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守敬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的郭守敬雕像
出生1231年
邢州邢臺
逝世1316年
職業元朝太史令(1286─1291)
都水監(1291─1294)

郭守敬(1231年—1316年),若思邢臺人,元朝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

生平[編輯]

元太宗三年(1231年),郭守敬生於邢州境內的邢臺[a]

王恂、郭守敬等同一位尼泊爾建築師阿尼哥合作,在元大都興建了一座新天文台,台上就安置着郭守敬所創製的天文儀器。它是當時世界上設備最完善的天文台之一。[來源請求]

郭守敬的團隊在大都及其他26個地點建設的天文觀測台

元至元元年(1264年),科學家郭守敬與唆脫顏前在寧夏視察河渠水道,負責修復寧夏平原附近因長期戰亂而破壞淤塞的渠道。郭守敬提出建滾水壩以減弱水勢,在渠道引水處築堰以提高水位,建渠首進水閘以保證渠道有充足水量,建退水閘以調節流量等技術方案,為水利工程之創新,共修復疏浚興州、靈州、應理州、鳴沙州等四州主幹渠12條、支渠68條,使寧夏平原9萬餘頃土地恢復了灌溉。這次修復的沿河渠道壩閘,設計精細,質量堅固,直到明代中期還在繼續使用[1]

郭守敬曾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通州運河通惠河。1276年修訂新曆法,經4年時間制訂出《授時曆》,通行360多年,其太陽年長度與公曆相同,但比公曆早301年。

他採用了類似現在球面三角算法的「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道赤道坐標換算,在計算太陽月亮行星原形位置時創造運用了「招差法」,也就是三次差內插法。並設計製作了多種天象觀測儀器,包括簡儀高表。組織了大量的天象觀測工作,包括測定恆星位置,測定冬至點、近地點以及黃道和白道交點位置,編制月亮運動表,測定全國27個觀測點的緯度。確定了一個為29.530593,一為365.2425日。正式廢除以前曆法積累的時差,以實際觀測為准。確定以一年的1/24作為一個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此原則一直採用至今。

1279年郭守敬提案「四海測驗」,奉旨後進行,聽從郭守敬的建議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家,除大都外到當時國內另外26個地點,進行幾項重要天文觀測。這一天文觀測的規模之大,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少見的。在其中的6地點特別測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長度和晝、夜的時間長度。這些觀測的結果,都為編制全國適用曆法提供了科學的數據。

今日為了紀念他,邢臺市將一條主要的街道命名為「守敬路」(即現在橋西區的守敬北路和守敬南路),還設立郭守敬紀念館(在達活泉公園內)。

現存於河南嵩山的郭守敬觀星台是研究天文的儀器,系郭守敬所建。觀星台曾於1944年遭侵華日軍炮擊,沒有被完全破壞,後被中國文物部門修復。

紀念[編輯]

邢臺的郭守敬紀念館

小行星2012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

2010年4月17日上午,LAMOST望遠鏡冠名儀式正式舉行。LAMOST望遠鏡被正式冠名 為「郭守敬望遠鏡」[2]

注釋[編輯]

  1. ^ 根據《元史》卷一《太祖本紀》,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冬,金朝邢州節度使武貴歸降大蒙古國(1271年國號改為大元)將領木華黎。1234年金朝滅亡。郭守敬於1231年(元太宗三年)生於邢州境內的邢臺,此時元朝已經統治邢臺11年,所以他是在元朝統治時期出生的,一出生就已經是元朝人。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64》,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171》,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來源[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