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的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告密的心
哈利·克拉克於1919年的插畫
原名The Tell-Tale Heart
作者愛倫·坡
類型短篇恐怖小說
語言英文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843年1月
出版地點 美國

告密的心》(英語:The Tell-Tale Heart),又譯《泄密的心》,是一部由愛倫·坡於1843年所著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名堅持自己精神正常的無名的敘述者因為一位老人的「鷹眼」而謀殺了他。謀殺者有過仔細的計劃,並且謀殺者通過把屍體肢解來把它藏在了地板下。最終,敘述者自己在幻覺中揭露了罪行,他的幻覺是那位老人的心臟仍然在地板下跳動。

如果老人和謀殺者有關係的話,我們不清楚是什麼關係。根據暗示,這位老人是一位父親般的人物,不然這名敘述者就是作為僕人而為這位老人工作,也許,他的鷹眼象徵了某種秘密,或者權力。如此的模稜兩可,以及兩位主角的細節的缺乏,對這個帶給謀殺者的特殊的情節的細節造成了完全的對比。

這個故事首次被刊登於1843年1月出版的詹姆斯·拉塞爾·洛威爾的《先鋒》,並為愛倫坡帶來$10收入[1]。《泄密的心》被普遍認為是一篇經典的哥特小說作品,也是愛倫·坡的最有名的短篇故事之一。

故事簡介[編輯]

《泄密的心》是一則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其敘述者姓名不詳,他堅持自己神經過敏,但是他認為他神經過敏是因為一種疾病。與他住在一起的那位老人有一隻蒙着層薄膜的淺藍色的「一般的」眼睛,這讓敘述者非常苦惱,以致於他策劃了對老人的這場謀殺,然而敘述者聲稱,他喜愛這位老人,他僅僅是恨那隻眼睛而已。敘述者堅持說他在實施謀殺時的嚴格認真表明了他不可能發瘋。連續七個夜晚,敘述者打開了老人的房門,這個過程花了他整整一小時。不過,老人的鷹眼總是閉着,使得他不可能「下手」。

在第八個夜晚,老人醒了過來並坐在他自己的床上,而敘述者仍然執行了他每夜的慣例。敘述者沒有退縮,在過了一段時間後,他決定點燃他的燈籠。一道單獨的光線射了出來並準確地射到了老人的眼睛上,顯示了它睜得很大。恐怖地聽着老人的異乎尋常而快得危險的心跳,敘述者決定出手,他大叫一聲,跳了進去,用老人自己的床死了他。敘述者剁碎了屍體並把這些碎塊藏在了地板下,他確信他藏好了所有的犯罪痕跡。即使這樣,老人在夜間的尖叫還是導致了鄰居報了。敘述者邀請三名警官四處查看。他宣傳被聽見的那些尖叫聲是他自己在惡夢中發出的,而那位老人去了鄉下。敘述者自信他們不會找到任何謀殺的跡象,他為他們拿來了椅子,而他們便坐在了老人的房間裏,也就是在屍體被藏匿的場所,然而,他們還是什麼也沒察覺到,而敘述者本人的行為愉快而輕鬆。

不過,敘述者開始聽到微弱的聲響。隨着聲響越來越大,敘述者推斷出這是來自地板下的老人的心跳聲。這個聲音不斷地增強,然而那些警官似乎都沒注意到它。敘述者震驚於這個不斷的心跳,並覺得警官們不僅察覺到了這個聲音,而且他們也懷疑起了他,於是他承認殺害了老人並拔開了地板,向他們顯示了屍體。

解析[編輯]

《泄密的心》使用了一位不可信任的敘述者。他敘述了他對老人的謀殺,並想用他實施犯罪的秘密方法的精密性來證明自己頭腦的健全,結果這反而顯示了他是心智不正常的人。

《泄密的心》的敘述者是男性。這個故事是自中間開始的,始於事件的中途。在開頭部分是一段正在進行的談話,談話人和聽話人是敘述者和警官。據推測,敘述者也許正在向一名孕婦交代罪行。這激起了敘述者對詳細地講述故事的需求。之後,在敘述者敘述過去的事件時,他講到了令他恐懼的對象,或者更明確地說,是令她恐懼的記憶。故事的第一個單詞,「對!」,不承認罪行。這段引文也立刻抓住了讀者的注意了並將其帶入了故事中。從這裏起,每一個單詞都推動了故事的進行,這可能使得《泄密的心》成為了愛倫·坡對完美的短篇故事的理論的最佳範例。

這個故事的推動不是通過敘述者堅持自己無罪,而是通過他堅持自己頭腦健全。不過,他這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他本企圖證明自己頭腦健全,結果他完全承認了他有謀殺罪。他對自己精神錯亂的否認是基於他的系統的行為及其精密性──對無理性的行為的理性的說明。不過,這樣的理性被他的動機的缺乏破壞了(「可沒什麼目的。可沒什麼怨恨。」)。儘管這樣,他還是說到了謀殺的想法,「白天黑夜就念念不忘」。不過,故事最後的情景是,敘述者感到了內疚。如同哥德式傳說中的眾多角色一樣,他過敏的神經支配了他本性。儘管敘述者為自我辯護盡了最大努力,但是他的「神經過敏」幫他聽見了地板下的心跳,這在事實上成為了他真地瘋了的證據。在19世紀40年代,那些生活在愛倫·坡的時代的讀者們特別感興趣於精神障礙辯護

