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阿勃勒
阿勒勃
阿勒勃的花序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屬: 臘腸樹屬 Cassia
種:
阿勒勃 C. fistula
二名法
Cassia fistula
L., 1753
異名[1]
  • Bactyrilobium fistula Willd.
  • Cassia bonplandiana DC.
  • Cassia excelsa Kunth
  • Cassia fistuloides Collad.
  • Cassia rhombifolia Roxb.
  • Cathartocarpus excelsus G.Don
  • Cathartocarpus fistula Pers.
  • Cathartocarpus fistuloides (Collad.) G.Don
  • Cathartocarpus rhombifolius G.Don

阿勒勃[2](音譯自梵語आरग्वध羅馬化:āragvadha學名Cassia fistula),訛作阿勃勒[3](台灣通稱),又稱波斯皂莢[4]婆羅門皂莢[2]臘腸樹(大陸通稱)、豬腸豆(香港通稱)、南蠻皂莢(日本通稱)、長果子樹牛角樹等,或據英語golden shower譯作黃金雨金急雨,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的植物。原產於南亞南部,從巴基斯坦南部往東直到印度緬甸,往南直到斯里蘭卡。阿勒勃常被誤稱為金鍊花,但金鍊花其實是毒豆,一種原產歐洲的有毒植物。

名稱[編輯]

阿勒勃一名出自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阿勒勃,味苦[註 1],大寒,無毒,主心膈間熱風,心黃,骨蒸,寒熱,殺三蟲。生佛逝國,似皂莢,圓長,味甜好喫[註 2]。一名婆羅門皂莢也。」阿勒勃為梵語āragvadha之音譯。[7]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之為「波斯皂莢」:「波斯皂莢,出波斯國,呼為忽野檐默。拂林呼為阿梨去伐。樹長三四丈,圍四五尺,葉似構緣而短小,經寒不凋。不花而實,其莢長二尺,中有隔。隔內各有一子,大如指頭,赤色,至堅硬,中黑如墨,甜如飴,可啖,亦入藥用。」忽野檐默波斯語خيار چنبر‎(khiyār shanbar)之音譯,阿梨去伐敘利亞語或梵語音譯。[7][8]

宋初日本丹波康賴《醫心方》、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彙精要》都正確地寫作「阿勒勃」,但李時珍《本草綱目》訛作阿勃勒[9]由於《本草綱目》的巨大影響力,此訛名廣為流傳。

形態[編輯]

阿勒勃是一種中型樹,樹身可長至10至20米高,而且生長迅速。阿勒勃是一種落葉樹或半常綠樹,葉長15到60厘米,偶數羽狀複葉,每片樹葉有4到8對小葉片,每片長約7到21厘米、闊約4到9厘米,小葉對生,葉面平滑,全緣。花長在約20到40厘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厘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為不孕性。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厘米,1.5到2.5厘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用途[編輯]

阿勒勃的嫩葉、花、莢肉、種子均可食用和入藥,有輕瀉作用。[5][6][10]阿勒勃含有羥基蒽衍生物,具有潛在的遺傳毒性,長期服用可能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11]短期大量食用也可能會導致噁心、嘔吐、頭暈等中毒症狀。[12]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阿勒勃一般可作景觀樹或行道樹之用,廣泛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花期在5月,初夏滿樹金黃色花,花序隨風搖曳、花瓣隨風而如雨落,所以又名「黃金雨」。為喜溫樹種,以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有凍害地區不能生長。繁殖可用扦插或播種法。

象徵[編輯]

阿勒勃是泰國國花[13],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的花瓣象徵泰國皇室。而2006年在「清邁農業研究中心」(Roy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以黃金雨命名稱為「佛曆2549年世界崇頌叻差弗花苑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549),「叻差弗」(Ratchaphruek)是「Dok Khuen」的別名,而「佛曆2549年」即西元2006年,「崇頌」即泰王普密蓬,是泰王登基60週年慶典之一。

因為其被認為與舊時代教師手中的教鞭相似,也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校樹[14]

阿勒勃亦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邦花」,當地稱為「kanikkonna」,是當地新年(Vishu)典禮用的花卉。

圖片[編輯]

注釋[編輯]

  1. ^ 很可能指的是花與葉。[5][6]
  2. ^ 指的是豆莢。[5]

參考文獻[編輯]

  1. ^ The Plant List: A Working List of All Plant Species. [June 19,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2. ^ 2.0 2.1 陳藏器本草拾遺
  3. ^ 李時珍本草綱目
  4. ^ 段成式酉陽雜俎
  5. ^ 5.0 5.1 5.2 Purging cassia. Advisory Services. 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 Animal Sciences. [2021-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6. ^ 6.0 6.1 DeFilipps, Robert A.; Krupnick, Gary A. The medicinal plants of Myanmar. PhytoKeys. 2018-06-28, 102: 1–341 [2021-01-30]. ISSN 1314-2003. PMC 6033956可免費查閱. PMID 30002597. doi:10.3897/phytokeys.102.243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英語). 
  7. ^ 7.0 7.1 Laufer, Berthold. 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Publications of 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Series. 1919, 15 (3): i, iii–iv, 185–597, 599–630 [2019-09-06]. ISSN 0894-83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8. ^ King, Daniel. The Syriac World. Routledge. 2018-12-12: 834 [2019-09-06]. ISBN 9781317482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英語). 
  9. ^ 李時珍. 卷三十一 果部 夷果類. 本草綱目. 金陵: 胡承龍. 1596 [2022-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10. ^ Cassia fistula L.. Flora & Fauna Web. National Parks Board. [2021-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2). 
  11. ^ Younes, Maged; Aggett, Peter; Aguilar, Fernando; Crebelli, Riccardo; Filipič, Metka; Frutos, Maria Jose; Galtier, Pierre; Gott, David; Gundert‐Remy, Ursula. Safety of hydroxyanthracene derivatives for use in food. EFSA Journal. 2018, 16 (1): e05090 [2021-05-10]. ISSN 1831-4732. PMC 7009633可免費查閱. PMID 32625659. doi:10.2903/j.efsa.2018.50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英語). 
  12. ^ 婦人吃豬腸豆出現噁心、頭暈 北榮收治阿勃勒果實特殊中毒案例 - 生活. 中時新聞網. [2021-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2). 
  13. ^ 【疫情減壓】6月香港賞泰國國花豬腸豆 盛放時港九出現黃金雨. 香港經濟日報. 2020-06-13 [2020-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14.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位校史館. archives.lib.ntnu.edu.tw.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外部連結[編輯]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阿勃勒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