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翱(774年—836年),字習之,又稱李襄陽汴州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僕射房,唐朝官員、散文家與哲學家。

生平[編輯]

大曆七年(772年)生。[1]李翱是北魏司空、清淵文穆公李沖十世孫,北魏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青州刺史、濮陽孝懿公李延寔九世孫,中書侍郎左光祿大夫、清淵獻侯李彬八世孫,清淵縣侯李桃杖七世孫。李翱為唐代貞元十四年(798年)進士。元和初,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元和十五年(820年),授考功員外郎並兼任史職。後貶為朗州廬州刺史。

唐文宗即位,入朝為諫議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誥,太和七年(833年)自桂管都防禦使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累官山南東道節度使,卒於襄陽[2]

曾有道人看了李翱的兒子們,覺得都不成器,看了李翱的女兒們後,說李翱的三個外孫能做宰相。盧求鄭亞杜審權都是李翱的女婿,他們各自的兒子盧攜鄭畋杜讓能後來也果然都做到了宰相。[3]

作品和思想[編輯]

曾從韓愈學古文,皇甫湜是他的同學,李翱代表着韓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則代表着韓文奇崛的一面。

韓愈去世後,李翱寫祭文悼念他。文中說:「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又親自為韓愈作《韓吏部行狀》,這是韓愈生前囑咐的。墓誌銘則規定由皇甫湜撰寫。

在思想上李翱大抵同於韓愈,同樣興儒反佛[4],認為佛教徒「不蠶而衣裳具,弗耨而飲食充」。但李翱的觀點體現了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接近禪宗。他跟高僧禪師時有往來,並寫了禪詩贈送藥山惟儼禪師:「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朱伯崑指出,「人性本善」的說法,始於李翱的《復性書》。[5]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60》,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77》,出自《新唐書

註釋[編輯]

  1. ^ 李翱生卒年無確切記載。李恩溥《李翱年譜》認為翱生於大曆七年(772),學界亦多持此說。
  2. ^ 《舊唐書》卷一六○《李翱傳》記載:「會昌中,卒於鎮,諡曰文。」姜亮夫《歷代人物年裏碑傳綜錄》稱卒於會昌元年(841)。李光富《年譜訂補》作卒於開成三年(838)。陳尚君謂李翱生於772年,卒於836年,得年六十五。
  3. ^ 《太平廣記》引《唐摭言》:(李翱)因命出諸子,(道人)熟視,皆曰不繼翱之(一作無)所得。遂遣諸女出拜之。乃曰:尚書他日外孫三人,皆位至宰輔。後求子攜、鄭亞子畋、杜審權子讓能,皆為將相。
  4. ^ 李翱人性论思想研究.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2). 
  5. ^ 朱伯崑:〈評《儒家哲學新論》〉

參考書目[編輯]

  • 李光富《李翱年譜訂誤》,《四川大學學報》1985年第 4期
  • 陳尚君《李翱卒年訂誤》,《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一輯。
  • 馬良懷《論韓愈、李翱思想的歷史地位》