敘述者宣稱是因為疾病才導致了他的過敏症。一個類似的主題也在《厄舍古屋的倒塌》(1839)中被運用在了羅德里克·厄捨身上,此外還有《莫諾斯與尤拉的對話》(1841)。不過,我們仍然不清楚,這名敘述者是真地神經過敏,還是僅僅是他想像到了心跳。如果他的情況被認為是真實的,那麼他在故事最後聽到的可能不是老人的心臟,而是報死蟲。敘述者首次承認他聽見報死蟲的聲音是在他在老人睡覺時驚嚇了老人後,從牆後聽見的。根據迷信,報死蟲的聲音是即將發生的死亡的信號。有一種報死蟲會用它們的頭部敲擊物體表面,據推測,這可能是交配過程的一部分,而另一些報死蟲則會在交配時發出滴答聲。亨利·戴維·梭羅在1838年提出,報死蟲的聲音相似於心跳聲。總之,如果那些心跳聲真地是敘述者想像到的產物,那麼就是這不受抑制的想像導致了他自己的毀滅。

老人與敘述者之間的關係是不明確的,同樣不明確的還有他們的姓名,他們的職業,以及他們住在哪裏。事實上,這樣的不明確被添加進了故事中後,就與嚴格在意情節中的細節形成了具有諷刺意味的對比。敘述者也許是老人的一個僕人,或者更通常地被認為是他的兒子。在這樣的情況下,老人的「鷹眼」象徵了家長般的監督,以及可能是父親般的對與錯的原則。他因為這隻眼而行兇,那麼,這就是因為善惡觀而謀殺。這隻眼也許還象徵了秘密之物,這又涉及到了對老人或敘述者的細節的不明確的缺乏。只有當這隻眼睛終於在這最後的夜晚被發現睜開了並刺破了秘密之物的面紗的時候,謀殺才會被實施。無論如何,他們的關係並非是主要的;故事的重點是如何故意實施完美的犯罪。

從前的美國詩人獎得主理查德·威爾伯提出,這則故事是對愛倫·坡的詩《致科學》的一個有寓意的表述。那首詩展現了在幻想和科學之間的掙扎。在《泄密的心》中,老人象徵了科學而理性的思想,而敘述者則是幻想者。

發表經歷[編輯]

《泄密的心》首次被刊登在1843年1月出版的《先鋒》上。這本雜誌的總部設在波士頓,編輯是詹姆斯·拉塞爾·洛威爾。愛倫·坡可能只被支付了10美元。它的初版還包括了一篇題詞。這篇題詞引用了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詩歌《人生禮頌》。這個故事在1845年8月23日被重載於《百老匯日報》時被稍微修改了一下。這個版本刪掉了朗費羅的詩,因為愛倫·坡認為它是抄襲來的。《泄密的心》在愛倫·坡的有生之年中被轉載了數次。

改編作品[編輯]

《泄密的心》的被認可的最早的改編作品是1928年的一部同名電影,導演為里昂·山姆羅伊,主演為奧托·馬迭森和達瓦斯。該片忠於原作,然而之後的電視和電影改編作品往往把這個短片故事擴充為了全長的正片。

美國聯合製片公司於1953年製作了一部動畫短片,敘述者為詹姆斯·梅森。這部電影被包括在了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部的保存影片列表中。

《泄密的心》的1960年的改編電影在故事中添加了一個三角戀。

電影《愛倫·坡腦中的惡夢》(2006)改編了《泄密的心》以及《一桶白葡萄酒》、《過早埋葬》和《烏鴉》。

《廣播故事》系列節目為全國公共廣播網製作了廣播劇《泄密的心》。故事由溫妮費德·菲利普斯演繹,而音樂也是她寫的。

加拿大廣播節目《黃昏》在1980年8月1日上演了一部改編作品。

雷德利·斯科特托尼·斯科特於2009年製作的驚悚片,《泄密》,被宣稱是以愛倫·坡的《泄密的心》為基礎。該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心臟移植之後被他的捐贈者的記憶煩擾。

在1972年的電影《與埃德加·愛倫·坡的一夜》中,四個愛倫·坡的短篇故事被溫森特·普萊斯在一群在現場的聽眾面前敘述,其中包括了《泄密的心》。

波士頓歌劇院和新英格蘭音樂院校於1982年製作了一出名為《泄密的心》的獨幕歌劇,表演者為布魯斯·阿道夫,之後紐約當代歌劇團也再次製作了一出。該作品由凱撒經典出版社發行。

另一個改編作品是由史蒂文·伯克夫在1991年製成的,並被播放在了英國的電視台。這部改編作品最初被播放於英國電視台,是倍受歡迎的《無牆》系列的一部分。這個版本之後被播放於美國的有線電視頻道精彩電視台,是德士古的《表演藝術》系列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編輯]

  1. ^ Silverman, Kenneth. Edgar A. Poe: Mournful and Never-ending Remembrance.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1. ISBN 0060923318, p.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