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
李姓
出生武德六年 (623年)
唐朝
逝世永隆元年十月初五日
680年11月1日(680歲—11—01)(57歲)
邏些城
親屬
父親不詳,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註 1]
松贊干布
其他親屬高祖父: 太祖景皇帝李虎
曾祖父: 畢王李璋
祖父: 東平王李韶
叔父: 廣寧郡王李道興

文成公主藏文མུན་ཅང་ཀོང་ཅོ་འུན་ཤིང་ཀོང་ཇོ་[註 2];623年—680年11月1日),在吐蕃被稱為漢女氏藏語རྒྱ་མོ་བཟའ་威利轉寫rGya Mo bZa',或音譯為「甲木薩」、「甲木薩漢公主[註 3]),唐朝和親公主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贊蒙。本是唐室遠支宗室女,於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親吐蕃。江夏王李道宗奉敕送文成公主入藏。有些西藏歷史學家認為文成公主和松贊乾布的另一位妻子尺尊公主都是度母菩薩的化身[3]

歷史記載[編輯]

背景[編輯]

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遺產——拉薩的大昭寺——為供奉佛像而建立,每位新娘都帶着嫁妝來。

唐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得知突厥吐谷渾都迎娶了唐朝公主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認為吐蕃無足輕重,便拒絕了這一要求。[4]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吐谷渾王從中作梗,致使唐朝拒絕這個婚約。638年,松贊干布遂以此為藉口,出兵大破吐谷渾、党項白蘭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派使者前往長安威脅唐太宗,聲稱若唐朝不答應和親,吐蕃便要大舉入侵唐朝。唐朝的松州都督韓威率軍迎戰,被吐蕃擊敗。[5]闊州(位於今松潘縣北黃勝關北)刺史叢臥施諾州(位於松潘縣北)刺史把利步利以闊、諾二州歸附吐蕃,周圍的羌族部落也紛紛倒戈投向吐蕃,並引誘吐蕃入侵唐朝,唐朝西部邊境為之震動。吐蕃的強盛引起唐太宗的重視,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左領軍將軍劉簡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唐軍出擊。西藏方面的文獻一致表示此戰吐蕃獲勝。如班欽·索南扎巴的《新紅史》就強調唐太宗原本並不願意嫁公主,是在武力威脅之下才同意和親。[6]唐朝方面記載牛進達率領唐軍先鋒部隊,趁夜間不備,擊敗吐蕃軍。吐蕃死傷千餘人,松贊干布率大軍後撤以避其兵鋒。吐蕃的數位大臣請求返回,松贊干布不聽。八名大臣通過自殺的方式來勸諫,使得松贊干布最終決定撤軍,[7]並退出佔領的吐谷渾、党項、白蘭羌地區,[5]此時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尚未到達。唐朝的強盛令松贊干布大為震驚,松贊干布遣祿東贊前往長安,「獻金五千兩,自余寶玩數百事」以謝罪,並多次催促和親。[8]貞觀年間,由於唐朝過於強大,吐蕃還完全不足與之抗衡。[7]

和親[編輯]

傳說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建。貞觀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松贊干布從邏些(今西藏拉薩)趕到柏海(柏海在烏海西南,烏海在青海西南2000多里)迎接。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此後,吐蕃與唐朝成為盟友,松贊干布曾遣貴族子弟赴長安學習詩書,後又出兵天竺救出唐使,不過這一盟友關係在松贊干布死後不久便宣告破裂。文成公主在拉薩城北建立小昭寺,以供奉其帶至吐蕃的佛像。

根據敦煌出土文獻《吐蕃大事記年》記載,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結婚後不久,松贊干布便親自征討象雄,花費了三年時間將象雄兼併。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僅生活了數年,兩人之間並未生育子女,之後文成公主在吐蕃寡居了三十年。她得到了吐蕃人的尊重。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在邏些城病逝。根據《于闐教法史》683年,吐蕃進行公開祭祀並下葬,[9][10]唐朝遣使臣赴吐蕃祭奠。

