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堡奇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堡奇人
第一版封面(精裝書)
原名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作者菲利普·狄克
類型架空歷史小說
語言英語
故事背景地點舊金山 編輯維基數據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Putnam
出版時間1962年10月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印刷書
頁數239頁
所獲獎項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Tähtivaeltaja Award[*]20th Century's Greatest Hits: 100 English-Language Books of Fiction[*]
規範控制
OCLC145507009
杜威分類法813.54

高堡奇人》(英語: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是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於1962年所寫的架空歷史小說。故事發生於1962年的美國,設定15年前軸心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擊敗同盟國,美國向大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投降。

《高堡奇人》雖不是第一本架空歷史小說,但該小說確立了這種故事形式為一種文學類型。它於1963年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而且使得菲利普·迪克在科幻小說圈中出名。它是菲利普·迪克所著小說中結構最緊密、角色最清晰者之一,而且幾乎沒有使用如科技創新和星際旅行等常見的科幻小說題材。

2015年改編為同名電視劇,於2015年1月15日在亞馬遜影片播出。[1]

情節[編輯]

故事背景[編輯]

《高堡奇人》書中的世界與真實歷史的分歧點,在於1933年美國總統小羅斯褔被刺殺一事。在書中,他的繼任人是副總統約翰·南斯·迦納,其後由約翰·W·布萊克(John W. Bricker)所取代。兩人皆無法使美國從經濟大蕭條中復甦過來,而對即將到來的戰爭仍墨守孤立主義

由於美國經濟不景氣以及實行孤立主義,英國歐洲其餘地區落入德國和意大利手中。蘇聯在1941年蘇德戰爭中崩潰並被德國日本瓜分佔領,多數斯拉夫人被滅絕。戰爭中倖存的斯拉夫人被限制在一個類似保留區的封閉區域中。打敗蘇聯後,意大利在德國的支援下擊敗在北非戰場殘餘的英軍並佔領了埃及、蘇丹、黎凡特及阿拉伯等地,德國亦佔領餘下的同盟國非洲殖民地並分給了已完全親軸心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自己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日本猛攻珍珠港,完全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由於日本軍力擴張,日軍在1940年代初期攻佔了夏威夷澳洲新西蘭及西南太平洋。

雖然美軍於1942年2月暫時奪回夏威夷,使得美國國民普遍相信形勢將被扭轉,社會上出現了短暫的樂觀主義情緒,同時同盟國對軸心國控制區發動空襲,一度阻延了其攻勢,但是好景不長,軸心國的軍力終究較同盟國為雄厚,在挺過了同盟國的反擊之後便大舉反攻。在美國的大部份盟國戰敗後,同盟國敗勢漸現,不久之後日軍重奪夏威夷,美軍已經無力阻止。

歐亞非大定後,軸心國開始入侵美洲,在此以後,美國落入軸心國之手,許多重要城市受到嚴重損毀。

world map
小說中描述的世界

1947年,同盟國向軸心國投降。美國東岸被德國控制,建立納粹美國加州及其餘西部各州由日本管治,建立美利堅太平洋國。美國南部各州以一種假獨立形式存在,這些州分大多是猶如維琪法國般的傀儡政權。洛磯山脈各州及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維持自治,因為德日雙方認為它們不重要,也可作為緩衝區。英國領導人及將領和其他盟軍領袖在戰後被送上法庭接受戰爭罪行審訊(例如對德國城市實施地氈式轟炸)。

希特勒梅毒而癱瘓後,納粹黨黨務部長馬丁·鮑曼成為領導德國的新元首。納粹德國創造了一個殖民帝國,繼續大肆屠殺那些被他們認為是低等種族的人民,屠殺在他們控制區內的猶太人,並在德佔非洲展開大量種族滅絕屠殺。日本與納粹德國不同,他們沒有打算清除佔領區內「不需要的」種族。

納粹德國繼續其火箭計劃,到1962年,他們已有用於洲際旅行的火箭,並發射火箭上月球及火星,進行太空探索。小說也提到,德國已在使用彩色電視

在同一時間,日本在大部分亞洲和太平洋的領土上繼續較溫和但獨裁的管治。像現實中在二次大戰後的美國和蘇聯一樣,日本和德國在戰後互不信任,雙方皆擁有核武及陷入冷戰

在小說中,鮑曼死後,其他納粹黨人如戈培爾海德里希爭奪帝國總理一職。不同的納粹派系有的欲與日本開戰,有的對太陽系殖民更感興趣。

故事情節[編輯]

本作品沒有一個中心情節,而是圍繞幾個有點關聯的故事情節:

