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喉結
喉頭部位的軟骨示意
成年男性頸部可見凸起的喉結
基本資訊
發育自第4及第6的咽弓英語pharyngeal arch
系統肌肉骨骼系統
標識字符
拉丁文Prominentia laryngea
希臘文θυρεοειδής χόνδρος
TA98A06.2.02.003
TA2968
FMAFMA:55304
解剖學術語

喉結(英文:adam's apple,意為亞當的蘋果;或 laryngeal prominence,意為喉突出部),指咽喉部位的軟骨突起。[1]

解剖結構[編輯]

人的喉嚨由11塊軟骨作支架組成,其中最主要、體積最大的一塊為甲狀軟骨,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喉結」,它組成喉的前、外側壁,由兩個四邊形軟骨板構成。軟骨板的前緣約以直角(女性呈鈍角)相連形成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上緣兩板間存在凹陷,稱為上切跡。軟骨板的後緣游離,向上、下方各形成一突起,分別稱作上角和下角。其中上角較長,借韌帶與舌骨大角相連;下角較短粗,尖端內側面與環狀軟骨構成關節。

發育[編輯]

胎兒在2個月時,喉軟骨便開始發育,直到出生後5~6年,每年仍在增長,此後到青春期這一時期內,生長便基本停止;因此青春期前男女都無喉結,進入青春期以後,男性由於雄激素分泌增多,才開始出現喉結,女性也存在喉結。[2][需要較佳來源]

與性別的關聯[編輯]

男性與女性均存在喉結,但是男性喉結的突起情況一般比女性的更為明顯,並且男性在青春期比女性更早發育喉結。

男性[編輯]

喉結突出是男性的第二性徵之一,不過部分正常發育的男性也存在喉結不明顯的情況,因此一些醫學書刊已經不再把喉結是否突出作為評判男性第二性徵發育正常與否的標準。[3]

男性喉結的發育也與男性青春期的變聲密切相關,在喉結發育的同時,喉的前後徑也增加了將近一倍,加之聲帶變寬、變厚造成喉結的繩密度增加,嗓音即變得更加低沉。[4]


女性[編輯]

女性的喉結一般很不明顯,肉眼基本無法觀察到[5]。不過部分女性也存在着喉結突起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人體內的雄激素較多或過於消瘦;當然也不排除父母均為喉結突出明顯,並且遺傳給女兒的可能性[6]

註釋[編輯]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版本的《格雷氏解剖學》之內容,而其中有些資訊可能已經過時。

  1. ^ April, Ernest. "Clinical Anatomy"[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rd ed.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01 Jan 1997. ISBN 9780683061994
  2. ^ 曉風. 喉结和变声 青春期变奏曲. 博物. 2019, (3) [2021-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3. ^ 王永良. 喉结不明显就不是男子汉吗?. 解放軍健康. 2006, (3): 17 [202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 
  4. ^ P. J. Bentley (1980), "Endocrine Pharmacology: Physiological Basis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CUP Archive, page 240
  5. ^ Laringe. sisbib.unmsm.edu.pe. [2019-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6. ^ 劉婕. 为什么有的女性会长喉结?. 科普中國. 2018-08-16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參考文獻[編輯]

  • Richard L. Drake; A. Wayne Vogl; Adam W. M. Mitchell. Gray's Basic Anatomy. Elsevier; 2 edition (March 7, 2017). 2017: 640. ISBN 978-0323474047. 
  • Anne M Gilroy; Brian R MacPherson; , Michael Schuenke; Erik Schulte; Udo Schumacher. Atlas of Anatomy. Thieme; 3 edition (April 8, 2016). 2016: 760. ISBN 978-1626232525. 
  • Dalley, Arthur F.; Moore, Keith L. 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999. ISBN 0-7817-5936-6. 
  • April, Ernest. "Clinical Anatomy"[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rd ed.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01 Jan 1997. ISBN 9780683061994
  • Salem MR, Sellick BA, Elam J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cricoid pressure in anesthesia and resuscitation. Anesth Analg 1974;53(2):230-232.
  • Escott MEA, Owen H, Strahan AD, Plummer JL. Cricoid pressure training: how useful are descriptions of force?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3;31:388-391

參見[編輯]

外部連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