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里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賽里斯拉丁文Serica、Seres、Sinica希臘文Σῆρες),意為絲國絲國人,是戰國東漢時期古希臘古羅馬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對與絲綢相關的國家和民族的稱呼,一般認為指當時中國或中國附近地區。拉丁文Sērēs原意是「有關絲的」,一般被認為是中國詞語「繅絲」的音譯。絲國人更可能指買賣絲綢的中間商,譬如在絲綢之路上被希臘人羅馬人遇到的絲商。

古典記錄[編輯]

托勒密亞洲詳圖(十五世紀重繪):左邊是恆河海灣(Gangeticus Sinus)和印度洋(Indicum Pelagus),右邊是大灣(Magnus Sinus),賽里斯(Sericae Pars)在秦尼(Sinae)的北方。

在古希臘,中國最早被稱為「西波爾波利安」,其後是「賽里斯」。古希臘有關中國的最早記載,3500多年前,一個叫亞里斯特亞士的偉大旅行家與詩人隨著龐大的斯基泰人商隊到達阿爾泰山,在阿里馬斯比人或伊塞頓人洋溢著奶香的帳篷裡,他隱隱約約聽出,山那邊,北風之處,是溫暖之地,住著一個幸福,寧靜,智慧的民族,他們是西波爾波利安人,他們的家鄉一直到大海之濱,.......這個西波爾波利安人據考可能是中國人。而這個在西羅多德《歷史》中有好幾處神奇傳說的,死後雕像「周圍有一叢月桂」的旅行家亞里斯特亞士,據考可能是第一個聽說過並傳說過中國的西方人。大海之濱的「幸福寧靜的西波爾波利安人」也成為最早期的西方的中國形象。

關於「絲國」最早的紀錄,是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希臘化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醫生),他說:「那裡的人異常地自命不凡而且生命不朽」。近代蘇格蘭學者亨利·于勒據老普林尼托勒密留下關於絲國的記載概要:

絲國的地域非常廣大,人口眾多,它的東面是海洋,是可以居住的世界的盡頭,它包含了巴克特里亞大夏)相鄰,西靠帕米爾高原它的居民是非常文明化的人,他們謙和,拘束,他們和鄰居和平相處,他們在近距離接觸時會害羞,但卻從不介意出讓他們的特產,這些特產裡生絲是最多的,也有絲織品、毛皮,鐵製品的品質一樣卓越。 —— 《東域紀程錄叢》,亨利·于勒


斯特拉博(約公元20年)[編輯]

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博(出生於土耳其的羅馬行省,後在北非研究歷史文獻)古在《地輿誌》(書成於公元1世紀)的兩篇文章中提及過絲國。他暗示絲國人的「長壽」,說可以「超過二百歲」,他記錄到:

歐奈西克瑞塔斯亞歷山大遠征時期的海軍領航員)...也讚賞了那個歌唱家國度,說他們的居民跟印度人差不多,有不朽的生命,他們甚至可以活到130歲(在其他作者中也有說200歲以上的),他們的脾氣特好,身體健康,不過這個國家的出產極其豐盛!

——《地輿誌》,斯特拉博,XV, 1

在另外一章關於巴克特里亞(大夏)的章節里,他提到馬其頓人擴張東亞非常遠的地方,可能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與中國的接觸,時間是公元前220年,他記錄到:

希臘人巴克特里亞引發了革命,這之後他們變得如此善於擴張他們的領土,亞歷山大只占領了「巴克特里亞」和「印度」,但在德米特里一世的時候,他本人又一路征服到最遠端的海岸邊,被稱為Saraostus和Sigerdis的地方,其中很多國家是主動投降他的。總之,根據阿提米塔的阿波羅多羅斯的話「巴克特里亞只是「雅利安」(一些古波斯人的自稱)的一部分,實際上他們的帝國甚至遠至Seres(中國)和Phryni(弗林尼)。

——《地輿誌》,斯特拉博,引巴克特里亞人阿提米塔的阿波羅多羅斯(波斯安息帝國時期較為嚴謹的歷史學家),XI, XI, I

這部書裡同時介紹了一些斯特拉博的一些中亞地理概念,他是用這些概念來判斷中國的位置:

因此,如果按照阿提米塔的阿波羅多羅斯的話:「巴比倫的赫卡尼亞省距離阿提米塔省是8000里」;從那(巴克特里亞)到波斯灣距離是二個8000里,也許少些,那麼他說的中國應該和埃塞俄比亞古埃及以南所有土地)差不多遠。