  • 貝恩斯(Baynes):表面上是一位瑞典貿易商人,實質是德國反間諜機關阿勃維爾的特務。他旅行到舊金山,與當地日本商業委員會的首領田上信介商談。但是他必須拖延,以完成真正的任務,同時也要避免被捕,直到神袐的谷田部先生(真實身份是 Tedeki 將軍)的到來。
  • 田上信介 (Tagomi):日本駐舊金山的貿易代表,奉命接待貝尼斯。他對當代日本德國社會的核心原則的正當性及自己的佛教信仰出現動搖。
  • 羅伯特·奇爾丹(Robert Childan):舊金山一間商店的東主,售賣日本人感興趣的美國古物和文化工藝品。在迎合佔領者時試圖保持榮譽與尊嚴。雖然經常對他們奉承,卻與自己對戰爭及佔領者的感覺有矛盾(同時憎恨和尊敬他們),奇爾丹最終找到一種文化自豪感。在日本人對「真正」美國文物的興趣提升時,他也調查古物市場中廣泛出現的贗品。
  • 弗蘭克·弗林科(Frank Frink):與朋友艾德·麥卡錫(Ed McCarthy)開始做首飾製作生意。他們在自創門戶前在維德漢姆-馬松(Wyndham-Matson)的公司製作仿造的美國收藏品。他們自己設計製作的首飾作品對於見過的美國人和日本人有異常的影響力。弗林科試圖向當地警方隱藏他的猶太人血統,因為企圖破壞維德漢姆-馬松的生意而被捕,但由於日德的衝突而田上信介指令其被釋放。
  • 朱麗安娜·弗林科(Juliana Frink):弗蘭克的前妻,住在科羅拉多州,與一個自稱是大戰中義大利老兵的卡車司機喬伊(Joe)發展關係。喬伊想去見有「高堡奇人」稱號的豪索爾尼·阿本德森,那人是《沉重的螞蚱》的作者。朱麗安娜和他一起旅行,卻發現喬伊其實是一個德國黨衛隊刺客,奉命去刺殺該作家。朱麗安娜嘗試逃走,被喬伊阻止。朱麗安娜用刮鬍刀片切開喬伊的喉嚨,然後獨自繼續旅程,終於見到阿本德森。

書中書[編輯]

《高堡奇人》中幾個角色讀過一本雖然在納粹地區被禁止但卻仍相當流行的小說,名字是《沉重的螞蚱》(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作者豪索爾尼·阿本德森(Hawthorne Abendsen)。這是一部書中書,描述一個軸心國戰敗的架空歷史,儘管這個歷史和《高堡奇人》中的歷史相比,與現實歷史更為相似。

在阿本德森的小說中,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暗殺中倖存下來,並在做了兩屆總統之後,於1940年放棄競選連任,以示對喬治·華盛頓做兩屆總統先例的尊重。下屆總統雷克斯福德·特格韋爾(真實歷史上為羅斯福的經濟顧問,曾任波多黎各總督,但並未當過總統)命令美國太平洋艦隊駛離港口,使得珍珠港轟炸損失減少,所以美國加入大戰時有更多海軍艦隊武力。

在小說中,英國對勝利做出的貢獻比歷史記載的多,而美國和蘇聯則較少。大戰轉捩點是英國在非洲戰勝德國將軍埃爾溫·隆美爾所率領的德國軍隊,英國前鋒穿過高加索山脈和蘇聯剩餘軍隊會師,並指導蘇軍在史達林格勒獲得勝利。義大利叛變加入同盟國對抗軸心國。英國、蘇聯在戰爭最後攻占柏林

在二戰中,大英帝國藉助美國力量剷除了納粹德國對英倫本土的威脅。戰爭過後,仍然由邱吉爾領導的英國並沒失去它的帝國,而美國與由蔣介石統治的中國建立了廣泛的貿易關係。當美國1950年解決了造成緊張關係的兩大族群的種族爭議時,大英帝國仍維持白人種族主義。英國拒絕放棄任何殖民地,反對馬歇爾計劃並同西歐各國組成邦聯。二戰後英國皇家海軍依靠武力重新控制了東南亞。英國要求繼續駐軍在中國、日本境內進行殖民統治。東亞問題最終導致了民主的美國向集權的英國宣戰,然而在蘇聯的中立默許下,以英國為首的聯軍在大西洋戰役勝利後最終擊敗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殖民帝國霸權。

《高堡奇人》中,一般民眾傳言《沉重的螞蚱》的作者阿本德森住在一個高度戒備的堡壘中,其綽號就叫「高堡奇人」。這正是《高堡奇人》名稱的由來。

相關資訊[編輯]

引用《易經》[編輯]

