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雙鋸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氏雙鋸魚
克氏雙鋸魚與海葵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型目 incertae sedis
科: 雀鯛科 Pomacentridae
屬: 雙鋸魚屬 Amphiprion
種:
克氏雙鋸魚 A. clarkii
二名法
Amphiprion clarkii
Bennett, 1830
異名
  • Amphiprion papuensis
    Macleay, 1883
  • Sparus milii
    Bory de Saint-Vincent, 1831
  • Amphiprion melanostolus
    Richardson, 1842
  • Amphiprion xanthurus
    Cuvier, 1830
  • Amphiprion boholensis
    Cartier, 1874
  • Amphiprion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 Anthias clarkii
    Bennett, 1830
  • Amphiprion snyderi
    Ishikawa, 1904

克氏雙鋸魚學名Amphiprion clarkii),又稱克氏海葵魚三帶雙鋸齒蓋魚(但視覺上常稱雙帶小丑)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的其中一。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斯里蘭卡

分佈[編輯]

本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波斯灣塞舌爾群島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南部、中國沿海、台灣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帕勞馬里亞納群島瑙魯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瑙魯等海域。

深度[編輯]

水深1~55[公尺]。

特徵[編輯]

本魚體側有3條白斑,但只有兩條比較明顯,顏色有4種以上的變化;其一全身體色深黑或黑紅色;其二頭胸黑色,尾腹紅色,中間黑紅相間;其三全身紅色;其四全身橙紅或橙黃。背鰭硬棘10~11枚;軟條14~17枚;臀鰭硬棘2枚;軟條12~15枚。體長可達15公分。

生態[編輯]

本魚主要生活在珊瑚礁岩岸。與大型海葵共生,一夫一妻之間產會護卵,具有攻擊性。以藻類浮游生物維生。

經濟利用[編輯]

多為觀賞魚,不共食用。可在人工環境下繁殖,俗稱雙帶小丑。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