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凍瘡

凍瘡是身體表面受到低溫傷害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

一般由於天氣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損害,為冬天的常見疾病,不具傳染性。

通常出現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尖、邊、耳垂和面頰部等部位。表現為局限淤血性紫紅色水腫性斑塊,按壓之色褪,去壓後緩慢恢復紅色。皮膚出現局限性瘙癢水腫紅斑,嚴重可能出現水泡糜爛潰瘍。凍瘡一旦出現,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

中醫上認為多因身體虛弱,外感寒邪,則經絡受阻、氣血凝滯而成[來源請求]。初起皮膚呈蒼白漫腫、麻木冷感,解凍復溫後呈青紫色,斑塊、水泡、腫脹等,並伴有灼痛、瘙癢。重度凍瘡癒合後將有瘢痕形成。

輕者宜散寒通絡,重者應溫經散寒,調補氣血。用生薑或紅靈酒頻擦,注意保暖;重者用藥膏塗敷[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