根據《舊唐書·吐蕃傳》的說法,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面」(以紅顏料塗面),松贊干布下令廢除這項習俗。但事實上這一習俗仍長期風行於吐蕃,青海都蘭出土的吐蕃墓木板畫上存在赭面的吐蕃人,便是此習俗仍舊存在的證明。後來赭面的習俗甚至傳入唐朝,白居易有詩作「元和妝梳君記取,髻椎面赭非華風」說明吐蕃的赭面之風傳入唐朝。

文成公主雖無子,但後世的吐蕃贊普在與唐朝來往時,仍攀親自稱公主的後代,對唐朝皇帝遂成「甥舅關係」。例如赤德祖贊唐玄宗的國書就稱:「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西藏鎮魔圖[編輯]

根據藏傳佛教文獻的說法,文成公主精通占卜之術,認為吐蕃地形如羅剎女仰臥之形,有不少厲鬼、精靈和非人。為了壓制魔鬼,松贊干布先後興建了邊壓寺、再壓寺、四壓肢寺、九對治寺,以及昌珠寺等佛教寺院,以壓制魔鬼。朗達瑪滅佛期間,文成公主曾被反佛派的大相韋·甲多熱污衊為羅剎女。

傳說[編輯]

藏傳佛教徒對松贊干布及其二妃十分尊崇。根據藏傳佛教的傳說,觀世音菩薩體內射出四種光芒,松贊干布是其胸口光芒投胎於卓薩妥噶王妃(一譯「赤薩兌嘎」)而應運出生的。此後,觀世音菩薩左眼之光化身為泥婆羅赤尊公主,右眼之光化身為唐朝的文成公主,口中之光芒化為法身要義六名。[11]另一種說法是,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吐蕃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吐蕃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白度母變身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綠度母的化身。藏傳佛教文獻多聲稱松贊干布迎娶二妃的目的是為了弘揚佛教。在舉行坐床儀式的時候,被認定為祖古轉世靈童都要向如來佛祖、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蓮花生大師、白朗木女神以及宗喀巴大師等藏傳佛教重要人物的塑像進獻哈達,以表示尊敬。

大昭寺原本供有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尼婆羅公主的泥胎塑像。文革中被毀,今日復元重修。

相關作品[編輯]

1962年 話劇 《文成公主》,由田漢編劇。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文成公主的父母究竟是誰,史料皆無記載。《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唐太宗「令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持節送文成公主於吐蕃……贊普大喜,見道宗,盡子婿禮。」學者王堯認為,依情理度之,文成公主生父可能是李道宗[1]
  2. ^ 敦煌出土的《大事紀年》作「མུན་ཅང་ཀོང་ཅོ་」;《賢者喜宴》作「འུ་ཤིང་ཀོང་ཇོ་」「མུ་ཤེང་ཀོང་ཇོ་」。
  3. ^ 「甲」(藏語རྒྱ་威利轉寫rgya)是藏族人對漢族的稱呼,「木」(藏語མོ威利轉寫mo)在藏語中是「女子」的意思,「薩」(藏語བཟའ威利轉寫bza')是「妻室」的意思[2]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吐蕃金石錄》,王堯 編著,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44~45頁
  2. ^ 西藏王統記》,索南堅贊 著,劉立千 譯註。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參見第24頁正文以及第170頁的腳註199
  3. ^ Powers (2004),第36頁.
  4. ^ Powers, John. History as Propaganda: Tibetan Exiles versu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7426-7
  5. ^ 5.0 5.1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新唐書·吐蕃上》
  6. ^ John Powers. History As Propaganda: Tibetan Exiles Versu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10-14: 168–169. ISBN 978-0-19-517426-7. (英文)
  7. ^ 7.0 7.1 石碩. 《青藏高原的历史与文明》.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7年: 213頁. ISBN 978-7-80057-765-9. 
  8. ^ 資治通鑑》·唐紀十一·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
  9. ^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增訂本》王堯、陳踐譯註。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參見145頁至154頁正文與註釋
  10. ^ 《大事紀年》:「及至羊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是為一年。」(ལུགི་ལོ་ལ་བབ་སྟེ། …… དགུན་བཙན་མོ་མུན་ཅང་ཀོང་ཅོའི་མདད་བཏང་བར་ལོ་གཆིག།
  11. ^ 《賢者喜宴》摘譯二,第2頁(總第26頁。原載於學報1981年第一期)

來源[編輯]

  • 王堯、陳踐 譯註:《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增訂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