),1943年特斯拉過世那年,費城計劃由愛因斯坦主持,此理論假設磁場、電磁波跟地心引力互有關係,根據該理論在透過特別的儀器和足夠的能量,能夠使光線彎曲,而讓實際的物質變成隱形。美國海軍認為這個應用在戰時有極顯著的價值(當時正值美國參與二次大戰的期間),所以認同並贊助這個實驗的進行。一艘美國海軍護衛驅逐艦埃爾德里奇號在美國海軍的船塢,配備強力的磁場產生機準備進行這個實驗。

美軍考慮該試驗的絕密性,將彩虹計劃的試驗對象定為埃爾德里奇號。

第一次的實驗是在1943年的夏天進行,起初實驗很成功,有一次7月22日的實驗進行的時候,驅逐艦在一團綠霧包圍下接近隱形,實驗之後的船員有嚴重作噁的情況出現。

在同年的10月28日,再做了一次實驗,這次是整艘艦艇在一道強烈的藍光之下突然消失不見,而且在同一時間距離600公里遠的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基地(Norfolk)回報該驅逐艦在附近海面上出現有數分鐘之久,接着在又在費城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根據這一事件,有人把它聯想成異維傳輸或著與百慕達三角有間接關係。

據當時的一些知情者所說,看到船員出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一些船員感到噁心和分辨不出方向外,一些船員無故的消失和一些小部分船員鑲嵌在牆上,跟船上的鋼板完全融合,是否還活着還有據考證。後來一些參加過的船員強迫退役。

實驗過後,驅逐艦上的船員身心遭受到嚴重創傷,幾乎所有的官兵都身得重病,有些死亡,有些則是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症,據傳言有人目擊這些船員在酒吧或家中會突然消失與出現。

官方記錄[編輯]

埃爾德里奇號護航驅逐艦於1943年7月25日下水,同年8月27日在紐約海軍基地英語Brooklyn Navy Yard正式服役。結束試航與設備調試後,其一直駐留紐約港口與長島附近水域。9月16日,她啟程前往百慕大,並在2天後順利抵達指定訓練地點,此後,她一直在附近海域訓練和參加演習。10月15日,她跟隨其他訓練船隻返回紐約,並於18日歸港。此後,她一直在港口內維持戰備狀態,直至11月1日護送UGS-23前往卡薩布蘭卡。11月22日,護航船隊抵達目的地,期間僅於2日短暫停留諾福克海軍基地。11月29日,埃爾德里奇號護送GUS-22踏上歸途,並於12月17日順利抵達紐約。此後,她在紐約接受訓練,並曾短暫駐留布洛克灣英語Block Island Sound。12月31日,她跟隨其他四艘戰艦離開紐約,前往諾福克。自埃爾德里奇號服役至1943年底,航行與作戰日誌顯示其從未前往費城。[1][2]

1955年底,卡爾·艾倫首次以安德魯·弗魯賽斯號船員的身份向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提交驅逐艦「隱形」和傳送目擊報告,而這即為費城實驗的早期主要傳聞來源。根據該艦航行日誌,1943年8月16日,她作為UGS-15船隊成員從諾福克啟程前往卡薩布蘭卡,並於9月2日抵達。19日,艦隊返航,並於10月4日途經亨利角英語Cape Henry。10月25日,她又跟隨UGS-22離開諾福克,前往瓦赫蘭,並於11月12日抵達。此後,她一直地中海附近執行任務。1944年1月17日,他跟隨GUS-25返回漢普頓錨地。兩艦無協同作戰記錄,且並未同時停留諾福克。[2]

費城實驗的另一名稱「彩虹計劃」在美國海軍檔案館中沒有與船隻消失相關的記載,而盟軍中代號「彩虹」則指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彩虹計劃」則指擊敗德國、意大利、日本的相關行動。其中,「彩虹五號」(RAINBOW V)於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生效,主要包括美國針對軸心國的系列行動計劃。[3]

第四海軍軍區的調查人員認為,「費城實驗」可能實為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在費城進行的一系列常規研究,包括旨在規避磁性水雷的艦船消磁實驗與小型高頻發電機測試。但後者真正實施時已經進入五十年代,且實驗載具為蒂摩曼號驅逐艦英語USS_Timmerman,期間雖然出現電弧放電,但沒有任何實驗人員受傷或感到不適。[4]

流行文化[編輯]

費城實驗的結果雖然不被承認,但卻常成為各類書籍、影集、電影和電腦遊戲的題材[5]

電影[編輯]

電視劇[編輯]