作者迪克聲稱他寫高堡奇人時,用了古代中國的哲學書《易經》來決定情節發展。他甚至在一次訪問中不高興地抱怨《易經》使得情節太詳細瑣碎了。 [2]

《易經》貫穿整部《高堡奇人》。書中描述,在日本佔領美國之後,《易經》的影響力穿過了大洋洲。許多書中角色,包括日本人和美國人,都用它卜卦來做重要決定。書中的作家阿本德森用《易經》來寫《沉重的螞蚱》。書中朱麗安娜在最後用《易經》卜卦,詢問《易經》為甚麼作家要寫《沉重的螞蚱》、人們能夠從中領悟什麼,得到的卦象是中孚,此卦象有「誠信」的意思,暗示《沉重的螞蚱》中軸心國戰敗的情節是真確的,而《高堡奇人》中的世界是虛幻的

話題討論[編輯]

《高堡奇人》最突出的話題,就是真實的現實進入虛假的現實穿透深度的問題。這可以從小說中幾個方面看到:

  • 羅伯特·奇爾丹發現他的許多古物都是假的,然而假冒的收藏品可以滿足製造者、商家、收藏者的需要,甚至比原物更合用。
  • 書中一些角色是間諜,或者是使用假名。
  • 雖然沒有描述現實歷史,小說裡的小說《沉重的螞蚱》描寫的歷史,比《高堡奇人》作品本身更接近於真實歷史。
  • 弗林科和麥卡錫做的首飾,更像是現實1960年代美國通俗作品,而不像日本或德國的工藝品。這情節和更深處的真實集合間的連結本身通過影響這些片斷影響了許多角色。
  • 《沉重的螞蚱》,實質上就是《高堡奇人》互相對應的錯亂歷史。對於存在小說世界的人,《沉重的螞蚱》的世界就是一部小說。這暗示穿透兩個虛假現實,意味著甚至連兩個真實現實或一真一假的現實的觀念意見都是不真實的,但這又加倍真實。
  • 書名《高堡奇人》源於《沉重的螞蚱》的作者阿本德森居住的地方,但實際上阿本德森住在正常標準的房子。
  • 故事的結尾,暗示有幾個角色透過《易經》的交談,發現他們的世界是虛構的。
  • 田上信介這個角色,似乎短暫變成真實世界所熟悉知道的。在對包含「悟」(一種隱晦的事實的外表)的小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發現自己在那個讀者生活和熟知的真實世界。

透過這些話題,迪克暗示這個問題,誰或者什麼是造成這種現實裡層穿透的原因?為什麼這原因要將我們所熟知的現實變成欺騙?這些話題在迪克後來幾部小說中提出。

高堡奇人也有關於正義與不正義(通過弗林科對納粹迫害的感覺),性別與權力(通過朱麗安娜和喬伊的關係),差恥心與身分(通過奇爾丹對美國文化的新的自信心與從前有限的對美國文物的懷舊和著迷的對比),和文化上法西斯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影響(通過小說,尤其是在處理納粹統治世界後,尾隨而來生存價值的缺乏,和種族優越主義和種族歧視,在日本人、美國人和德國人這幾個角色中都能看到)等話題。

納粹德國贏得第二世界大戰這個構想,在其他作品如《Fatherland》《星艦前傳》的兩集《Storm Front I》和《Storm Front II》中,和《星際爭霸戰》的《The City on the Edge of Forever》一小節中,也有探究討論。

軼事[編輯]

  • 在錯亂世界的舊金山,一種可以改變心情的大麻香煙叫「天籟」(Heavenly Music)。而歌手Brian EnoRobert Fripp即以此來命名專輯《No Pussyfooting》中的歌曲:《The Heavenly Music Corporation》。

續集[編輯]

迪克在1967年訪問中表示:「計畫要寫《高堡奇人》的續集。所以在《高堡奇人》沒有真正的結局。我想要把它當作是開放式結局,將會繼續到日後的續集。」[3]他明白指出自己他將數次開始來寫續集,但是從沒有持續很長,因為他太心煩於原先對《高堡奇人》的探究,而且沒有辦法堅持回頭再讀一次納粹。

他也暗示那被提議的續集要找其他作者一起合作:「有人必須來到而且幫助我製作《高堡奇人》的續集。有人要有能忍受從一堆線去找出它們的源頭的體力;例如,假如你要開始寫關於萊因哈德·特里斯坦·尤根·海德里希的故事,你必須要進入他的思維。你可以想像進入海德里希的思維嗎?」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IMDB. [2015-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2. ^ Cover, Arthur Byron. Interview with Philip K. Dick. Vertex. February 1974, 1 (6)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3. ^ Hour 25: A Talk With Philip K. Dick.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