——《地輿誌》,斯特拉博,XI, XI, I

梅拉(公元50年)[編輯]

梅拉古羅馬歷史學家)對絲國給出了如下詳細信息:

在亞洲東邊最遠的是印度人,絲國人和塞人,印度人和塞人人占據兩頭,絲國人則在中間。

——《世界概述》,梅拉I, 2

此外,他談到他去絲國的通道,經過一個叫做「裏海」的海(可能是羅布泊),他這樣說:

這條路開始要經過一個巨大的拐彎,然後就開始向東方延伸。之後第一道關口是在一個海角附近,下雪的話就無法通行。過了這裡會碰到野人部落——塞人中的食人族「塞種Sakas」,他們數量眾多,所以這個地區沒有正常人能居住;在看到一座非常高的山Thabis後,再經過一段很長的逐漸抬高的道路,絲國人在另外二族人中間出現了,他們以正直廉潔著稱,也以放縱背後交易聞名,同時將他們的青銅容器放在沙漠某地,以暗示收取些費用。

——《世界概述》,梅拉III, 7

托勒密(公元150年)[編輯]

托勒密是埃及羅馬化時期的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他於埃及亞歷山卓寫作,能看到非常多的文獻,為博學的學院派。

賽里斯(Seres)或秦尼(Sinae)作為國名,是在公元150年托勒密世界地圖中展示,它位於帕米爾高原更遠的區域,托勒密寫到:[1]

"The inhabited part of our earth is bounded on the east by the Unknown Land which lies along the region occupied by the easternmost nations of Asia Major, the Sinae and the nations of Serice"
「大地上,人類可居之地,極東為無名地與大亞細亞最東之秦尼國及賽里斯國為鄰。」

——《地理學指南》,托勒密,約公元150年

托勒密也相當精確地描述秦尼國的地理位置:[2]

"The eastern extremity of the known earth is limited by the meridian drawn through the metropolis of the Sinae, at a distance from Alexandria of 119.5 degrees, reckoned upon the equator, or about eight equinoctial hours...."
「可知世界之極東,至秦尼國之都城而止。其經度距亞歷山卓為一百十九度,時辰相差約八小時。」

——《地理學指南》,托勒密,VII, 5

托勒密還記載:「Sera是Seres的首都」。托勒密將賽里斯國和秦尼國視為兩個國家。[3]

關於大夏波斯[編輯]

把「絲國」記載與歷史的,都是希臘化波斯、羅馬埃及、羅馬帝國的歷史學家們,沒有看到希臘化大夏(巴克特利亞)的希臘人記載,而根據阿波羅多羅斯的殘篇,對在大夏的希臘人有如下描述「那些在巴克特利亞獨立的希臘人,在這個富饒的國度很快的變得相當強盛,主宰的領土不僅包含阿利亞,還遠至印度。」當時,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希臘化國家四分五裂,大夏波斯是相鄰的一組死敵,發生過好幾次戰爭。從地理位置上看,大夏與「絲國」是鄰國,西域絲綢之路出門第一站就是大夏,而波斯與絲國並不相鄰,但波斯與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都是臨海,並有發達的航運傳統。所以從絲綢貿易上,波斯和埃及擅長於海運(即走海上絲綢之路),而大夏位於西域陸地絲綢之路要衝,所以大夏與波斯的競爭關係是很明確的。

關於月氏塞種匈奴[編輯]

在希臘和羅馬的記錄中,沒有月氏匈奴,但是有塞人塞人即是當地的土著野人,沒有具體民族或體質特徵,沒有文字,沒有固定居所,不信猶太教也不信希臘宗教。凡是土著野人,均可冠以塞人,這點於中國記錄的塞種類似。

希臘人在此期間在中亞和波斯灣地區活動頻繁,建立了幾個大希臘化國家,控制了波斯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諸多地區,並與中國發生大量邊貿關係。

月氏在中國文獻中的描述中,他們掌握不僅一種文字,通「吐火羅文」、「梵文」等等,善於傳播佛教或其他宗教,並能建立帝國。

匈奴以騎射見長,軍事制度嚴格。

絲國人,根據希臘羅馬的歷史記錄,他們主要活動的地區是新疆西部。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一冊,29頁
  2. ^ 《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一冊,30頁
  3. ^ Yule, Henry. 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 Volume 1. pp. xxxvii – xxxviii. ISBN 8120619668.

參考資料[編輯]

  • 《中西交通史料彙編》,張星烺著,中華書局出版,ISBN9787101030303
  • Yule, Henry (1866), 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 Vol. I, London: Hakluyt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