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井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井塘
 中華民國第9任行政院副院長
任期
1963年12月16日—1966年6月1日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
前任王雲五
繼任黃少谷
個人資料
出生1896年
 大清江蘇興化小海鎮
逝世1985年9月2日(1985歲—09—02)(88—89歲)
 中華民國臺灣台北市
死因腦溢血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余井塘(1896年—1985年9月2日)原名,字景棠,後改字井塘以字行江蘇省興化縣小海鎮(今屬大豐市)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

生平[編輯]

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余井塘生於小海鎮。早年獲茂記鹽垣主袁兼伯喜愛,將女兒嫁給余井塘,並送余井塘入中學讀書。民國9年(1920年),經過叔岳父袁履中資助,余井塘考入上海復旦大學[1]在上海,余井塘創辦《平民周刊》,組織「平民學社」,提倡平民主義與合作運動,曾經主持上海合作社聯合會[2]

後來,余井塘留學美國西北大學學習經濟學。[1]在美國,余井塘主編《少年中國晨報》。[2]余井塘支持孫中山民生主義,但又相信合作主義。民國12年(1923年),余井塘加入中國國民黨。民國13年(1924年),余井塘轉學赴蘇聯,與陳立夫為同屆學生,民國14年(1925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歸國後,余井塘參加了針對孫傳芳等軍閥的鬥爭,險些遭到孫傳芳殺害。[1]

民國16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經蔣仙舟推薦,余井塘在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擔任秘書,兼任中央黨務學校教授,主講合作經濟。[1]後來,余井塘成為CC系的骨幹。[2]民國18年(1929年),兼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不久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1]他還曾任中國合作學社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委員。[2]

民國23年(1934年)10月,余井塘出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任內推行地方自治及保甲制,提倡禁止銷售及吸食鴉片,發動40萬民工參與導淮工程。[1]

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27年(1938年),余井塘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任內認為「除倭寇外,沒有敵人」,主張團結容共抗戰。1939年2月,在重慶擔任中央政治學校畢業生指導部主任,創辦《服務月刊》。1939年8月,余井塘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協助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辦教育。民國33年(1944年)6月,復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民國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余井塘為扭轉各省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的局面,聯合賴璉黃宇人等人舉行「革新運動」座談會。民國37年(1948年),余井塘獲蔣介石召見,蔣介石要余井塘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被余井塘謝絕。余井塘避居杭州農村。後來,余井塘赴台灣[1]

1950年3月,余井塘在台灣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同年,出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1952年起,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54年遞補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任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常務委員及歷次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1963年,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行政院經濟動員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66年,改聘為總統府資政。1983年4月,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1][2]

1985年9月2日,余井塘在台北逝世,享年89歲。[1]

軼事[編輯]

  • 為紀念其人,國立政治大學校本部設有「井塘樓」建築,現為該校教育系、教育學院所使用。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余井塘. 中國大豐. 2011-11-07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2.0 2.1 2.2 2.3 2.4 2.5 余井塘. 華夏經緯網. [2013-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5).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周昆田
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第十二任
1950年3月10日-1951年2月22日
繼任:
田炯錦
前任:
谷正綱
內政部部長
第六任
1950年3月16日-1952年4月25日
繼任:
黃季陸
前任:
王雲五
行政院副院長
第九任
1963年12月16日-1966年6月1日
繼任:
黃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