  • Lost檔案:神秘百慕達英語The Triangle (miniseries)》 - 2005年美國製作4小時的迷你影集,將這實驗與百慕大事件聯繫到了一起[5]。講述了四名專家記者調查百慕大飛機船隻失蹤事件,結果發現這是費城實驗留下的後遺症,一直延續到了今天;而百慕大的現象有可能會蔓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X檔案》(The X-Files) - 影集其中一集《Død Kalm》描述戲中的男女主角FBI特別探員福克斯·穆德英語Fox Mulder黛娜·史卡利英語Dana Scully被告知有一艘美國海軍軍艦造成船員年齡急遽老化的,穆德相信這是跟費城實驗的失敗有關[6]

小說與漫畫[編輯]

  • 天涯傳說》 -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電視劇作者陳十三在其以「殭屍」為背景的小說天涯傳說中,也有提及費城實驗,指戰艦和其船員在時間空間中漂浮,故會突然出現和消失。故事中「天佑科研」老闆況復生重現一次費城實驗,將戰艦從時空中捕獲並真正帶返現世,用來將瑤池聖母困住並流放到時間空間。
  • 轟天高校生》(スプリガン) - 在1989年的日本漫畫,「忘卻王國」篇章之中提到,費城實驗中所用的埃爾德里奇號在移動到英國後再次移動到幽靈島上。島上的超古代文明所遺留下來的金字塔遺跡具有在時間與空間中移動的功能,埃爾德里奇號受其影響才移動到幽靈島上的。
  • 靈異教師神眉》 - 此日本漫畫13卷113話「異次元的出入口之卷」提到1943年美國曾進行此實驗造成軍艦乘員與金屬和木材結合的結果,漫畫中亦用書包與狗結合在一起的例子表示。
  • 終末的女武神》 -特斯拉將費城實驗成功後變為自己的招式且可以瞬間移動,名為特斯拉傳送。

電玩遊戲[編輯]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 電腦戰略遊戲,盟軍第八關片頭動畫影射費城實驗,動畫中一艘巡洋艦在超時空傳送儀原型機作用下完全消失,後又再度出現。這款遊戲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被時空旅行刻意干擾,改變成盟軍蘇聯之間的戰爭。在遊戲中如果將載有人員的運輸車傳送的話,到達目的地時所有人員會消失。
  • 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 - 2007年由育碧發行的遊戲,在一封由艾倫·里金發給沃倫·韋迪克的電子郵件中提到了這項實驗,郵件中里金告訴韋迪克,根據實驗體12號的阿尼穆斯數據,表明軍艦證實在一枚伊甸碎片影響下曾進入未來狀態約18分鐘。他繼續稱已經找到足夠的資料來修復實驗中使用的原始製品,然管理層拒絕對此計劃作進一步研究,並舉出了對悖論問題的擔心。里金在結束此話題時說,對任何有能力操縱時間的物品都必須加以控制,因此那枚伊甸碎片已經被轉移到了一個安全的儲存地點。
  • 碧藍航線》 - 在2017年由bilibili代理的手機遊戲,埃爾德里奇號艦娘擁有一項名為「彩虹計劃」的技能,此技能一旦觸發就可使埃爾德里奇號獲得長達10秒的無敵狀態。並且玩家在和埃爾德里奇號互動時會發現她常常在發電。
  • 神秘博士:冒險遊戲》(Doctor Who: The Adventure Games) - 在第四章Shadows of the vashta nerada中,因為費城實驗意外打破了跨維度的定律而導致入口被打開,該入口並不穩定,因此在Time lord們干預前埃爾德里奇號就再次消失,最後該艦來到了波賽頓8號基地(Poseidon Eight)且入口仍保持開啟,因此vashta nerada和其他外星物種得以入侵引發災難。

歌曲[編輯]

  • 《費城實驗》 - 香港樂隊Kolor第一首無綫電視冠軍歌《費城實驗》以費城實驗作背景,收錄在專輯《變》。

參見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DANFS. DE-173. hazegray.org.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英語). 
  2. ^ 2.0 2.1 Philadelphia Experiment.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8). 
  3. ^ Ross, Steven T. American War Plans, 1941-1945: the Test of Battle. Portland, OR: Frank Cass. 1997: 3-18. ISBN 0-7146-4194-4. 
  4. ^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Information Sheet : Philadelphia Experiment.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英語). 
  5. ^ 5.0 5.1 江晃榮. 費城·實驗—究竟是科學還是科幻?. 臺北: 五南. 2013年10月. ISBN 978-957-11-7361-0. 
  6. ^ 江晃榮. 地球空心論:來自地心文明的訊息. 臺北: 彩竹文化. 2013年1月. ISBN 978-986-197-529-0. 

延伸閱讀[編輯]

  • Farrell, Joseph P. Secrets of the Unified Field: The Philadelphia Experiment, The Nazi Bell, and the Discarded Theory. Adventures Unlimited Press. 2008. ISBN 193188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